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
-
作者:
豆红桥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仕隐 《感士不遇赋》 思想主题 《闲情赋》 陶渊明 悲剧意识
-
描述:本文以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三篇赋作为专题观照,在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研读探讨其各自思想主题意蕴,探讨各自文学文化渊源,并试图揭示三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此四个方面的论述来把握审视陶渊明三赋。陶渊明出身寒族,虽然曾祖显赫一时,但到他时,家道早已衰落,远不复从前。
-
全文: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内心极度痛苦,虽经五仕,而终竟莫遇。出仕失败后,转志从文,归田乃是其不得已之选择,其诗文仍然难掩深重的悲剧意识。这是本文探讨陶渊明三赋主题思想及出处行节的切入点。《感士不遇赋》抒发
-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
全文:徘徊。归隐后的诗作多赞美田园生活。而鸭长明的隐逸受无常观影响深远,所以他总是彷徨于“现实社会”和“隐”之间,归隐后的作品多感叹人世无常。笔者认为造成二人隐逸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与此相对,日本文化则具有脱政治性的特点。
-
陶渊明文学思想与东晋文坛
-
作者:
刘爱莲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文学思想 融合儒道 比兴 东晋文坛 情志
-
描述:陶渊明并无专门的文艺论著,他的文学思想,散见在他的一些诗文的片断中,这些片断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他的文艺观;另外,他的诗文中所时时流露出的创作倾向,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也体现出其文学思想的精华。这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一方面,陶学界有关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研究不多
-
全文:、陶渊明有选择地吸收儒、道两家思想;二、陶渊明捍卫早期儒家思想的“真诚”,又借以纠正后期“新道家”学说的“不真诚”;三、陶渊明在实践中实现了融合“儒道”的文学思想。
-
退溪李滉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
-
作者:
孟群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诗 李滉 陶渊明 国文诗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获得世界声誉的诗人。李混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在韩国哲学思想史及韩国汉文学史上具有深刻影响。李混在韩国汉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他积极接受陶渊明诗歌密不可分,而陶渊明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及韩国汉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李混对陶渊明诗
-
全文:了育人育才、忧国忠君的儒家思想,充分体现了李滉国文创作的艺术特点。最后,综合以上有关李混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陶渊明诗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可以说是中朝文学交流的一个缩影,其中李混诗歌作品再现了陶渊明诗歌的境界和神韵。有关李混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研究在中韩比较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歌比较研究
-
作者:
王春秀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语言 自然观 主题 田园诗
-
描述: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英国和中国田园诗歌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有着共同的对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崇拜,并且都将它们作为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华兹华斯以其自然诗歌闻名并被冠以“讴歌自然的诗人”的称号。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刻而广泛。他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读者能感受到他
-
全文: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异的文学传统。华兹华斯及其作品深受西方的基督教、泛神论以及卢梭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影响。而作为东方文化及哲学传统的继承者,陶渊明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却是不同的内容。其早期作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