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纠葛与幻化——陶渊明《饮酒》诗七首意象结构探索
作者: 祝菊贤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现实自我  意象结构  生命自我 
描述: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
全文: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士”、“一夫”两个人物意象;在《结庐在人境》等诗中,生命自我摆脱战胜了现实自我,其澄明、宁静,自由欣悦的本真状态投射生成一系列浑然灵妙的诗歌意象,构成陶渊明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陶渊明\苏轼人格特征异同浅析
作者: 蒋泽洪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人格结构  独善其身  人格特征  陶渊明  兼济天下  苏轼  士人阶层 
描述: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
全文:感情与陶冶情操,这样既可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政治,又可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瞬间的愉悦,与文学方式的救世主要是在作品中宣扬一种价值观念,扬善抑恶,以“美刺”形式来干预社会政治,从大体上来说,陶渊明、苏轼都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全文:和帮助的,尤其是在逆境中,读读陶渊明的诗,也许会帮我们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归依。 (郭艳萍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064001 )
没有外物负担又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福建】孙绍振 前记: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教授认为其主旨是“诗人在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自得其乐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名作欣赏》,201 0年第8期,第20页)。此或可作一解。吾则以为,此解尚有深化的余地。 《饮酒·其五》 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
全文:的陈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从心理效果上来表现心灵的宁静。为什么把房子建筑在人间,而感受不到车马之喧呢?因为身驱虽然在,但心灵和现实已经拉开了距离。难得的是,这种心理
上页 1 2 3 ...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