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56)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56)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2)
2014(2)
2013(3)
2012(1)
2011(5)
2010(5)
2009(3)
2008(3)
2007(5)
2006(2)
2005(3)
2004(3)
2003(3)
2002(1)
2001(1)
1999(1)
1998(3)
1997(2)
1995(1)
1994(1)
1992(2)
1990(1)
1987(1)
1986(1)
按来源分组
-1(3)
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1)
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1)
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1)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1)
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1)
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
《同行》2015年9月(下)(1)
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
建设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1)
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1)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1)
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1)
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1)
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1)
和合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1)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1)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1)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1)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 李珺平  来源: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人格"辨析及方法人格(Personality)是外来词,中国古代只有人品、人极等类似概念。人品指人的品质,人极指做人的最高标准。~①由于这两个概念分别来自品藻余波所及的南朝梁代和北宋理学家,所以其涵义都单纯指向道德领域,与西方的人格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作为心理学概念,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
全文:一、"人格"辨析及方法人格(Personality)是外来词,中国古代只有人品、人极等类似概念。人品指人的品质,人极指做人的最高标准。~①由于这两个概念分别来自品藻余波所及的南朝梁代和北宋理学家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作者: 张叉  来源: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人是万物之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
全文:。"~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来说也
试论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
作者: 曹庆鸿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鲁迅先生说:被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全文:鲁迅先生说:被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形影神》与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
作者: 胡大雷  来源: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南朝人对陶渊明诗作的评价魏晋是一个玄学的时代,此时代的美学思潮,其哲学基础也是玄学。玄风自晋宋之际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晋宋之际的美学思潮也开始有所转化。一般来说,身处晋宋之际的陶渊明,其诗风或许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而转变,既有一些玄言诗的色彩,又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但情况是否真是如此,还要看陶
全文:或许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而转变,既有一些玄言诗的色彩,又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但情况是否真是如此,还要看陶渊明诗歌的实际。我们先看稍后于陶渊明时代的人们
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经·东山》的谋篇特点
作者: 丁克辉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
全文:《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归隐不久写的,文中着力描绘他由迷途折回,弃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及回家的
“清出于老”:冈村繁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作者: 杨子彦  来源:建设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冈村繁全集》于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①,后代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②的观点,这
全文:《冈村繁全集》于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①,后代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
“清出于老”:冈村繁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作者: 杨子彦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冈村繁全集》在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1,晋后历代都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2的观点,
全文:《冈村繁全集》在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1,晋后历代都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
全文: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
泥土的颜色——漫谈陶渊明
作者: 李咏芳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也有的人,让生命从高处飘然而落,从此他自己即是一片空白,而功过种种,是非种种,任由世人评说;还有的人,
全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
上页 1 2 3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