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萧统编《陶渊明集》的时间及其诗文“无丝毫胎息渊明处”
作者: 胡耀震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钱钟书  萧统  《陶渊明集序》 
描述:今本《陶渊明集》的篇次,大抵都是承萧统所编《陶渊明集》而来。萧统编成该集,为之作序,是在中大通三年(531)四月他病死前,并且不早于前一年的正月。萧统《陶渊明集序》推崇陶渊明,而他的创作并未显现陶渊明的影响,正说明萧统爱嗜陶渊明文风,是在他去世前不久,萧统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化陶渊明的文风,创作出相似风
全文:今本《陶渊明集》的篇次,大抵都是承萧统所编《陶渊明集》而来。萧统编成该集,为之作序,是在中大通三年(531)四月他病死前,并且不早于前一年的正月。萧统《陶渊明集序》推崇陶渊明,而他的创作并未显现陶渊明的影响,正说明萧统爱嗜陶渊明文风,是在他去世前不久,萧统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化陶渊明的文风,创作出相似风格的作品。萧统编《陶渊明集》时正惭慨埋蜡鹅事的闯祸失足,失爱于父亲梁武帝,忧虑自己太子的地位被夺去,在极度矛盾苦闷中努力寻求解脱。古直和日本学者桥川时雄关于萧统《陶渊明集序》写作时间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全文: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野鹤般的隐士颇多相类之处。但是,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如果仔细品味一下陶氏流传至今的诗文,便不难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在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作者: 彭洁莹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其以田园景象与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即田园诗派,受到后人的景仰。陶诗以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劳动场景写作素材,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诗化的描摹,平淡朴素、悠然静穆、意境悠美,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安贫乐道、高洁守志的精神节操,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其以田园景象与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即田园诗派,受到后人的景仰。陶诗以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劳动场景写作素材,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诗化的描摹,平淡朴素、悠然静穆、意境悠美,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安贫乐道、高洁守志的精神节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 崔娟莉  来源: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艺术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美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陶渊明从第一次大量发掘这一生活素材,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田园生活的那种质朴自然的独特美感后,就继续致力于对这
全文: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美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陶渊明从第一次大量发掘这一生活素材,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田园生活的那种质朴自然的独特美感后,就继续致力于对这一领域的开掘。
浅议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 牛永旺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陶渊明  艺术特色 
描述:朴素的口语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
全文:朴素的口语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谈陶渊明与魏晋风流的不同
作者: 梁军 金海燕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流  淳朴率真  陶渊明  节制和适度  魏晋玄学  传播力  《世说新语》 
描述: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的纯净美。
全文: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的纯净美。
诗意人生——浅析陶渊明的隐逸
作者: 杨天芬  来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诗意人生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到人生的真意;在他诗文的意境中寻到了他淡泊的足迹。
论陶渊明对中国诗境的七大开拓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开拓  中国诗境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与陶渊明文风之比较
作者: 杨俊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百回本《西游记》  比较  吴承恩  陶渊明  文风 
描述:百回本《西游记》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之大成,其作者定是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热爱山水自然、崇尚陶渊明田园诗之人。吴承恩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并以多类型的诗词曲赋,展现了自然流丽、清新淡雅的“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之诗风。对此.百回本《西游记》中诸多诗赋词曲均能见到.无疑吴承恩乃百回本《西游
全文:百回本《西游记》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之大成,其作者定是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热爱山水自然、崇尚陶渊明田园诗之人。吴承恩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并以多类型的诗词曲赋,展现了自然流丽、清新淡雅的“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之诗风。对此.百回本《西游记》中诸多诗赋词曲均能见到.无疑吴承恩乃百回本《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论清初学者对陶渊明诗风的接受:以王夫之、王士禛为例
作者: 夏正亮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初  诗风  王夫之  王士禛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禛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术风格两个层面来阐述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并试图从他们对陶诗诗风的接受中来更清楚地反
全文: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禛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术风格两个层面来阐述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并试图从他们对陶诗诗风的接受中来更清楚地反观清初学者的诗学价值取向与标准。
上页 1 2 3 ... 48 49 50 ... 56 57 5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