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
按栏目分组
人物生平 (7)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2(2)
2011(1)
2009(1)
2008(2)
按来源分组
山西日报(1)
铜仁日报(1)
人民政协报(1)
定西日报(1)
云南大学报(1)
北方周末报(1)
江西中医学院报(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集》———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县)人。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文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十分深远,今存诗125首、文12篇。多为归隐后所作。【篇目简介】田园诗是陶渊明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陶渊明
全文: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县)人。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文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十分深远,今存诗125首、文12篇。多为归隐后所作。【篇目简介】田园诗是陶渊明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陶渊明
情书之圣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周末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刘黎平陶渊明是多情、深情、柔情、苦情的情书王子?答案错误?不,答案正确!每个男人都有着很爱情的一面,带着隐士和士大夫面目的陶老师也不能例外,别以为他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鸡鸣桑树
全文:陶渊明□刘黎平陶渊明是多情、深情、柔情、苦情的情书王子?答案错误?不,答案正确!每个男人都有着很爱情的一面,带着隐士和士大夫面目的陶老师也不能例外,别以为他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鸡鸣桑树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 李浩  来源:云南大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陶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全文: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陶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林黛玉和陶渊明
作者: 潘硕珍  来源:定西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潘硕珍1644年农历五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满洲贵族入主中原,许多汉族文人士大夫过上了隐士生活,或滋生了隐逸思想。曹雪芹隐居在悼红轩里,要么与二三知己喝茶饮酒,要么写字画画,要么写作《石头记》,和热衷
全文:潘硕珍1644年农历五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满洲贵族入主中原,许多汉族文人士大夫过上了隐士生活,或滋生了隐逸思想。曹雪芹隐居在悼红轩里,要么与二三知己喝茶饮酒,要么写字画画,要么写作《石头记》,和热衷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作者: 卢长怀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纷纷地采取了对政治不闻不问、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而他们这种崇尚田园生活的心态,也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
全文: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纷纷地采取了对政治不闻不问、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而他们这种崇尚田园生活的心态,也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
我读陶渊明
作者: 杨钦茜  来源:铜仁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任
全文: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任
品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以前,我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并没有多少好感,认为他的田园诗没有反映现实,没有及时反映人民的疾苦,只不过是抒发了一个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罢了。后来,读诗人的诗多了,才对这位性格正直的清正之官,产生了崇敬之情。陶渊明并非“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第一首),他与其他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样,年轻时代便有“猛志逸
全文:以前,我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并没有多少好感,认为他的田园诗没有反映现实,没有及时反映人民的疾苦,只不过是抒发了一个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罢了。后来,读诗人的诗多了,才对这位性格正直的清正之官,产生了崇敬之情。陶渊明并非“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第一首),他与其他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样,年轻时代便有“猛志逸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