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粉丝”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说起来,陶渊明的粉丝还真不少,除李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大腕级”的人物。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
全文:说起来,陶渊明的粉丝还真不少,除李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大腕级”的人物。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文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八首。萧统做粉丝做到如此敬业的地步,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追星”行为而有了别样的意义。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非常崇拜,他在诗中说:“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是不是等于说,虽然星空灿烂,但你是我的唯一。诗歌创作方面,孟浩然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对陶渊明诗作多有传承。 杜甫也是陶渊明的粉丝。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隔世的知己,他咏诗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不但认同陶渊明的儒家政治精神、独立自由人格,而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纳、发挥陶渊明思想和诗艺。由表及里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做这样有品位的粉丝,方不辱没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白居易也把陶渊明作为自己的偶像。
陶渊明:南山种豆
作者: 鲍鹏山  来源: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理想  世俗欲望  田园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  政治生活  生活指向  生活方式  陶渊明  幸福观  道德化 
描述:“元康之英”过后,有作为的便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陶渊明和谢灵运了。陶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的开山;谢是“元嘉之雄”,山水诗的鼻祖。他们是试图从体制中解脱自己的一代。由汉末党锢、“古诗109首”到建安、正始以迄太康,痛苦得太久了,而且他们的实践几乎都证明着这一点:要想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
全文:“元康之英”过后,有作为的便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陶渊明和谢灵运了。陶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的开山;谢是“元嘉之雄”,山水诗的鼻祖。他们是试图从体制中解脱自己的一代。由汉末党锢、“古诗109首”到建安、正始以迄太康,痛苦得太久了,而且他们的实践几乎都证明着这一点:要想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近乎徒劳的,甚至,“仅免刑”也难得,往往倒是“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从汉末至西晋,除了短暂的建安时期外,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为保命而不断退却的路。他们放弃了道德,放弃了正义,放弃了良心,最后甚至放弃了是非判断力,放弃了现实感受力,他们仅想退守活命的一隅,把自己变成没脑子、没心肝,只有高度发达的肠胃。但猪猡就更是屠杀的对象了,而且还被杀得毫无尊严与价值。太康的作家们虽然不像党锢、不像正始作家那样在政治生活中坚持正义感与道德感,却也不免于在忽左忽右变化莫测的政治陷阱中纷纷灭顶。没有正义的政治当然也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当然会使人的命运难以逆料。建功立业的希望破灭了,而官场,以其肮脏险恶倒着实教育了他们,于是他们不再像左思那样热衷于仕途了。“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陶渊明遗落在重庆的桃花源
作者: 杨泽民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桃花源”  飘逸  陶渊明  重庆 
描述:到了重庆酉阳,不能不去桃花源。 我还没跨进桃源大门,远远就见一树灼灼桃花,含笑绽放,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少男少女们,有的摆pose拍照、有的闻花停留。当我步入桃花源里,举目仰望,在月芽形山洞的云崖之上,镌刻着“桃花源”三个大字,气度不凡,有如横空出世。一看得知,此乃是我熟悉敬重的马识途先生的手迹,字体古
全文:到了重庆酉阳,不能不去桃花源。 我还没跨进桃源大门,远远就见一树灼灼桃花,含笑绽放,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少男少女们,有的摆pose拍照、有的闻花停留。当我步入桃花源里,举目仰望,在月芽形山洞的云崖之上,镌刻着“桃花源”三个大字,气度不凡,有如横空出世。一看得知,此乃是我熟悉敬重的马识途先生的手迹,字体古朴苍劲,潇洒飘逸。 我顺着小径步入洞穴,洞体高朗空旷,若明若暗的光线营造出神奇的氛围,将我引进梦幻般的天地。蜿蜒小溪里的波光云影,幻化仙态。沿着崖壁拾级而上,仿古栈道凸凹迂回、跌宕起伏、不断向上延伸,把我的视线牵到深远……此刻,我凝视着、沉思着、向浩渺的苍穹怅然发问:那里可有荒冢?可有香丘?可有象征永恒不朽的纪念碑? 当我感到迷茫困惑时,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缥缥缈缈天外来声,让人大彻大悟,有生必有死,死和生都是自然规律。什么超脱?什么羽化?仔细听听,原来是陶渊明用枯枝般的手,颤抖着结束了《挽歌》,他欣慰地感到,表明了自己对于生死的最终看法,似乎余兴末尽,他低声咏诵:“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千余年前说话的声音,恍然在我的心上回响。
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反响良好 受到学界普遍关注
作者:暂无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遍  学报  专栏  陶渊明研究  论文 
描述:我校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从1984年创设至今,已刊出80辑,发表研陶论文357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陶学界的普遍关注。根据CNK I、龙源期刊网等电子期刊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有100余篇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发展方向时,把“陶渊明研究”栏目当作典范来称赞。一类是主张学报要追求
