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魏晋风度及陶渊明的诗文风度
作者: 袁丽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戴安道  《短歌行》  皎然  招隐诗  七贤  魏晋风度  魏晋名士  竹林之游  开室  王子猷 
描述:一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这一则故事是广为人的魏晋名士的轶事。月中饮酒,深夜赏雪,觉醒咏诗,又棹舟访友,诗意般的浪漫情怀
全文:?"[1]这一则故事是广为人的魏晋名士的轶事。月中饮酒,深夜赏雪,觉醒咏诗,又棹舟访友,诗意般的浪漫情怀凸显出魏晋文人
咏陶渊明等
作者: 彭瑛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诗词  诗集 
描述:彭 瑛 咏陶渊明 宦途叹叵耐,径自返田畴。 甘作幽林逸,羞为斗米谋。 立言传后世,析道笑前修。 素抱何真率,悲哉取舍愁。 ————————— 注:叵耐:不可容忍。 怀前妻 秋末怀人夜,心中黯自悲。 已无攀柳意,惟有断肠辞。 牵系仍惊梦,离分独锁眉。 遗愁深似海,泉下报君。 饶楚亮 端午祭 蒿艾吐香
全文:。 已无攀柳意,惟有断肠辞。 牵系仍惊梦,离分独锁眉。 遗愁深似海,泉下报君。 饶楚亮 端午祭 蒿艾吐香怀屈子,菖蒲拔剑卫忠魂。 龙舟箬粽呼公起,喜颂尧风惠庶民。
顾随的陶渊明论
作者: 赵鲲  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顾随  平淡  调和  躬耕  陶渊明 
描述:顾随没有写过关于陶渊明的专文,但在《驼庵诗话》及其它几处叶嘉莹所记的顾随的课堂讲录中,却有不少对陶渊明的评说。这些评说涉及陶渊明调和、悲哀而又进取的心态,受儒、道影响而又不为所拘的思想,富有解、平淡而有韵味的文学风格等方面,本文将这些评说加以整理,并作了更进一步的探析。
全文:顾随没有写过关于陶渊明的专文,但在《驼庵诗话》及其它几处叶嘉莹所记的顾随的课堂讲录中,却有不少对陶渊明的评说。这些评说涉及陶渊明调和、悲哀而又进取的心态,受儒、道影响而又不为所拘的思想,富有解、平淡而有韵味的文学风格等方面,本文将这些评说加以整理,并作了更进一步的探析。
论陶渊明的孤独意识
作者: 贺崇明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感  自我意识  独立人格  孤独体验  庄子  陶渊明  宇宙  孤独意识  知识分子  真正的诗 
描述:论陶渊明的孤独意识贺崇明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屈原、司马迁、杜甫直到鲁迅,可以排成一支长长的孤独者的队伍。他们多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都有深刻的绝望和悲哀;他们为诗为文为人不做媚时媚世媚俗之语,独寻真知,以启后人。他们的作品将我们带...
全文:论陶渊明的孤独意识贺崇明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屈原、司马迁、杜甫直到鲁迅,可以排成一支长长的孤独者的队伍。他们多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都有深刻的绝望和悲哀;他们为诗为文为人不做媚时媚世媚俗之语,独寻真知,以启后人。他们的作品将我们带...
由陶渊明出仕与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
作者: 忻凌辰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描述:根据传统观点,陶渊明的个人思想和人格的魅力一直为人所推崇。认为他是中国历代以来文人的高风亮节和洁身自好的象征。同时,陶渊明的归隐,也被视为是他在壮志难酬的情境之下对于黑暗现实的自觉反抗。然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揭示陶渊明不为人的另一面,据此得以更好地了解陶渊明为人。
全文:根据传统观点,陶渊明的个人思想和人格的魅力一直为人所推崇。认为他是中国历代以来文人的高风亮节和洁身自好的象征。同时,陶渊明的归隐,也被视为是他在壮志难酬的情境之下对于黑暗现实的自觉反抗。然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揭示陶渊明不为人的另一面,据此得以更好地了解陶渊明为人。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由死观生,重新审定自我的存在价值——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赏析
作者: 王富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观念  挽歌  存在价值  价值观念体系  死者  陶渊明  丧葬仪式  重新审定  社会理想  由死观生 
描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全文: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诗与酒:唐诗里的陶渊明
作者: 陈向春  来源: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渊明的诗名,到了宋代受到特别推崇。宋人开始以"知道"、"见道"者来崇,同时又回头来嘲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奧"。①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一书中,以"诗显晦"为题,收罗相关史料,得出结论:"渊明诗在六代三唐,正以希为贵。"这样,便引出一个问题:唐人究竟怎样看待和贴近陶渊明的?
全文:渊明的诗名,到了宋代受到特别推崇。宋人开始以"知道"、"见道"者来崇,同时又回头来嘲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奧"。①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一书中,以"诗显晦"为题,收罗相关史料,得出结论:"渊明诗在六代三唐,正以希为贵。"这样,便引出一个问题:唐人究竟怎样看待和贴近陶渊明的?
苏轼和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
作者: 杨松冀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诗  和陶诗 
描述:陶渊明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苏轼为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见全才,、苏二人对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苏轼和诗与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他们的创作以及生命
全文:心中思,跟着感觉走。苏轼学习模仿诗,其自然风格主要表现在其诗歌的“冲口而出,纵手而成”的不待安排上。其次,诗更多的是本真的自然,是心之所的自然,是身之所居的自然,是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结合;而苏诗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论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
全文: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诗本身之批语未获大彰,周文仅略述其中一二以为提点.实则郑氏手批之诗评,亦颇丰富,无论对于诗之研究,抑或于郑文焯之研究,均具价值,本文因试作叙论.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78 79 8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