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是复古还是超越?:陶渊明“世外桃源”与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之比较
作者: 杨林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小国寡民”  陶渊明  “世外桃源” 
描述:人们在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社会理想进行评价时,都认为其受到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影响,甚至判定这种影响是复古的、消极的。若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与"世外桃源"的情境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已经扬弃了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消极倒退的内容,表达了积极的向往追求,是作者
全文: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已经扬弃了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消极倒退的内容,表达了积极的向往追求,是作者归隐生活的一种理想境界。显然,"世外桃源"是对"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超越
休闲于自我超越中拥有:论陶渊明对宋词的思想影响
作者: 张翠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词  休闲  自我超越 
描述: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
全文: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畅享贫苦平生。通过这些自我超越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懂得他们何以拥有了让世人无限向往的诗意的休闲生活,而且还可以获得休闲的真谛。
诗意与生存——论陶渊明的诗化人生及其安顿方式
作者: 郭青林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陶渊明  诗化 
描述:陶渊明被称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在于其身陷人生诸多困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超越的、乐观自适的人生态度.他是采用将生命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在心灵的超越中安顿了个体生命;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是其能够超越的根本原因,是其在人生极度困顿中继续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全文:陶渊明被称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在于其身陷人生诸多困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超越的、乐观自适的人生态度.他是采用将生命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在心灵的超越中安顿了个体生命;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是其能够超越的根本原因,是其在人生极度困顿中继续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态神韵
作者: 刘颖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生态神韵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超越了现实生活、并以独特的审美态度反映现实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态神韵,这主要表现在“性本爱丘山”的乡土情怀:推崇田园生活的温馨,品味归田躬耕之苦乐;“奇文共欣赏”的乡亲情结:感悟青山绿水之乐趣,体验人文景象之真谛以及超越现实生态的洒脱等。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超越了现实生活、并以独特的审美态度反映现实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态神韵,这主要表现在“性本爱丘山”的乡土情怀:推崇田园生活的温馨,品味归田躬耕之苦乐;“奇文共欣赏”的乡亲情结:感悟青山绿水之乐趣,体验人文景象之真谛以及超越现实生态的洒脱等。
略论陶渊明的《挽歌诗》
作者: 储江  来源: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宇宙意识  陶渊明  挽歌诗 
描述:陶渊明以田园诗名世,相比之下,其《挽歌诗》不太引人注意。其实,陶氏《挽歌诗》视死如永归于本宅的境界,将个体生命融入整个宇宙的意识和阔大的气度,使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人生,超越了自我。这与其田园诗中表现的敝屣功名,崇尚自然,处世率真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研究陶氏数量不多的挽歌诗,对于理解挽歌诗在魏晋南北
全文:陶渊明以田园诗名世,相比之下,其《挽歌诗》不太引人注意。其实,陶氏《挽歌诗》视死如永归于本宅的境界,将个体生命融入整个宇宙的意识和阔大的气度,使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人生,超越了自我。这与其田园诗
忘我的解脱与自我的超越——陶渊明《饮酒》其五与华兹华斯《致云雀》中的飞鸟意象比较
作者: 罗欣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鸟  华兹华斯  自由  陶渊明 
描述: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诗歌传统中,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不同理解。
全文: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诗歌传统中,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不同理解。
也说《诗经》中的“乐土”和桃花源:兼对“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超越”的质疑
作者: 蓝家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敬叔  奴隶社会  边远地区  诸问题  桃花源记  儒家思想  陶渊明  诗经  春秋时期  魏晋南北朝史 
描述:杨作龙先生的“《诗经》‘乐土’和‘桃花源’的时代现实性”一文(《孔子研究》1990年第三期》),就“乐土”和“桃花源”的现实性和陶渊明儒家思想诸问题,不能不说作了较仔细的研究,但是,杨先生的立论实在不能让人苟同,今陈浅见于此,就教于杨先生和方家学者。
全文:杨作龙先生的“《诗经》‘乐土’和‘桃花源’的时代现实性”一文(《孔子研究》1990年第三期》),就“乐土”和“桃花源”的现实性和陶渊明儒家思想诸问题,不能不说作了较仔细的研究,但是,杨先生的立论实在不能让人苟同,今陈浅见于此,就教于杨先生和方家学者。
孤舟·孤影·孤云——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
作者: 韩付强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超俗  田园  世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古今多有论及,但大都围绕其思想的儒与道、仕与隐、世俗与超脱的争论展开,多认为陶渊明最终是超越孤独、超越世俗的任真固穷之人。这无疑将陶渊明其人其诗简单化了。本文主要依据陶渊明
全文: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古今多有论及,但大都围绕其思想的儒与道、仕与隐、世俗与超脱的争论展开,多认为陶渊明最终是超越孤独、超越世俗的任真固穷之人。这无疑将陶渊明其人其诗简单化了。本文主要依据陶渊明
性分•生死•穷达―论陶渊明与郭象的思想差异
作者: 江云岷 韩国良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性分  郭象  穷达  陶渊明 
描述:总观陶渊明的诗文与郭象的《庄子注》,不难看出,“性分”、“生死”、“穷达”是他们积极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二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目标、所事学科不同,因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来说,郭象倡导的是等级之性,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
全文:,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穷达的存在,而陶渊明对穷达则是齐一的、冥同的、不计的。
隐逸人格精神“真”义:以陶渊明诗歌及其接受为中心
作者: 徐双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隐逸  价值核心 
描述:隐逸话题既经得起千百年的不断探究而依然令人念念不忘,其中必有值得开掘的、超越时代的富有独特魅力的元素,即隐逸人格精神的最关键的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核心——对“归真”的执着追求和不断领悟。以“归真”为核心价值的隐逸人格精神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穿越历史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全文:隐逸话题既经得起千百年的不断探究而依然令人念念不忘,其中必有值得开掘的、超越时代的富有独特魅力的元素,即隐逸人格精神的最关键的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核心——对“归真”的执着追求和不断领悟。以“归真”为核心价值的隐逸人格精神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穿越历史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上页 1 2 3 ... 5 6 7 ... 17 18 1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