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叶伯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向未来  内容提要  审美意义  陶渊明  庄子思想  价值观念  个性精神  价值转换 
描述: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全文: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陶渊明对田园世界的审美发现
作者: 韩波 邓福舜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意象  陶渊明  隐逸  安贫乐道 
描述: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真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发现了田园世界的美,以苦为乐,沉醉其中.陶渊明的
全文: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发现了田园世界的美,以苦为乐,沉醉其中.陶渊明的田园世界有着独特的诗化的审美意象,与酒为伴,以菊为友,快意山林,乐守田园,为后世隐逸诗树立了典范,从而开创了田园诗派,同时也为士大夫文人建立了一个桃花源似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歌的审美元素比较研究
作者: 邓依晴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田园诗歌  陶渊明  审美元素 
描述:关于陶渊明与谢灵运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谢灵运诗的语言形式富丽精工,他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然报以欣赏,描绘出壮丽的山河,把对山水的欣赏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陶渊明田园诗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色,陶诗的平淡自然既包括其思想情感的平凡,也指其表现形式的朴素,把自我融入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通过对
全文:既包括其思想情感的平凡,也指其表现形式的朴素,把自我融入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通过对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的语言元素、感情元素、意境元素的比较来阐释他们诗的差异特色从审美角度探求该时期逍遥与空寂相融合的文化风尚。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作者: 王芳 何永艳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审美意识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差异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
全文: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洋溢着纯真的爱的气息,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中西方自然诗中自然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陶渊明诗歌的社会审美思考
作者: 郑兴  来源:山海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人情美  和平安宁  陶渊明诗歌  焚如  咸来  刘裕  社会审美  桃源行  历史事件 
描述: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讹水之战、孙恩起义、桓玄篡晋、刘裕建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饱尝乱离之苦。因而他格外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纵使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也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一、桃花源社会的特点(一)从社会交往上来看,桃花源
全文: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讹水之战、孙恩起义、桓玄篡晋、刘裕建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饱尝乱离之苦。因而他格外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纵使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也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一、桃花源社会的特点(一)从社会交往上来看,桃花源社会是一个安定自足的封闭型社会。《桃花源记》中提到桃花源人是因避秦时的暴政而逃到此地,这说明桃花源人是出于追求安定和平生活的愿望才到此
陶渊明诗歌的社会审美思考
作者: 郑兴  来源:山海经(故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讹水之战、孙恩起义、桓玄篡晋、刘裕建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饱尝乱离之苦。因而他格外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纵使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也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全文: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讹水之战、孙恩起义、桓玄篡晋、刘裕建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饱尝乱离之苦。因而他格外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纵使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也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从陶渊明《闲情赋》探析赋体的审美特质
作者: 霍建波 吴晓梦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审美特质  陶渊明  赋体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
全文: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陶渊明组诗审美意蕴探析
作者: 胡小优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式  情感  思想  组诗  内容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组诗作品蔚为大观,组诗这一形式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得到定型、成熟与繁荣。而在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中,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宇宙人生的诸多思考,更记录下自身在仕与隐两种生活中复杂且真实的思想与情感意绪。在形式上,组诗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陶渊明的组诗具有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体验价值,
全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组诗作品蔚为大观,组诗这一形式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得到定型、成熟与繁荣。而在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中,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宇宙人生的诸多思考,更记录下自身在仕与隐两种生活中复杂且真实的思想与情感意绪。在形式上,组诗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陶渊明的组诗具有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体验价值,堪称陶诗的优秀代表。
陶渊明诗歌的审美特征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审美特征  诗歌  陶渊明  道德人格  表现自我  自然主义  《浙江学刊》 
描述:张节末、蔡建梅在《浙江学刊》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
全文:张节末、蔡建梅在《浙江学刊》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
论陶渊明对玄言诗风的审美超越
作者: 边利丰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达理  玄言诗  体物  田园诗歌 
描述:陶渊明显然受了玄言诗的影响,但其意义在于最终超越了玄言诗,具有了卓然独立的艺术品格。陶诗不仅富有哲思智慧,更具诗性内涵,是阐理、体物、抒情的完美统一。陶诗"质直"、"田家语"的语言运用方式实现了对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超越。
全文:陶渊明显然受了玄言诗的影响,但其意义在于最终超越了玄言诗,具有了卓然独立的艺术品格。陶诗不仅富有哲思智慧,更具诗性内涵,是阐理、体物、抒情的完美统一。陶诗"质直"、"田家语"的语言运用方式实现了对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超越。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39 40 4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