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苏轼之“发明”与陶渊明的经典化
-
作者:
边利丰 来源:“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
全文: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
辛弃疾、陶渊明和寒山:在2010年寒山寺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
作者:
韩参 来源: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际和合文化大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今天,我很荣幸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古代词人辛弃疾以及陶渊明、寒山的诗词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辛弃疾(1141—1207)是南宋爱国词人,几乎所有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也多少读过他的一些诗词。他是一位多产的词人,至今尚存诗词600多首。他出生时,北方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卓有军事才能的辛弃疾立
-
全文:今天,我很荣幸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古代词人辛弃疾以及陶渊明、寒山的诗词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辛弃疾(1141—1207)是南宋爱国词人,几乎所有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也多少读过他的一些诗词。他是一位多产的词人,至今尚存诗词600多首。他出生时,北方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卓有军事才能的辛弃疾立志报国雪恨,恢复中原。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主张贯穿了他整个仕途生涯。他多次上表进奏强兵复国的战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
-
作者:
张天来 来源:2007年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
-
全文: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
-
作者:
张天来 来源: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境界 菊花 陶渊明 意象
-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实用境界
-
全文: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
-
回味生命的艺术:论陶渊明的审美实践
-
作者:
林继中 来源: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
-
全文: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
-
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
作者:
张叉 来源: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人是万物之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
-
全文:。"~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来说也
-
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
-
作者:
徐宝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的价值与地位直到赵宋时期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作为隐士的身份,却是早在陶渊明所生活的时期就已经为人们所知晓了;而作为文学之士,其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则是始于南朝的梁代。陶渊明的价值发掘与萧梁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为学人所知的关联,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来揭示陶渊
-
全文:。陶渊明的价值发掘与萧梁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为学人所知的关联,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来揭示陶渊明的文学价值在萧梁时期的发掘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并对此一时期陶渊明文学价值的评定做出应有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