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高建新 
描述: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
全文: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描述:唐代以前 ,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 ;宋代以后 ,文的地位重于诗 ,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 ,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
全文:唐代以前 ,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 ;宋代以后 ,文的地位重于诗 ,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 ,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 ,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 ,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 ,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 ,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 ,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 ,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陶渊明集》异文问题之我见(上):评田晓菲《尘几录》
作者: 龚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集》手抄本  《陶集》异文 
描述: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全文: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陶渊明的年寿问题——对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质疑
作者: 王辉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寿  太元  诗文系年  陶渊明  《宋书·陶潜传》  颜延之  中寿  逯钦立  王凝  公元 
描述: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
全文: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也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与袁行霈先生商榷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陶渊明  哲学思想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略论陶渊明之“志”──与魏正申教授商榷
作者: 夏元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志”  陶渊明  魏正申 
描述: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了陶渊明之“志”的具体内涵,探讨了陶渊明之“志”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对魏正中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全文: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了陶渊明之“志”的具体内涵,探讨了陶渊明之“志”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对魏正中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析陶渊明的诗
作者: 张世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者  传统形而上学  陶渊明  客体  思维  思想模式  现实存在物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描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
全文: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者,而且研究非存在者即“无”,“无”是科学所永远达不到的。而“无”之发现,全赖于“此在”,赖于人。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和他的哲学的诗意,使他和中国具有道家思想的诗人陶渊明十分接近,二者的哲学皆属于追求“本真状态”的超然哲学范畴,但又有不同之处。
再论“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答张明华、魏宏灿先生的质疑
作者: 高建新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以文为诗  散文化 
描述:陶渊明的“以文为诗”首先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是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跟“运动”不“运动”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至于“以文为诗”应“载道”问题就更是如此。陶渊明要表达的是现实人生中的真情、真境,而“以文为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自然朴实,无需雕饰,正好应和了陶渊明的这种需求。所以“以文为诗”由陶渊明发端,是再
全文:陶渊明的“以文为诗”首先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是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跟“运动”不“运动”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至于“以文为诗”应“载道”问题就更是如此。陶渊明要表达的是现实人生中的真情、真境,而“以文为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自然朴实,无需雕饰,正好应和了陶渊明的这种需求。所以“以文为诗”由陶渊明发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试论陶渊明的创作方法——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作者: 王绍龄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创作方法  中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者  现实主义作家  陶渊明  正确理解  两结合  作品  高尔基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影响极为深远的作家。一千多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是逐渐发展的。建国以来粉碎“四人帮”前后,不少报刊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陶渊明的文章,有的并出版了专著。在这些文章及专著中,虽然有不少人涉及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但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却很少。笔者认为,探讨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不仅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影响极为深远的作家。一千多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是逐渐发展的。建国以来粉碎“四人帮”前后,不少报刊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陶渊明的文章,有的并出版了专著。在这些文章及专著中,虽然有不少人涉及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但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却很少。笔者认为,探讨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陶渊明的作品,而且也助于当前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问题的讨论。
论陶渊明阶级成分的变化——驳陶渊明为“士族地主、地主”论
作者: 王春来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历史唯物主义  地主阶级  经济地位  思想意义  陶渊明  孟子  作品  文革  生活状况 
描述:关于陶渊明阶级成分问题,和他的诗文一样,历来就其说不一,甚至相去甚远,在“文革”中陶渊明竟然升到了士族地主的成分,还有的研究者一口咬定“陶渊明到死亡时也没有越出他地主阶级的立场”。讨论陶渊明的阶级成分问题,不单单是给他划定什么成分问题,这对研究他的诗文,正确估价其作品的思想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孟子就曾
全文:关于陶渊明阶级成分问题,和他的诗文一样,历来就其说不一,甚至相去甚远,在“文革”中陶渊明竟然升到了士族地主的成分,还有的研究者一口咬定“陶渊明到死亡时也没有越出他地主阶级的立场”。讨论陶渊明的阶级成分问题,不单单是给他划定什么成分问题,这对研究他的诗文,正确估价其作品的思想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孟子就曾经说过,“诵其诗”就要“知其人”、“论其世”。我们弄清楚陶渊明的阶级身份的变化,思想的发展对于解决对陶诗文的争论,统一认识将会有好处。搞清他的阶级成分也并非难事,因为我们有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有他的诗文对他的生活状况、经济地位、思想品德、精神面貌都有充分描述与再现。
上页 1 2 3 ... 7 8 9 ... 15 16 1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