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建安、正始到东晋的酒诗演进——陶渊明范式的建立及其意义
作者: 万伟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旷达酣适  酒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酒诗既不同干《诗经》礼酌型酒诗,也不同干建安、正始的忧愤格与李白的狂歌型模式,而属于“旷达酣适”模式,其特点是将儒玄兼综的玄学思想深解于酒中,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并进而将酒味升华到一种冲和平淡的味道,大大淡化、稀释了魏晋文士的生死痛苦。陶渊明范式的确立反映了从建安、正始到东晋饮酒心态、酒诗创作
全文:陶渊明酒诗既不同干《诗经》礼酌型酒诗,也不同干建安、正始的忧愤格与李白的狂歌型模式,而属于“旷达酣适”模式,其特点是将儒玄兼综的玄学思想深解于酒中,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并进而将酒味升华到一种冲和平淡的味道,大大淡化、稀释了魏晋文士的生死痛苦。陶渊明范式的确立反映了从建安、正始到东晋饮酒心态、酒诗创作风貌的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作者: 姜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生命  诗意  痛感  美学意义  边缘化  地缘特征 
描述: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
全文: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政权倾轧,带给社会的是动荡不安,而给诗人的则是心灵的煎熬。陶渊明一生自有其悠然自得,但这是凤凰涅槃后的蜕变,诗人也曾经于官场与自我之间有所迷失,但的悲哀惆怅源于斯,他的快乐超脱源于斯,但是现实并没能左右诗人,在进退出处的困顿中,诗人洞见了内心的渴望,诗意在这样的窘迫中滋生、蔓延、最终达成,这是诗人陶渊明审美心理机能在痛感中的澄明,是诗人人生境界的通达与超越。 陶渊明的生活就是蛰居柴桑的生活,儒道玄学与隐逸风流交融于诗人内心,平和了诗人的内心,柴桑的人文故旧则是诗人高蹈独行的典范,他们成就了诗人内心的文化底蕴。然而几度进退的浮沉,让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左右为难,苦难伴随着陶渊明一生。从人类心灵的角度深入研究,诗人的诗意超脱,来自心灵的澄明与理性的反思。因而我们试图从心灵的艺术化彰显和诗性之思的敞开,来探讨诗人的心灵变化与反思意识带来的人生境界超越,及其在陶渊明人生中的诗意转化。陶渊明的人生是苦难超脱的一生,他的人格特质促生的内心虚空与精神生命的边缘化,消解了诗人心灵的混沌;而在诗性之思的敞开中,痛感的斗争得以化解平息,超越了进退的挣扎,诗人走得更高更远,向人生发问,向人生思考方式发起反思。这样的诗意人生建构折射出来的光芒,照见了大众消费文化带来的人类精神缺失,因而,我们在陶渊明的智慧人生中也能促成自我诗性思维的发现与精神生态的和谐。陶渊明,用诗意人生照亮了自我,也照亮了后人。
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意蕴及当代意义
作者: 杨小旭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蕴  审美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
全文:,但仍有其积极意义,桃花源也以其美的意境而沉淀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深层。 对陶渊明诗文审美从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三方面的简析,试图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未来陶氏美学体系的建立
淡柔情于俗 内负雅志于高云——从《闲情赋》看陶渊明的情与志
作者: 杨润萍 赵婷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精神家园  采菊东篱下  陶诗  莫之与京  特殊表达  昭明太子  晋宋  诗歌语言  魏晋士人 
描述: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的诗人陶渊明,以人格高洁著称于世,其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在东晋时代独具特色,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不着痕迹的描写中,道出了诗人在当下恬淡适意的心态,诗人对桃花源不着痕迹的描绘,也为文人墨客构建了一座特殊的精神家园。历代层出不穷的咏陶诗、和陶诗,亦成为万千文人墨客整理失意
全文: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的诗人陶渊明,以人格高洁著称于世,其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在东晋时代独具特色,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不着痕迹的描写中,道出了诗人在当下恬淡适意的心态,诗人对桃花源不着痕迹
生命情调的外化——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新论
作者: 张自华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沉寂空守  生命情调  恬静澄明 
描述:陶渊明、王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却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情调,表现了不同的生命意识:陶渊明归守田园,但仍执着于当下的现实生活,其山水田园诗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恬淡澄明
全文:陶渊明、王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却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情调,表现了不同的生命意识:陶渊明归守田园,但仍执着于当下的现实生活,其山水田园诗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恬淡澄明
陶渊明《述酒》诗补证-兼论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
作者: 邓小军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彭殇  近典  今典  陶渊明  天容  《述酒》  古典 
描述:本文根据翔实地,包括较多未曾为人使用过的文献材料,对陶渊明《述酒》诗若干关键性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结论:一、《述酒》表彰东晋历史功绩,批判刘裕代晋册文贬低东晋历史;揭露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绝不奉刘宋正朔;并判断刘政权将寿命短暂,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
全文:善终的骗局;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绝不奉刘宋正朔;并判断刘政权将寿命短暂,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体现。二、渊明《述酒》《素齐》诗,表明其隐居前后两期具有不同意义,在晋朝的隐居只是不愿心为形役,入宋后的隐居则是不奉刘宋正朔。
陶渊明《述酒》诗补证——兼论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
作者: 邓小军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彭殇  近典  今典  陶渊明  天容  《述酒》  古典 
描述:本文根据翔实的 ,包括较多未曾为人使用过的文献材料 ,对陶渊明《述酒》诗若干关键性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结论 :一、《述酒》表彰东晋历史功绩 ,批判刘裕代晋册文贬低东晋历史 ;揭露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 ;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 ,绝不奉刘宋正朔 ;并判断刘宋政权将寿命短暂 ,是渊明在晋
全文: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 ;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 ,绝不奉刘宋正朔 ;并判断刘宋政权将寿命短暂 ,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体现。二、渊明《述酒》《夷齐》诗 ,表明其隐居前后两期具有不同意义 ,在晋朝的隐居只是不愿心为形役 ,入宋后的隐居则是不奉刘宋正朔。
试论陶渊明诗文真率美的美育意义
作者: 王叔新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育意义  陶渊明  真率美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真率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老庄的求真贵真思想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真率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人文教育、文艺创作及社会风气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美育功能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真率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老庄的求真贵真思想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真率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人文教育、文艺创作及社会风气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美育功能
从自然而向生态:以陶渊明诗文的现代生态意义为例
作者: 毕慧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  生态美学 
描述:随着生态美学在国内的兴起,我们总是将生态美学与“自然”进行相互阐发,但是二者之间应是存在着不同的,本文就“自然”与生态美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其间结合陶渊明的自然观。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在我国的主要所指,生态美学的话语界定,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陶渊明的自然何以生态美学有所关联。
全文:随着生态美学在国内的兴起,我们总是将生态美学与“自然”进行相互阐发,但是二者之间应是存在着不同的,本文就“自然”与生态美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其间结合陶渊明的自然观。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在我国的主要所指,生态美学的话语界定,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陶渊明的自然何以生态美学有所关联。
陶渊明的桃花源
作者: 李茂丽  来源:文化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桃花源  影响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中国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地理意义,这是陶渊明的理想的现实投射,不仅是对中国的诗人们有深远的影响,更成为后世士大夫们及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全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中国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地理意义,这是陶渊明的理想的现实投射,不仅是对中国的诗人们有深远的影响,更成为后世士大夫们及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上页 1 2 3 ... 9 10 11 ... 58 59 6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