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诗意的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化生存思想及其思想渊源
作者: 谭道崎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风度  诗意栖居  艺术化生存 
描述: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
全文: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艺术化、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发展脉络划分出老庄初创期、魏晋形成期、陶渊明成熟期三个阶段,对于三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探索,总结出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及最终的实现方式,通过重新阐释古典智慧能对当代生态问题作出补益。
论方重先生在《陶渊明诗文选译》中的翻译特点:借鉴许渊冲“三美论”进行的分析研究
作者: 孙红梅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三美”论  方重  翻译特点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方重先生在《陶渊明诗文选译》中的翻译特点。方重先生曾是著名的英美文学专家、中英文翻译家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受人尊重的教授,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乔叟和陶渊明。从他开始翻译陶渊明诗文,到《陶渊明诗文选译》的发表,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此译作也因此被称为其一生努力之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几乎
全文:本文主要研究方重先生在《陶渊明诗文选译》中的翻译特点。方重先生曾是著名的英美文学专家、中英文翻译家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受人尊重的教授,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乔叟和陶渊明。从他开始翻译陶渊明诗文,到《陶渊明诗文选译》的发表,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此译作也因此被称为其一生努力之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几乎没有系统的学术研究,这对于翻译研究的发展是一大损失。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发现和归纳方重先生在陶渊明诗歌翻译中的特点。文本分析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文章将从字词、语句和篇章三个层次出发,仔细阅读研究方重先生译文并对比其他译者的译本,以总结方重先生的翻译特点并探讨其翻译方法和观点,期望对翻译研究者和后学者起到启发作用。同时,文章将借鉴许渊冲先生针对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对所总结的翻译特点进行一定的评析,研究各项特点在表达原文“意美”、“音美”和“形美” 上的长处和不足,并对方重先生为表现“意美”而对“音美”和“形美”的表达方式上所作的调整做出客观评价和提出相应建议。
魏晋玄学思想对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作者: 王育新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诗歌  自然任情  陶渊明  委运任化  玄学  审美意象 
描述: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政治急剧动荡和世人对于宇宙和人生更深刻认识的产物。它的兴起是对汉末繁琐空疏的经学和神学的反拨,也打破了一种思想体系长期独尊的局面,援道入儒,兼重思辨和感悟,使玄学以亲切灵动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研读陶渊明的诗作,回顾陶渊明
全文: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政治急剧动荡和世人对于宇宙和人生更深刻认识的产物。它的兴起是对汉末繁琐空疏的经学和神学的反拨,也打破了一种思想体系长期独尊的局面,援道入儒,兼重思辨和感悟,使玄学以亲切灵动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研读陶渊明的诗作,回顾陶渊明
接受美学视角下陶渊明诗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作者: 孟俊澎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接受美学视角下陶渊明诗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全文: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
全文: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思想,是“苏籍翻译家群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周领顺等,2014:102)。近年来,国内学界于“方重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方重的热潮,从其学术成就、主要译著、为人治学及其外语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尽管方重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关注,但译界对其翻译思想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迄今尚未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翻译家方重的有关翻译的言论,力求系统研究这位伟大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践,凸显其在翻译史及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和翻译之路谈起,主体结合其英译本《陶渊明诗文选译》,分析了他的翻译思想,并具体从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对方重的翻译思想及其行为的研究,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并为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此次研究的总领,阐述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及论文结构等。第二章介绍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及其主要翻译成就,考察了以往对方重的研究,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章重点从翻译目的、选材标准、读者意识、译者素养以及朗诵的作用等方面讨论方重的翻译思想。第四章通过个案,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发现,肯定了方重及其翻译思想在翻译史和翻译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
作者: 肖光亮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中心地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陶渊明诗歌 
描述:随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问题方面时,译者的主体性吸引了国内外大 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此基础上,根 据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以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建立的),译者扮演了 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译者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并
