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思想三题
作者: 白本松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孙  庶族地主  神不灭论  佛教  神仙道教  三题  郭象  陶渊明  魏晋玄学  玄学思想 
描述:一陶渊明与玄学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土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
全文:”。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土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迷信的毒,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全文: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野鹤般的隐士颇多相类之处。但是,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如果仔细品味一下陶氏流传至今的诗文,便不难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在震
浅谈陶渊明《形影神》组诗的哲学思想
作者: 郑筱诗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创作背景及思想渊源  “在‘三无道邈,淳风日尽’(《扇上画赞》)的东晋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九流参差,互相推陨’(同上)的复杂局面。”[1]佛教神学在东晋时期已蔚然成风,庐山高僧慧远于元兴
全文:一、创作背景及思想渊源  “在‘三无道邈,淳风日尽’(《扇上画赞》)的东晋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九流参差,互相推陨’(同上)的复杂局面。”[1]佛教神学在东晋时期已蔚然成风,庐山高僧慧远于元兴
叶梦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传播
作者: 潘殊闲  来源: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陶渊明  接受  叶梦得 
描述:作为两宋之交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叶梦得,对陶渊明有许多的崇敬乃至回护。他批评钟嵘《诗品》论陶渊明出于应璩的观点;他仰慕苏轼,而对陶渊明的称扬也受到苏轼的影响;他比较张衡的《归田赋》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认为陶渊明比张衡更得外之趣;他比较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鼎州的桃花观及镇江的茅山;他以陶渊明的智
全文:》,认为陶渊明比张衡更得外之趣;他比较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鼎州的桃花观及镇江的茅山;他以陶渊明的智慧来分判王安石、苏轼及他的生活逸趣,从而得出心与物的分解真谛。
阮籍与陶渊明的比较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忧生  写志  哲学家  陶渊明  达人  阮籍 
描述:阮籍与陶渊明 ,同中有异 :经历相近 ,而入仕动机和陷入官场程度有异 ;阮成为意识形态的突出代表 ,陶仅是个善觉之“达人” ;两人都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阮“忧愤无端 ,慷慨任气” ,陶则“超然外 ,平淡冲和” ;创作上 ,阮多写忧生之叹 ,多比兴寄托 ,陶对阮有传承更有突破 ,多抒情写
全文:“超然外 ,平淡冲和” ;创作上 ,阮多写忧生之叹 ,多比兴寄托 ,陶对阮有传承更有突破 ,多抒情写志 ,平淡朴素。
自我意识与亲友意识的纠缠——解读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作者: 荣海涛  来源: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道路  自我意识  解读  亲友意识 
描述:陶渊明的自我意识是非常明显的,即亲田园、远官场;固穷守节、不慕名利;淡看生死、委运任化。亲友意识则与陶渊明的自我意识相悖。在彻底归隐田园之前,陶渊明的思想深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我意识和亲友意识的交战。身处亲友之间时,思考问题往往会受到亲友的干扰,亲友意识容易在交战中占上风,陶渊明便一次次出仕;
全文:陶渊明的自我意识是非常明显的,即亲田园、远官场;固穷守节、不慕名利;淡看生死、委运任化。亲友意识则与陶渊明的自我意识相悖。在彻底归隐田园之前,陶渊明的思想深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我意识和亲友意识的交战。身处亲友之间时,思考问题往往会受到亲友的干扰,亲友意识容易在交战中占上风,陶渊明便一次次出仕;出外为官,远离亲友,在思考问题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自我意识又容易占上风,陶渊明便从官场一次次回归田园。亲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互相纠缠斗争影响着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最终决定了陶渊明的人生。
〈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樂园”新探
作者: 賴錫三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道家  乐园  桃花源  陶渊明  乌托邦 
描述: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爲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其次,重新對〈桃花源記并詩〉進行神話心理
全文: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爲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其次,重新對〈桃花源記并詩〉進行神話心理學詮釋,期望將詩文的神話原型意象和敘述結構,給盡量暴露出來,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神話閱讀效果。再則,本文從〈桃花源記并詩〉的細讀過程中,發現陶氏的樂園既不是神話樂園也不是仙鄉樂園,而是近於老莊的自然物自身樂園,只是帶有更多的人間意味而已。並且從桃花源對政治暴力的遠離和批判,本文將進一步澄清桃花源和烏托邦的重要差異,因爲前者的歸宿在自然田園、本真無爲,後者的歸宿則在政治分配、理性計算。最後,陶氏對樂園內涵的描述,其實和他詩文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新玄學精神,可以形成詮釋的循環互證。
内外相谐:为精神放牧而经营的绿色园田:解析陶渊明生存环境观的诗化道白
作者: 李鹏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放牧  内外相谐  生存环境观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
全文: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建筑在人与人和睦关系之上的社会伦理价值,从而为中国隐逸文化营造出一片精神放牧的绿色园田。
论《韵语阳秋》里的陶渊明
作者: 郝永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韵语阳秋》  睹道  陶渊明 
描述:葛立方的《韵语阳秋》认为,陶诗平淡自然的美学境界,生活上达观、和光同尘的道德境界,源于他于为一的睹精神境界。葛立方推尊陶渊明的动机,即在于纠正江西后学诗歌创作上形式主义的雕琢之风。
全文:葛立方的《韵语阳秋》认为,陶诗平淡自然的美学境界,生活上达观、和光同尘的道德境界,源于他于为一的睹精神境界。葛立方推尊陶渊明的动机,即在于纠正江西后学诗歌创作上形式主义的雕琢之风。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作者: 程应峰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情怀  隐居  陶渊明  宋初  彭泽  仰视  师法自然 
描述: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时期。父亲早死,少时家贫,做过几年官,有“济天下苍生”之雄心壮志,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在义熙元年辞去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一职,长期隐居田园。在岁月长廊中,陶渊明的文字师法自然,如行云流水,若天
全文: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时期。父亲早死,少时家贫,做过几年官,有“济天下苍生”之雄心壮志,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在义熙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85 86 8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