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诗文与醇酒的完美结合:陶渊明咏酒之作赏论
-
作者:
王伟康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酒诗文 影响 陶渊明 赏论
-
描述:陶渊明是古代大量创作咏酒诗文的开拓者和第一人。其作品与醇酒完美结合,内蕴丰富:借咏酒诗文言志抒怀;表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和鞭挞;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流露;展示农村的恬美静穆及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愁、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
-
全文:陶渊明是古代大量创作咏酒诗文的开拓者和第一人。其作品与醇酒完美结合,内蕴丰富:借咏酒诗文言志抒怀;表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和鞭挞;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流露;展示农村的恬美静穆及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愁、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完成了使酒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内在之物的嬗变过程。他的咏酒诗文对后世作家和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浅析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风格之差异
-
作者:
周华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风格差异
-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都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与世俗生活有较大距离,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怀,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平易朴素,亲切可爱,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认同;艺术表现上王诗更注重形式美,而陶诗则浑然天成,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天然本色。
-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都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与世俗生活有较大距离,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怀,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平易朴素,亲切可爱,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认同;艺术表现上王诗更注重形式美,而陶诗则浑然天成,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天然本色。
-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局限及其原因探析
-
作者:
杨敏 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容局限 时代风气 田园诗 交友之道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千百年来 ,他以其正直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质朴冲淡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与爱戴。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门类 ,在田园诗里 ,那些写自己躬耕甘苦的作品 ,尤其可贵。但令人遗憾的是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少出现真切鲜明的农民形象。这一方面与魏晋时代远离社会的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千百年来 ,他以其正直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质朴冲淡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与爱戴。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门类 ,在田园诗里 ,那些写自己躬耕甘苦的作品 ,尤其可贵。但令人遗憾的是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少出现真切鲜明的农民形象。这一方面与魏晋时代远离社会的创作风气有关 ,另一方面 ,受其交友之道的影响。
-
峻洁映千秋 诗文显后世——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
作者:
杨岳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态度 陶渊明 人生追求 文学成就
-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峻洁恬淡、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峻洁恬淡、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
全文: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
-
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
-
作者:
陈在东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士大夫情结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赤子情怀
-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
-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 ,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 ,王诗更重形式美 ,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 ,自然流畅 ,不假雕饰 ,天然本色
-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
作者:
颛孙张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闭性 《桃花源记》 社会审美理想 旅游地 散文 陶渊明 地址 考证 地理环境
-
描述: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
-
全文: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
陶渊明非名士原因探析:兼及陶氏生前身后不为人重之由
-
作者:
熊建军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陶渊明 魏晋名士
-
描述: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
-
全文: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维中的悖论。笔者以为,首先其寡言静默、讷于言语与当时谈风不合;次之,他较之于当时名士缺乏放荡不羁的行为;再次之,其隐而绝俗。诸种原因使其归于沉寂成为必然。而其非为名士恰恰是其生前身后长时间不为人重的缘由。
-
论陶渊明“心远”境界的丰富内涵——兼论其对传统“远游”和“玄远”境界的超越
-
作者:
刘伟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远 陶渊明 内涵 精神境界
-
描述:“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不婴世务的上流士人标榜清高的一种方式,滋生出了不少流弊。而陶渊明的“心远”,则是一种有所“远”亦有所“
-
全文:,亲近一切真淳质朴的事物。换言之,陶渊明将自己的“心远”境界建构在了平实的人间大地之上,从而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的远之境界的超越。
-
论陶渊明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
作者:
赵雅娟 来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美学风格 陶渊明 苏轼 南迁二友
-
描述:在"南迁二友"中,苏轼从柳宗元处体验到了生活的悲剧性,在陶渊明处则得到了超越这种悲剧的方法.陶渊明对于贬谪中的诗人,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并且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他积极的追随陶渊明,学习他的诗歌技巧,甚至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
-
全文: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赏之转化.苏轼对于陶渊明诗歌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表示一种对陶渊明精神自由真淳一面的推崇,一种美学风格和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苏轼和陶诗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