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26)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6)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1)
2014(1)
2013(1)
2012(1)
2011(2)
2010(3)
2008(1)
2007(2)
2005(2)
2004(5)
2002(1)
1998(3)
1992(2)
按来源分组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4)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1)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1)
-1(1)
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1)
《同行》2015年9月(下)(1)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1)
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1)
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1)
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1)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1)
第四届闽台辞章学研讨会(1)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1)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1)
“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1)
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1)
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1)
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1)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学术公案及其理论思考
作者: 边利丰  来源: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被发明  饮酒  陶渊明  影响的焦虑  诗史互证 
描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因其表现的"无我境"成为中国文学的杰作。作品的无我境集中体现为"见"字的使用,苏轼于此有"发明"之功。围绕此诗的"见"、"望"辨经历了一千多年,业已形成了一个极富意味
全文: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因其表现的"无我境"成为中国文学的杰作。作品的无我境集中体现为"见"字的使用,苏轼于此有"发明"之功。围绕此诗的"见"、"望"辨经历了一千多年,业已形成了一个极富意味
陶渊明的“室无莱妇”
作者: 王国璎  来源: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的“室无莱妇”
全文: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作者: 张叉  来源: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人是万物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之始也,死者生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
全文:一人是万物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之始也,死者生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
玄学的言意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言意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
全文:"言意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
苏轼“发明”与陶渊明的经典化
作者: 边利丰  来源:“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全文: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论陶渊明散文的人格美、人情美、人性美
作者: 张虎昇  来源: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论陶渊明散文的人格美、人情美、人性美
柳宗元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婧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柳宗元  接受 
描述:陶渊明为中国隐逸诗人宗,其为人与诗歌创作深得柳宗元喜爱,柳在贬谪期间,诗在题材与意象上多处模仿陶诗,但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人的禀性与追求的不同,二人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即结合柳宗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全文:陶渊明为中国隐逸诗人宗,其为人与诗歌创作深得柳宗元喜爱,柳在贬谪期间,诗在题材与意象上多处模仿陶诗,但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人的禀性与追求的不同,二人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即结合柳宗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陶渊明风格“真”——从元遗山论诗绝句谈起
作者: 蔡雅薰  来源:第四届闽台辞章学研讨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一、前言元遗山《论诗绝句》第四首指出正体诗,以天然为主,并在诗中指出陶渊明诗的两大特点:一是天然平易的语言,二是毫无虚
全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一、前言元遗山《论诗绝句》第四首指出正体诗,以天然为主,并在诗中指出陶渊明诗的两大特点:一是天然平易的语言,二是毫无虚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
作者: 陈月雄  来源: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一、古人关于对"自然"的认识中国古代哲人很早以来就对"自然"这一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自然的认识存在着相互差别和相互联系的倾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一、古人关于对"自然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疏释
作者: 景蜀慧  来源: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读山海经》十三首在陶渊明的诗集中,是一组神话色彩非常强烈的诗篇,性质上接近于前人游仙诗,但与传统游仙一体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其创作的原料,不是汉魏后大量出现的仙话而是中国最早的上古神话。神话与仙话的差异,正是渊明这组诗歌和一般游仙诗的差异所在。另外陶渊明在创作这组诗时,并没有采用游仙诗作者常用
全文:《读山海经》十三首在陶渊明的诗集中,是一组神话色彩非常强烈的诗篇,性质上接近于前人游仙诗,但与传统游仙一体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其创作的原料,不是汉魏后大量出现的仙话而是中国最早的上古神话。神话与仙话的差异,正是渊明这组诗歌和一般游仙诗的差异所在。另外陶渊明在创作这组诗时,并没有采用游仙诗作者常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