全文:的经历。陶渊明的诗歌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是在20世纪初期。 阿瑟·伟利在1918年写作并出版了《中国170首》。在这本书上,阿瑟·伟 利翻译了陶渊明的12首诗歌。这是陶渊明诗歌最早的英译作品。后来
陶渊明、谢灵运思想与诗风较论
作者: 黄菁芬  来源: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风  陶渊明  思想 
描述:所謂「詩言志」,詩除了表達出詩人的心聲,也是感情、思想的寄託。「思想」,是一種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而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言行有決定性或主導的作用。思想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純真的思想,可使行為正確並培養出嶄新的生命力。但思想之於人並非全然不變,一個思想家一生中隨著時間的改變、人生歷練及
全文:所謂「詩言志」,詩除了表達出詩人的心聲,也是感情、思想的寄託。「思想」,是一種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而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言行有決定性或主導的作用。思想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純真的思想,可使行為正確並培養出嶄新的生命力。但思想之於人並非全然不變,一個思想家一生中隨著時間的改變、人生歷練及某些因素,思想也會跟著改變。可由儒入道亦可由道入儒或由釋入儒,甚至儒釋道三家思想兼具,這是極自然的。而不同的思想,若能互相調適,則可相容互補。 《文心雕龍、時序》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任何一個時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其思想、創作莫不受到當代時間、空間的影響。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魏晉時期,不斷發生崩潰與重建的疑惑。在思想方面,兩漢儒學已成非主流,相尋而上的是道家玄學的興起、群體意識的崩塌和個人意識的覺醒,文人思想呈現劃時代的自覺與創新。陶淵明、謝靈運身處於這樣一個混亂、權力鬥爭、玄學興盛的時代,連最基本的安身立命也遭到撼動。衣冠士族感傷亂離,興起了生命漂泊、人生如寄之感。道家的道體思想給予人們一種永恆的啟示,老莊之學風靡一時,影響到當時的思想家及文學家。陶、謝在困頓失意中,以老莊思想解其惑、抒其情,將思想流露於作品之中。雖然在兩人作品中蘊含不少道家思想,但陶、謝思想並非只是單一的歸向於那一家、那一派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相容並蓄。思想的匯合,構成高超的人格;思想之豐富形成陶謝作品不朽。儒、釋、道三家思想並存而不悖,使陶謝在人格與文學創作上綻放光芒。 歷來對於陶、謝其人其詩之研究,至今未嘗消歇,各類相關研究論文,紛出並陳;各抒所見。不論在考據、詮釋、鑑賞各方面都有嶄新的成果。對於陶謝思想的相關論述亦不少,但卻鮮少將陶、謝兩人思想相提並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下,進一步探討陶、謝所處的時代氛圍對兩人思想所產生之衝擊及影響,進而分析、統合兩人作品中所蘊含的複雜思想內涵。為陶、謝研究提供新的思維及方向。全文計七章: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旨趣。第二章<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時代背景>:概述晉宋時代政治、社會、學術思想。第三章<陶淵明之生平及其思想>:從陶淵明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第四章<謝靈運之生平及其思想>:從謝靈運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第五章<田園詩宗陶淵明與山水詩祖謝靈運思想與詩風比較>:兩人雖身處於同一個時代,但其性情、寫作題材卻有異。本章主要探討兩家在思想、詩歌藝術及歸隱的異同。第六章<陶謝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陶謝」千古並稱,二人形跡各異,詩風懸殊,創作成就也有高下之分,但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山水詩卻深刻影響了後世。本章總結兩位作家及其作品、思想對後世的影響。第七章<結論>:對全文作一個總結,提出心得及看法。
越南诗人阮劝对陶渊明的接受之研究
作者: 谭氏兴  来源: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晋末年  陶渊明  越南  阮劝  十九世纪末  接受 
描述: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末年非常有名的詩人,他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以及「田園詩派宗師」。越南十九世紀末也有一位詩人被越南學者稱為「越南田園詩人」,他名稱為阮勸(Nguyễn Khuyến)。越南國家屬於漢文化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十九世紀之前,越南人常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因此,越南文化和思想深受中國
全文: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末年非常有名的詩人,他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以及「田園詩派宗師」。越南十九世紀末也有一位詩人被越南學者稱為「越南田園詩人」,他名稱為阮勸(Nguyễn Khuyến)。越南國家屬於漢文化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十九世紀之前,越南人常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因此,越南文化和思想深受中國的影響,文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陶淵明與阮勸雖然隔離一千多年的歷史,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但是阮勸思想與詩歌內容明顯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筆者將通過書寫這篇論文想探討阮勸如何對陶淵明的思想、詩歌內容以及詩歌風格的的接受。本論文共六章: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阮勸對陶淵明接受之因素〉分為兩個部份「陶淵明與阮勸生活之時代背景」和「陶淵明與阮勸之生平」,探討陶淵明與阮勸所生活之時代背景及其生平。第三章:〈阮勸對陶淵明思想的接受〉也分為兩個部份即「阮勸認同陶淵明的品德與人格精神」與「阮勸接受陶淵明的隱逸情趣」,針對阮勸對陶淵明人品的認同以及他如何接受陶淵明的隱逸情趣。第四章:〈阮勸對陶淵明的情真之接受〉,從兩位詩人的詩歌內容分為兩個部份:「對自然的熱愛與親和」與「對親人真摰的情感」。通過兩位詩人所寫的田園詩和寫給親人的詩歌來討論陶淵明與阮勸詩歌內容中所表現出之真情。第五章〈阮勸對陶淵明藝術風格的接受〉從兩位詩人的詩歌藝術風格來論述阮勸對陶淵明詩歌藝術風格的接受。最後是第六章:〈結論〉即歸納前五章所寫的內容與研究心得及不足之處。
陶渊明诗歌英译中的译者主体审美研究:以汪榕培和戴维斯的英译本为例
作者: 张媛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翻译  译者主体  陶渊明诗歌  审美观念  认知模式 
描述:陶渊明诗歌英译中的译者主体审美研究:以汪榕培和戴维斯的英译本为例
全文:
从日常生活到隐逸——论陶渊明对隐逸的诗意沉思
作者: 赵建华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逸  隐逸  隐藏  逃避 
描述:论文的主旨是讨论“隐逸”,但这里所讨论的隐逸不仅限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在野生活样式。论文是在存在(being)的意义上对隐逸加以讨论的。其所欲讨论的是真理、本质的隐与显的问题,是生活整体的隐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
全文: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而思想追求则是一个解蔽[1]、昌明的过程;同时真理、本质又是不断逃逸的。从而真理、本质的存在就是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7 18 1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