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酒诗研究
作者: 李祯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酒诗  影响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领域,更把饮酒作为主题写入了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始大力创作酒诗的诗人,他的酒诗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使得酒诗在魏晋时期走向成熟。陶渊明现存诗歌仅有一百二十五首,作为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尤其是其田园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领域,更把饮酒作为主题写入了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始大力创作酒诗的诗人,他的酒诗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使得酒诗在魏晋时期走向成熟。陶渊明现存诗歌仅有一百二十五首,作为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尤其是其田园诗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而对于其酒诗,学界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过去陶渊明酒诗的研究鲜有问津,近些年有些学者开始关注,不过研究重点却往往限于其《饮酒》组诗二十首,对于陶渊明酒诗的整体研究依旧相对薄弱。因此,本文将以陶渊明的全部酒诗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概括其酒诗的整体情况、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陶渊明酒诗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首先,对酒诗的定义及其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陶渊明酒诗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述。在《诗经》时期酒诗是祭祀时作为礼仪的诗歌,在魏晋时期是公宴中佐以宴饮的诗歌,直到陶渊明手中才真正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诗歌:其次,整体分析了陶渊明酒诗的创作实践,论述了其篇篇有酒的原因,并对其酒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究,其中酒意象和饮酒意境是其酒诗的两大突出特点;再次,是关于陶渊明酒诗的哲学思考。从与屈原和阮籍的比较中,概括出陶渊明饮酒在醉与醒之间的抉择及其追求精神境界;最后,分析了陶渊明酒诗的独特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他在继承前人酒诗的基础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纯酒诗、淡酒诗和真酒诗,不但影响了后世的酒创作,还影响了后世文人的精神生活。自陶氏之后,关于饮酒的文学创作蔚为大观,陶渊明的酒精神也通过历代诗人的创作传承下来,并在文学史上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彩。
士庶关系视角中的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夏靖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庶族  陶渊明  思想  士族 
描述: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风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
全文: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风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想家,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下探讨陶渊明的思想十分有意义。本文第一章交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简单厘清大士族、次等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界线。本文的第二章是论述重点之一,这一章主要论述陶渊明的身份问题,将从陶渊明的家世、外家、自身的社会境遇和自我体认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陶渊明的身份地位。在确定陶渊明的身份定位身份体认后,本文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展开讨论,考察陶渊明的士族意识和陶渊明的庶族意识。陶渊明的思想中既有士族意识,比如门第观念和士族审美情趣,又有庶族意识,如他的不遇之叹,他的安贫之态和自尊自贵的精神。陶渊明的士族意识中有庶族思想的成分,有与士族的相隔阂的地方;而陶渊明的庶族意识则有雅化和玄化的特点。陶渊明的士族意识与庶族意识是相互交错、矛盾统一的。
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
作者: 王能胜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生命意识“惠和千里”“质性自然”意志自由 
描述:魏晋是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理想(“惠和千里”)和人格理想(“质性自然”)两方面揭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自由”既有人格的意义,也含有为实现目标而确证自我力量的意志的自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真”、“自由”是相通的,“自然”包含三层意思:本真的自我,人格的自由和自然界。陶渊明
全文:魏晋是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理想(“惠和千里”)和人格理想(“质性自然”)两方面揭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自由”既有人格的意义,也含有为实现目标而确证自我力量的意志的自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真”、“自由”是相通的,“自然”包含三层意思:本真的自我,人格的自由和自然界。陶渊明以自我精神的完善,超越羁绊和痛苦,赋予生命以充实和圆满,实现人格的自由与回归。
从“质性自然”到“一语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
作者: 吴莹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思想  陶诗  陶渊明 
描述: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
全文: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明诗文表现出他终生对自然、自由、和谐人生的追求。他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热爱自然之景,遵从自然之理。为追求自由,他辞官归田,在田园生活中享受自由之趣。他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陶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既情词并茂又情景交融,在艺术情趣和写作技巧方面,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各阶段陶学研究的代表作品及研究状况,综述其研究特点与不足。第一章探讨了陶渊明思想为新自然思想。本章将从儒家、道家、佛教三家思想对陶渊明思想之影响的阐释得出:陶渊明思想为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所提出的“新自然”思想。第二章探讨了魏晋玄学下的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艺术情趣与价值取向。陶渊明...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之美
作者: 郑凯  来源:湖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学创作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先秦道家的“淡”之美在东晋的陶渊明身上得到了一种彻底和深刻的实践,并通过他的诗文而有生动的表现。庄子所倡导向往的‘淡然无极’之‘朴素’美,是陶渊明一生的人格追求,是他的思想感情的底色,是他的生活态度,而具体地表现于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在他的田园诗中,他抒写着自己对于“淳真淡泊”的生活的热爱,将抽象的“
全文:先秦道家的“淡”之美在东晋的陶渊明身上得到了一种彻底和深刻的实践,并通过他的诗文而有生动的表现。庄子所倡导向往的‘淡然无极’之‘朴素’美,是陶渊明一生的人格追求,是他的思想感情的底色,是他的生活态度,而具体地表现于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在他的田园诗中,他抒写着自己对于“淳真淡泊”的生活的热爱,将抽象的“淡然”概念之美转化为了具体的田园生活的表现内容,而且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使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淡然而美的特色。这在那个文辞注重华丽的年代是独具一格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田园诗所传达出的“平淡”意蕴,沉淀了陶渊明半生的坎坷经历,包含了陶渊明一生的文化积累,字字句句都是陶渊明心灵的吟唱,表达出他对人生最深的体会。
老庄思想和隐逸文学——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的比较为中心
作者: 赵莹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隐逸文学 
描述: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
全文: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上都被称为“乱世”,为了避乱,文人们放弃世俗生活,而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当时的...
