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墨子、陶渊明、曹雪芹的“乌托邦”情怀
作者: 熊泽文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形态  “理想国”  乌托邦  幻灭 
描述:墨子、陶渊明、曹雪芹三人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但无一例外的与乌托邦心态结下了不解之缘。墨子大公无私的“兼爱”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曹雪芹的“大观园”,一脉相传,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即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它们的兴衰、浮沉,正是其由建构到存在到幻灭的“生命”历程。而这种“生命”历程在乌托邦心
全文:式的“理想国”。它们的兴衰、浮沉,正是其由建构到存在到幻灭的“生命”历程。而这种“生命”历程在乌托邦心态的主宰下,有喜有悲,喜的是曾经的存在和建构而显现出的灿烂与辉煌,悲的是转瞬的消逝与凄凉而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悲剧
论陶渊明隐逸思想之继承与创新
作者: 吴怀东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嘉  陶诗  陶征士诔  隐逸思想  《饮酒》  陶渊明诗歌  南岳  隐逸诗  《诗品》  周续之 
描述:陶渊明一生除了几次短时间的出仕外,大部分时间隐逸于田园,过着一种自由而又贫困的生活,他生前就被作为"浔阳三隐"之一而颇受时人注目;死后,其好友颜延之称之为"南岳之幽居者"(《陶征士诔》),稍后被钟嵘赞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品》),萧统称颂其乃"贤人遁世"(《陶渊明集序》),由此可见,隐逸是陶渊
全文:赞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品》),萧统称颂其乃"贤人遁世"(《陶渊明集序》),由此可见,隐逸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的行为。
从诗与酒看阮籍与陶渊明的不同
作者: 张振云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融合  阮籍  分离 
描述:阮籍和陶渊明都爱饮酒,都是诗人。但是,阮籍的诗中几乎无酒,而陶渊明诗则几乎“篇篇有酒”,其中的原因既在于陶渊明的时代,看惯了乱世的变迁,思想变得平和,更在于陶渊明通过儒家“固穷守节”、“安贫乐道”的修身之道,达到了道家的“抱朴守真”的既躬耕又脱俗的生活境界,诗与酒的融合便缘于此,不是酒与诗彼此融合,
全文:”的修身之道,达到了道家的“抱朴守真”的既躬耕又脱俗的生活境界,诗与酒的融合便缘于此,不是酒与诗彼此融合,而是二者都融合在生活里,成为一体。阮籍诗与酒的分离,亦缘于生活的两面:表面反礼教,内心执著于礼教,诗与酒的分离实是心灵的自我分离。此外,阮、陶二人亦有着时代思想的传承关系。
论陶渊明的诗格与品格
作者: 陈长荣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陶诗  诗歌风格  诗格  魏晋风度  陶渊明  创作个性  诗经  文化人格  日常生活 
描述:陶诗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诗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诗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诗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
全文: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是说他的五言诗不摹仿前人,有着自身的独创。从文学史上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前辈作家所提供的艺术积累而进行创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文本细读:以陶渊明诗歌为例
作者: 杨金戈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课程教学  陶渊明诗歌  阅读与写作 
描述:"阅读与写作"课程目标就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直接决定了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而在目前的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文本却常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全文:"阅读与写作"课程目标就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直接决定了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而在目前的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文本却常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真正提高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效率,文本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强化,文本细读必须加强。而提倡细读文本也不失为弥补当前高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严重缺失的一种方法。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作者: 王芳 何永艳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审美意识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差异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
全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洋溢着纯真的爱的气息,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中西方自然诗中自然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
作者: 王小敏 代振宇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来”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词性  词义 
描述: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词习惯和生平经历入手,以理解陶渊明作品深层内涵为基础,对与其相关作品中来字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证,
全文: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词习惯和生平经历入手,以理解陶渊明作品深层内涵为基础,对与其相关作品中来字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证,注重考察陶渊明作品深远的诗意内容,并进而探究了《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词性与意义,认为来字为实词,表示由彼至此、由远及近,与去、往的意义相对。
论陶渊明的“志道”之学与“立名垂世”思想
作者: 孟国中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名垂世  立德  陶渊明  不朽  立功  士志于道 
描述:"士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士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
全文: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志道"之学为自己的"立名垂世"思想做了策略的解释。
论深度安足的陶渊明——兼疑陶渊明“固穷”、“安贫”乃“纯粹儒家思想”
作者: 高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生态平衡  深度安足  陶渊明  安贫乐道 
描述:陶渊明的全部伟大从“肯脱青衫伴耦耕”的“安贫”与“固穷”开始。这种智者与强者的超绝作派既是他对儒家“安贫固穷”道德层面的继承 ,也是他基于自己对生活真正意义的卓越体验与领悟 ,更是他对道家所倡导的超越于道德之“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
全文:陶渊明的全部伟大从“肯脱青衫伴耦耕”的“安贫”与“固穷”开始。这种智者与强者的超绝作派既是他对儒家“安贫固穷”道德层面的继承 ,也是他基于自己对生活真正意义的卓越体验与领悟 ,更是他对道家所倡导的超越于道德之“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平衡的“有深度的安足”对人类摆脱因过多追求物质性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具有永恒的启示作用 !
接受、互动与自我化——论陶渊明与古贤先辈的和谐
作者: 谭忠国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我化  和谐  古贤先辈  互动 
描述: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贤先辈的思想和处世方式,他所选择的处世和生活方式,既现实又崇高,既利己又利人。他的"自我化"是类型化和
全文: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贤先辈的思想和处世方式,他所选择的处世和生活方式,既现实又崇高,既利己又利人。他的"自我化"是类型化和个性化的高度统一。陶渊明是不可"复制"的典型化形象。他站在了魏晋时代和后世大多数时代的最高峰,成了一个显赫的文化符号和核心价值标度,是人所景仰的文化珠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和恒久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