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华兹华斯作品中的自然观念
-
作者:
许辉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比较文学 浪漫主义 田园诗歌
-
描述: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
-
全文: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
-
陶渊明诗文的生命体验
-
作者:
金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文 生命体验 生命诗学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是作者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本文试图以新锐的眼光,穿透文学与作家潜意识的内在关系,强调文学是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写照和生命体验的结晶。在陶渊明一生历程中,对贫困
-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是作者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本文试图以新锐的眼光,穿透文学与作家潜意识的内在关系,强调文学是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写照和生命体验的结晶。在陶渊明一生历程中,对贫困的体验、对自然的体验、对爱情的体验、对亲情的体验、对友情的体验、对生死的体验,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生命体验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最关键的东西,是陶渊明个性特色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至情至性、本色率真、品性高洁之士;他既是诗人,是作家,也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哲人。他的诗文创作不仅反映了东晋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面影,更主要的是展示了他的心灵世界,记载了他对自身生命存在的种种感受体验以及对生命行将消亡的深刻思辨,表达了他对人生问题的敏锐关注与哲学思考。
-
从“质性自然”到“一语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
-
作者:
吴莹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思想 陶诗 陶渊明
-
描述: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
-
全文: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各阶段陶学研究的代表作品及研究状况,综述其研究特点与不足。第一章探讨了陶渊明思想为新自然思想。本章将从儒家、道家、佛教
-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
-
作者:
康艳宁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 典型意象 陶渊明 田园诗 成因
-
描述:虽然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但由于奠定其崇高文学地位的是他的田园诗,所以后世习惯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首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在这开创性的背后,是诗人复杂的身世阅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一点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于是对陶渊明田园诗成因的探讨亦层出不群。但总的看来,对陶渊明田园
-
全文:虽然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但由于奠定其崇高文学地位的是他的田园诗,所以后世习惯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首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在这开创性的背后,是诗人复杂的身世阅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一点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于是对陶渊明田园诗成因的探讨亦层出不群。但总的看来,对陶渊明田园诗成因的论述还是不够系统完整的。我们的研究表明,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而陶诗中的某些典型意象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亦即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田园诗中典型意象的描写可以寄存诗人深广的思想内涵。本文以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典型意象为起点,结合其意象特征及内涵分析,在总结意象对于诗人田园诗营造作用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体悟诗人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其田园诗创作的深层原因。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充分分析陶渊明田园诗典型意象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众多典型意象对其田园诗的重要营造作用,田园中众多平凡朴实的意象因为适应了诗人的表达需求进而走进了诗人的创作视线,此亦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从诗人所处地理环境、复杂生活经历铸造而成的独特个性与心理的前后转变、长期从事农耕生活三大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其它成因,其中,地理环境又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诗人所处的多元文化氛围,独特个性重点剖析了诗人对“固穷”的执着;心态的前后转变主要围绕诗人在官场的期待与失意来展开;亲历农耕则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中最为不容忽略的一个方面;第三部分结合意象的创造论述了陶渊明之后田园诗的发展,诗人不仅开创了田园诗,更影响了后世的田园诗创作,其中着重分析了盛唐“王孟”二人、宋人苏轼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在论述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创作影响的时候,也阐述了其对后世文人精神层面的影响;结语部分在全面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同时,就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就和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
-
全文: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
-
精神生态下的陶渊明研究
-
作者:
杨建生 来源:海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知音 琴 虚舟 精神生态 陶渊明 死亡
-
描述: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建立,文学批评也有了新的批评空间。本文在精神生态学的框架下解读陶渊明的诗文,从中发现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的忧虑,对生命、人生及死亡的价值思考和精神维度。陶渊明的读书与写作是其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读书是获得精神力量的一种方式,写作则是表达精神世界的方式。通过解读《读山海经十三首》发现诗人
-
