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陶渊明诗歌的入声韵看其风格
-
作者:
袁达 来源: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声画 入声韵脚 文心雕龙 陶渊明诗歌 平声 杂诗 声调 癸卯 鳞相 行迹
-
描述:刘勰说:“音以律文.”(《以文心雕龙·声律》)如果把诗歌转化成有声语言,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如果一句诗全用低沉的仄声,那就会“沈则响发而断”;如果全用昂扬的平声,那就会“飞则声扬不还”.这就象人口吃不清,“亦文家之吃也”.只有高低相配,参差错落,使其“辘轳交还,逆鳞相比”,才能“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
-
全文:刘勰说:“音以律文.”(《以文心雕龙·声律》)如果把诗歌转化成有声语言,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如果一句诗全用低沉的仄声,那就会“沈则响发而断”;如果全用昂扬的平声,那就会“飞则声扬不还”.这就象人口吃不清,“亦文家之吃也”.只有高低相配,参差错落,使其“辘轳交还,逆鳞相比”,才能“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因此,“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文心雕龙·声律》)从音韵学的观点来看,声调韵脚在诗文中规律地出现,可以烘托意象,激动情感,特别是韵脚的选择,更加重要.
-
酒中有真意:在困境中升华个体―再论陶渊明《饮酒》之五
-
作者:
王龙飞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酒 陶渊明 困境
-
描述: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
-
全文: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
超脱与永恒: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与黑塞《乡村墓园》对读
-
作者:
陈世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永恒 墓园 生命意识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母亲 乡村 小说家 生与死 黑塞
-
描述:假如中西两位隐逸诗人面对乡村的墓地,他们各自会有怎样的感情呢?——我指的是: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和德国诗人兼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1877—1962),以及他们的诗《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与《乡村墓园》。将他们这两首风神各具的名诗对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文化背景下,两位诗人
-
全文:假如中西两位隐逸诗人面对乡村的墓地,他们各自会有怎样的感情呢?——我指的是: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和德国诗人兼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1877—1962),以及他们的诗《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与《乡村墓园》。将他们这两首风神各具的名诗对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文化背景下,两位诗人的生命意识既有共通
-
屈原·陶渊明·白居易:中国文人的三大人生范式
-
作者:
李福宁 苏燕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范式 兼济之志 仕隐 独善其身
-
描述: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
-
全文: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陶渊明田园诗不朽魅力之探索
-
作者:
张今歌 赵圆圆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魅力 陶渊明 田园诗 探索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即韵味极为韵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陶渊明田园诗的不朽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切纯真、恬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
-
全文:田园诗的不朽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切纯真、恬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自然的语言;真淳隽永的理趣。他的田园诗之所以魅力不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
描述:唐代以来,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他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陶渊明摆脱了玄言诗过份“文化”的不足,
-
全文:唐代以来,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他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陶渊明摆脱了玄言诗过份“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具有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因为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根本相反的,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高建新
-
描述: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
-
全文: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
描述:唐代以前 ,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 ;宋代以后 ,文的地位重于诗 ,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 ,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
-
全文:唐代以前 ,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 ;宋代以后 ,文的地位重于诗 ,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 ,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 ,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 ,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 ,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 ,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 ,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 ,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
况味心白知: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后有感
-
作者:
王海荣 来源: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诗人 自然景物 文章内容 浪漫情怀 陶渊明 崇尚自然 深层内涵
-
描述:《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
-
全文:《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
-
作者:
裴晓虎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隐逸诗人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桂冠诗人 文学史 文艺美学 诗歌理论 自然诗
-
描述: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
-
全文: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观察那些在田园里从事微贱劳作的农人,物我游离,强调“智心”的介入。二人诗风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