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俗士之心到圣人之境——玄学背景下的陶渊明
-
作者:
于雪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人之境 陶渊明 玄言诗 玄学 俗士之心
-
描述:东晋一朝,玄学盛行,玄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陶渊明作为东晋的一位文学家,不免受到玄学的影响,但他不同于一般的玄学之士,他达到了玄学之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了玄学的真正实践者。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
-
全文:东晋一朝,玄学盛行,玄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陶渊明作为东晋的一位文学家,不免受到玄学的影响,但他不同于一般的玄学之士,他达到了玄学之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了玄学的真正实践者。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一个玄学的真正实践者,并探讨了陶诗对玄言诗的继承与超越,力求对陶渊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先界定了俗士之心与圣人之境的含义。俗士指东晋玄学之士,东晋玄学之士一边功名利禄,一边追求通过悟道获得心灵自由、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的精神生活。圣人是指人生的理想人格。圣人之境就是人的内在精神修养和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而且有这种境界的人格,就是人生的理想人格。本文的“圣人”是东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圣人之境”就是东晋理想人格达到的境界。 第一章着重从人生经历分析陶渊明的超凡入圣。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能超越一般的玄学之士,成为玄学的真正实践者,达到圣人之境。首先分析了陶渊明青年时代受到经学和玄学的影响。其次分析了陶渊明的仕宦经历。他出仕五次,屡仕屡辞。先辈显赫的功迹和传统的儒家教育使他怀着强烈的救世理想而出仕,黑暗的社会与他的政治理想不合,心向自然且不愿同流合污,使他最终对仕途绝望,回归了田园。第三节分析了陶渊明超越一般士人达到了圣人之境。他完全与仕途断绝,隐居于家乡,躬耕于田园,将自身存在与自然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全部行为同化于自然之中,将老庄及玄学追求的顺应自然从思想转化为生活实践,将庄子的凝神静虑转化为日常劳作,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自然的生命律动。 第二章着重分析他归田后独特的生活方式。他独特的生活方式,使他不但能保持独立的个性,内心和谐,而且能与大自然、社会、周围的人保持和谐。陶渊明以自己的个性,吸取了道家和儒家两家精神中与自己追求相契合的成份,并用生命进行了成功实践,成为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个性。在精神上,既有深谙道家精神而获得心灵解脱的自由,还有屡践儒家道德规范、保持自我高洁节操而获得的精神充实感。在生活中,既有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读书、弹琴、饮酒、赋诗、登高、交游,又有儒家的天伦之乐,邻里之和,朋友之友。达到了儒道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东晋士人理想的人格境界。 第三章着重分析陶渊明对玄言诗的继承和超越。首先分析了玄言诗的基本特点:体悟玄理。其次分析了玄学对陶渊明诗文的影响。陶渊明受当时玄学的影响,诗集中有许多谈论哲理的诗,除像《形影神》这样直接谈论哲理的诗外,其他诗大都也包含哲理的意蕴,而所表现的哲学命题,所使用的哲学词汇,有的甚至连诗的风貌都与玄言诗并无大异。但陶诗又与一般的玄言诗人不一样,他是把老庄精神转化为一种人生态度,在躬耕中体悟大道的人,他是站在哲理的高度观察人生,并把人生体验上升为哲理,因此,他能将哲理化入日常生活,化入日常景物,将情景事理巧妙融为一体,且恢复了汉魏古诗的兴寄抒怀的传统。
-
论陶渊明的生命多重存在及其诗歌艺术的多样性
-
作者:
段幼平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陶渊明 生命存在 自然主义 诗歌艺术
-
描述:陶渊明最早是通过隐逸和诗文创作两种生命存在方式被后世接受的,人们赞叹、钦羡他真朴远寄、廉深简约的隐逸品格,将之视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学习模仿他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将之所开创的田园诗歌视为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正是这种认识定势,使我们忽略了陶渊明身处魏晋生命思潮中,通过从政和哲学思考这两
-
全文: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情、景、事、理的交融和典故、意象、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平淡自然、寄托含蓄、典丽清靡、诙谐幽默等多种语言风格的交织、点染,使其诗文呈现出绚烂多姿的艺术特色。所以陶渊明虽然“寂寞身后事”,但他的诗文创作的多样性却成就了他“千秋万岁名”。
-
陶渊明交游考
-
作者:
钟书林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据 心路历程 陶渊明 交游
-
描述:对陶渊明交游的考察,自南宋以来,多采用年谱形式,至现代朱光潜先生,始有专题的论述。之后,魏正申、龚斌、王定璋先生等人的研究,均又有所深入和拓展。本文在吸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或总结归纳,或提出新说,系统地考察渊明的交游,并以此为视角,勾勒渊明各个时期仕隐矛盾的心路变化历程。 具体说来,全