全文: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建立,文学批评也有了新的批评空间。本文在精神生态学的框架下解读陶渊明的诗文,从中发现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的忧虑,对生命、人生及死亡的价值思考和精神维度。陶渊明的读书与写作是其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读书是获得精神力量的一种方式,写作则是表达精神世界的方式。通过解读《读山海经十三首》发现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态度,发掘出诗歌中对时间、空间以及死亡的主题。从这一组诗中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读书选择与旨趣,更可以发现诗人表现出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态度。由读书生活引申到相关联的弹琴,诗文中涉及到的琴书生活表达的是对知音的寻求,在这一寻求的过程中同样蕴含着对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现实中的知音难遇,于是陶渊明选择在读书中寻找精神上的知音,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古圣先贤便是他可以进行精神交流的知音。“琴”不仅表达了知音之喻,“无弦琴”更应和了陶渊明“会意”读书的态度。陶渊明深刻的体悟到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并真实的面对自己选择的“固穷”生活。这些也是他在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支持。在解读《形影神》、《挽歌辞》《自祭文》等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主题的诗文中,进一步看到他对待人生的真实而自然的态度,完成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初步探索。最后用“虚舟”这一意象,表达诗人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
-
清诗话中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
作者:
吕苗苗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世影响 艺术特质 诗歌源流 陶渊明
-
描述:从颜延之作《陶征士诔》开始,对陶渊明的研究迄今已持续一千五百余年之久,中国文坛的陶渊明研究历经了逐渐丰富完善的过程,对其诗歌的研究资料也多如烟海,尤其是关于陶诗的源流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以及艺术特质等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清代是诗话写作的鼎盛时期,陶渊明淡泊名利的人格、朴素真淳的诗格深受清代世人的推崇,
-
全文:从颜延之作《陶征士诔》开始,对陶渊明的研究迄今已持续一千五百余年之久,中国文坛的陶渊明研究历经了逐渐丰富完善的过程,对其诗歌的研究资料也多如烟海,尤其是关于陶诗的源流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以及艺术特质等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清代是诗话写作的鼎盛时期,陶渊明淡泊名利的人格、朴素真淳的诗格深受清代世人的推崇,理所当然的常被诗论家提及。由于清代学风衰落,政治极度高压,考据之风盛行,在此背景下,清人对陶渊明的研究带有极强的考据色彩。他们不在执着于前人的见解和观点,大胆提出问题,细心进行论证,以考据的方法来具体欣赏陶渊明的诗歌。所以,尽管陶诗源流、影响、艺术特质等方面常被人谈及,但清代论诗者往往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这些为后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陶渊明的真实景况,进而以新思路和新方法开拓了陶渊明诗文的文学内涵。第一部分论述陶渊明诗歌与应璩诗、《古诗十九首》、《诗经》、《论语》的源流关系。本论文不再将它们独立分析,试图以清代诗话中不同论诗者提出的不同论点为基础,以陶诗与他们在词句用法、诗文风格、思想源流等具体方面联系的远近为依据,将陶渊明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及陶渊明自身的源流分别论述,以求对陶渊明及其诗歌有更明确的源流认识。第二部分论述陶渊明诗歌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其中选取李白、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他们推崇陶诗,学习陶诗,但在后世论诗中又存在不小的争议性。本论文以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以及诗歌的具体特质为着眼点,对其与陶诗继承关系亦或学习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理清清代诗话中关于李诗、白诗、韦诗与陶诗渊源关系的争议性。最后一节针对“诗弱于陶”这一命题辨析陶诗对后世诗歌大方向的影响,以此对陶诗的价值进行更为合理的认识。第三部分则是对清代诗话中所涉及的陶诗艺术特质“枯”、“拙”、“不文”三个方面进行辨析。诗坛对于陶诗并不是全然肯定的,在诗歌的发展史中对陶诗质疑的声音时而有之,本论文试图梳理整个诗话脉络,对诗话中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特质加以界定,以期对陶诗的艺术特色达到更为全面的认识。
-
陶渊明隐逸研究
-
作者:
曹慧琳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隐方式 冈村繁 陶渊明 人格范型 隐逸
-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中国的晋宋年间,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是隐逸诗人之宗,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历了五次出仕入仕,并最终选择归隐;陶渊明受到儒、佛、道三教的影响,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形成了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格范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跟他鲜明
-
全文:的妖魔化,结合陶渊明在历代的接受情况,探求更贴近陶渊明内心的真实世界。陶渊明不是完人,他既不是历来认为的被供在圣坛上,天生飘逸的世外隐逸高人;也不是与这种既成认识截然相反的,利用出世入世等手段留名于世的卑俗小人。陶渊明有矛盾,恰是这些矛盾才引发后人兴趣,这些矛盾正是成就其历史地位的鲜活的生命力。
-
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物分类论
-
作者:
胡发萍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人物 陶渊明 思想 分类
-
描述: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类: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人物。并依据史书中的材料,展示了各类人物的原型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陶渊明纳入读者的范畴,
-
全文: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类: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
-
老庄思想和隐逸文学——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的比较为中心
-
作者:
赵莹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隐逸文学
-
描述: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
-
全文: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上都被称为“乱世”,为了避乱,文人们放弃世俗生活,而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