全文:我校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从1984年创设至今,已刊出80辑,发表研陶论文357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陶学界的普遍关注。根据CNK I、龙源期刊网等电子期刊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有100余篇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发展方向时,把“陶渊明研究”栏目当作典范来称赞。一类是主张学报要追求“精品”、“个性”,要创造“名栏”。如2003年5月29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发表了马重阳的《品牌意识、学报的发展和希望》一文,文章说:“深入开展和研究区域文化,是高校文科学报形成品牌栏目的十分重要的办刊思路和途径。如《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在我国学报界及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7年第5期《郑州大学学报》发表《高校社科学报地域性特色的凸显与营造》一文,提倡高校学报要“依托人文优势彰显地域特色”,认为九江学院学报的“陶渊明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另一类是认为学报要借助地域、超越地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2004年第6期《中国出版》发表余昌谷文章《借助地域性超越地域性》,文章认为“在我国高校,定位于地域特色的学报很多”,但像“陶渊明研究”专栏等“真正办得有个性、成品牌的就不多了。”2005年7...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归隐原因
作者: 吕爱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归隐行为  陶渊明  原因  社会黑暗  人生理想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对他的归隐,评之为对黑暗社会、丑恶政治不满而忤世隐逸者有之(钟优民、李文初);评之为立志从文以成就功业、为文求仕者有之(魏正申)(1);评之为救世不成而转向自救者亦有之(李春青)(2)。上述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认为若将其归结为对人生美的追求似乎更为妥帖。因为对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对他的归隐,评之为对黑暗社会、丑恶政治不满而忤世隐逸者有之(钟优民、李文初);评之为立志从文以成就功业、为文求仕者有之(魏正申)(1);评之为救世不成而转向自救者亦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全文::“羁鸟恋旧林,池鱼故渊。”也可以理解到他的思想:只有在官场中的时间才是真正浪费的,也只有在田园中的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可以说,虽然我们并没有和陶渊明相似的经历,但他的人生观对我们还是有很大启迪
酉阳对话陶渊明
作者: 唐宋元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美的面前缴械投降的确是一种幸福。 从成都出发,在高速公路上尽情狂奔,时而小憩,至酉阳,已过去整整8个小时。说实话,有点累,有点乏,但兴致很高。县委县府的欢迎宴会之后,不是就寝,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作“秉烛”之游——当然,所谓秉烛,不过是借用而已。踏着街灯,我们不知不觉便来到桃花源广场,见许多男
全文:犹如一万个史泰龙和一万个施瓦辛格列队于前,在卡拉扬和小泽征尔的联棒指挥下合唱贝多芬的《欢乐颂》。初来乍到,不知就里,石壁就石壁吧,纵是万山齐赴,也只好留待明日再来观阵了。就是这一懒人之,让我与夜
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
作者: 高长文  来源:现代教育探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禽鸟作为意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最求宏大的意境,进行拼搏而获自由的意象;二是无处投宿,迷茫徘徊不知如何获得自由的意象;三是选择退守,远离主流群体而获自由的意象。归隐后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常常用“归鸟”这一代表性的意象表达自己夙愿已尝的心情。探究它能让我们更加
全文: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禽鸟作为意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最求宏大的意境,进行拼搏而获自由的意象;二是无处投宿,迷茫徘徊不知如何获得自由的意象;三是选择退守,远离主流群体而获自由的意象。归隐后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常常用“归鸟”这一代表性的意象表达自己夙愿已尝的心情。探究它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鸟这一意象贯穿陶诗始终。早期的“翩翩飞鸟”,出仕为官期的“失群鸟”“羁鸟”,分别有不同的意蕴。归隐后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鸟”,一个“归”让人品味不已。 如果说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大环境是其归隐的客观原因,则他从少年时所培养的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爱好则是其归隐的主观原因。《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了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陶渊明在迷惘、徘徊时,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着:“归去来”。当他为公事奔波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静坐沉思时,这个声音也在呼唤。最后,在这个声音的召唤下,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宿愿。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全文:大司马,权倾一时;此外,外祖父孟嘉也是一代名士,官至征西大将军长史。受家风影响,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并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远翥”的高远志向。“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这分明就是
陶渊明为何专弹无弦琴?
作者: 刘隆有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生平有两个爱好:喝酒、读书,喝酒每喝必醉,读书则不求甚解,这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着诗意盎然的描摹。其实,陶渊明还特痴迷于弹琴。 陶渊明在诗文中自述“少学琴书”,学琴学得很早,学得忘情,“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从此与琴不离不弃,为能一心一意“卧起弄琴书”,竟不惜绝交息游,不惜辞官归隐,困穷终
全文:陶渊明生平有两个爱好:喝酒、读书,喝酒每喝必醉,读书则不求甚解,这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着诗意盎然的描摹。其实,陶渊明还特痴迷于弹琴。 陶渊明在诗文中自述“少学琴书”,学琴学得很早,学得忘情,“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从此与琴不离不弃,为能一心一意“卧起弄琴书”,竟不惜绝交息游,不惜辞官归隐,困穷终生。陋室之中,只要“有琴有书”,有“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能够边读边弹边饮,在陶渊明的感觉里,“斯晨斯夕”便是“黄唐莫逮”。 这样投入,若按常理,陶渊明所用之琴定然名贵无比,但据南朝和唐初几部史书,以及时人有关记述,陶渊明用的只是一架没有任何装饰、很简陋的“素琴”,而且“弦徽不具”,说白了就是一个略具琴型的木板或木箱。 陶渊明饮酒好醉,李白写《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醉眼朦胧又无比留恋地叮嘱友人,如果您觉得今天这酒喝得还算尽兴,我这琴弹得也还有点儿意思,明天就请您也把琴带上,咱俩一起边弹边饮吧,就是典出陶渊明。此情此景,怕是仙人也难以模拟。 陶渊明整天抱着一个无弦无徽的木板木箱,抚弄来抚弄去,开始人们只是觉得新鲜怪异好玩儿,久而久之就难免形成一种近乎共识的猜疑:这老先生怕是压根儿不懂音乐,不过拿块木头扎扎架子,过把弹琴之瘾而已。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