-
全文:变化历程,以便更好地把握渊 明的友朋圈变化和思想动态过程,故在文末附有图表。 总之,通过琐细的考索,最后得到三个结论: 1、通盘考察渊明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断定渊明与王
-
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意蕴及当代意义
-
作者:
杨小旭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蕴 审美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
-
全文: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涉及方面较多,所以人格(人性)审美的论述篇幅较长,这也是理解陶氏审美风格的基础;应该说重点在田园审美的探究,从自然审美的起源、发展到陶氏对田园审美的发现,从田园诗的审美特点、形态特征到创造方式皆有论及;至于社会审美,历来争议不多,故只做简略陈述。 陶渊明是一个用全部生命热情写作的人,一个真诚的人。那些浸透着他灵魂影子的诗文,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人格结构的剖析是构建其审美大厦的基石,历来颇有争议,主要还是其宗儒宗道之辩。这方面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近代亦有名人多有阐述:如陈寅恪认为他“外儒而内道”,而朱光潜则称他“儒家的倾向大”。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中,大概儒道都有一些,只是偏重各异,如李白,道家成分多;而杜甫,儒家倾向大。但陶渊明则不然,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很难说服对方。儒道表面看来相左,实际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道互补在陶渊明身上表现尤其明显:不为物累,逍遥田园,确有仙风道骨;尊亲重友,刚正不阿,彰显的却是儒者之韵。建立在其儒道互补基础上的人格审美,亦表现出同样的特点。他既有对带有道家审美色彩的羲皇上人的欣赏,也对儒家审美色彩很浓的颜回、荣启期的赞美。 再说陶氏自然审美观中的田园审美。他的自然审美观固然有传统的“比德”成分,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自然审美观最大的贡献,则在对田园审美的发现,这不但扩大了自然审美的视野,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而且创造出美学领域新的审美品类:冲淡美。诗歌中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古已有之,如《豳风七月》,但那是民歌,诗中对农村生活并未进行审美观照。文人以审美的眼光写田园风光,当始于渊明。他对虚静的审美,对和悦润畅景色的偏爱,无不体现着思想中儒道互补: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虚无,反对雕饰;而儒家的“吾与点也”的理想,对润畅优美景色的偏爱,也使渊明吟出了“我爱其静”的诗句,“静”,是他观照自然时又一审美发现。正因为虚静的心态,才使渊明能发现田园所蕴涵的独特之美,而田园诗的典型意象“采菊东篱”式的闲适飘逸,亦成为东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在对田园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陶渊明以“直寻"的方式(即文中所谓创作的随机性),使他的诗佳句天成,叮咚成韵,成为难以模拟的“这一个”;其田园诗的审美形态则属于“优美”,那和谐的人格、和谐的情志,使他能以心灵去捕捉对象精神之优美,使自己的创造臻于物我泯一的境界。总之,其田园审美的独特创造性,使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步千古的人物。 至于他的社会审美观,应以《桃花源诗并记》为最典型的体现。这里所展现的淳朴和谐的社会审美,没有压迫和战乱,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桃源仙境,深受道家美学的影响,有浓郁的小国寡民色彩,折射出乱世之中普通百姓的痛苦及他们适彼乐土的愿望。当然,儒家社会审美的影子在桃花源里也未完全隐去,那长幼有序、和谐安详的人际关系,厚道淳朴的民风,不也是儒家的理想吗?其社会审美的和谐淳朴集中显现的桃花源,在丧真的晋末社会里虽只是一种空想,但仍有其积极意义,桃花源也以其美的意境而沉淀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深层。 对陶渊明诗文审美从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三方面的简析,试图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未来陶氏美学体系的建立,添一砖半瓦。对当代意义的分析,则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乃有感于当代急速变幻的世界罩一些人精神家园的缺失而提出的,意在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完善的人格结构,学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能够享受生活、,热爱生命,进而建构一个自在而洒脱的心灵世界。
-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以《丁登寺旁》和《归园田居》为例
-
作者:
李晓佳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性 比较文学 田园诗 自然
-
描述: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巨大影响。两者无论是经历还是作品本身都呈现出了很多相同性,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
-
全文: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