论陶渊明的乐境
作者: 李洪彬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陶渊明  乐境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
全文: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追求自由、自然、和谐,在他笔下,创造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生活的乐境,这种生存状态也正是很多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本文着重考察陶渊明诗文中叙述的乐境,以此进入陶渊明的思想世界,探讨其津津乐道的理想生活。正文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简单介绍陶渊明生平及其超然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探讨陶渊明的乐境。陶渊明诗文中的读书、著文、赋诗之乐,弹琴之乐,饮酒之乐及以田园生活为中心的自然之乐,构成了陶渊明的乐境。第三部分论述陶渊明的乐境的现代价值。对简单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谐平等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陶渊明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者: 高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价值  学问基础  治学观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王国维先生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陶渊明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尤其是田园诗派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学习和研究陶渊明并不应只局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王国维先生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陶渊明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尤其是田园诗派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学习和研究陶渊明并不应只局限于其文学史的考究层面而裹足不前。探究和评判其价值也不能仅追步于前人近似一元化的文学艺术层面,更应挖掘其适应于时代广泛而精深的多元化价值。所谓治学,是探究知识、研究学问。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探求。在古代,文人治学有的因为是做官的必要条件之一,有的为了领略圣人的风采来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境界,有的则是把治学看做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不管世人读书的出发点是什么,治学都是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研究不容忽视的方面。自萧统编纂《陶渊明集》——陶渊明第一次得到文人高度的评价,千余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者不胜枚举,研究论著灿若繁星。前人对陶渊明的研究从人格魅力、生平思想、作品内容形式、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等进行了形形色色的评论,积累下的资料汗牛充栋,为笔者研究陶渊明治学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笔者吸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创造性地以陶渊明治学观主题展开研究。在对陶渊明作品解读的基础之上,对陶渊明学问来源和以及陶渊明治学态度、治学方式、治学理念以及治学理想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全面而客观的探讨了陶渊明治学观的当代价值。
论陶渊明的生命多重存在及其诗歌艺术的多样性
作者: 段幼平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陶渊明  生命存在  自然主义  诗歌艺术 
描述:陶渊明最早是通过隐逸和诗文创作两种生命存在方式被后世接受的,人们赞叹、钦羡他真朴远寄、廉深简约的隐逸品格,将之视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学习模仿他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将之所开创的田园诗歌视为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正是这种认识定势,使我们忽略了陶渊明身处魏晋生命思潮中,通过从政和哲学思考这两
全文:陶渊明最早是通过隐逸和诗文创作两种生命存在方式被后世接受的,人们赞叹、钦羡他真朴远寄、廉深简约的隐逸品格,将之视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学习模仿他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将之所开创的田园诗歌视为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正是这种认识定势,使我们忽略了陶渊明身处魏晋生命思潮中,通过从政和哲学思考这两种生命存在方式带给我们的认识价值。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熏陶、仕宦家庭的耳濡目染、魏晋政治风云的影响和寒士阶层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心理都使陶渊明在本性和政局间艰难徘徊,所以对陶渊明从政生命存在方式的重新解读可以让我们对其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魏晋士人对生命本原、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的思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陶渊明的“自然主义”哲学观是在先秦朴素唯物论自然观、汉代天人合一自然观和魏晋玄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融合了儒、道、佛以及玄学等各家思想的精华,所形成的当时最完善、最务实的哲学观。在这种哲学思想观照下,陶渊明对生命、自然、贫富、劳动、社会发展都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所以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当之无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与众不同的是陶渊明是用行为和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哲学观点。参政、隐逸、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这四种生命存在方式是我们对陶渊明最真实、最全面的认识,而这也正是以往研究者所没有关注到的。 文学即人学。陶渊明的多重生命存在方式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其诗文创作的多样化特点。他的参政经历使其诗歌中有了政治和官宦行役主题、他的归隐为田园、农耕、闲适和饮酒主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他的哲学思考使他诗歌中的哲理性特别强、他的文学家身份则让他将生活艺术化、诗意化了。无论他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慷慨豪迈、凄恻婉约还是绮丽,无不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陶渊明是一个诗歌艺术的革新者,他不愿意遵循当世浮华绮艳、繁缛雕琢的创作方式,而是有意识的通过看似平淡、毫无修饰的“田家语”来表现简单的田园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人生最朴素的理解,真正实现了语言的回归“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诗就不讲究技巧,苏轼说得好,陶诗是“外枯而中膏”、“癯而实腴”,他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情、景、事、理的交融和典故、意象、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平淡自然、寄托含蓄、典丽清靡、诙谐幽默等多种语言风格的交织、点染,使其诗文呈现出绚烂多姿的艺术特色。所以陶渊明虽然“寂寞身后事”,但他的诗文创作的多样性却成就了他“千秋万岁名”。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
全文:(周领顺等,2014:102)。近年来,国内学界于“方重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方重的热潮,从其学术成就、主要译著、为人治学及其外语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尽管方重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关注
上页 1 2 3 ... 5 6 7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