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哲学思想的相似之处
作者:
邱瑜毅 来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思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哲学思想 崇尚自然
描述: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
全文: 、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 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理念的相似性
作者:
邱瑜毅 张莲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清新自然 陶渊明 真情流露 创作理念
描述: 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
全文: 、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通过各自的作品为文学 世界增添着色彩,对后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也谈陶渊明诗文的倾向性:与张啸虎同志商榷
作者:
赵治中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作品倾向性 山海经 读后 作家 隐逸诗人 政治倾向 统治阶级 文学发展 思想倾向
描述: 《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张啸虎同志《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陶渊明某些作品的阐述,给人以启发,读后受益良多。但是,张文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倒有可以商榷之处。一张文在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时,曾引用思格斯给明娜·考茨
全文: 倾向的诗人”,倒有可以商榷之处。一张文在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时,曾引用思格斯给明娜·考茨基信里论“倾向文学 ”的一段话,得出“在文学 发展史上,具有不同程度倾向性的作家与作品,是大量存在的;不具有倾向性的作家与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作者:
杨晓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描述: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全文: 情趣。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作品,把握其审美意识的渊源和流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魏晋美学史的地位 进行评估,汲取其审美理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自我人格的完善均大有裨益。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 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 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 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
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
作者:
吕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舟船与渔夫 生活态度 身份 文化形象 面容 社交 演变 菊 北窗高卧 居所 酒 自我神化 桃花源 异域 陶渊明 性格 思想 争论 读者
描述: 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
全文: 陶渊明归隐后仍被认为是文人群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但处于被动地位 ,他希望通过正式的职务称呼拉开与赠答者的距离,同时不显眼地强调自身的隐士身份。赠答诗也是他塑造自我形象、渴望知音、寻求理解的途径。陶...
抗战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徐国荣 车孟杰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接受 抗战文化
描述: 在世人眼中陶渊明既是隐士也是饮者,而且也并非完全忘怀于政治;他的诗歌风格既有平淡自然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这些解读在不同时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均有体现。尤其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语境下,学者文士对陶诗的欣赏以及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不仅契合于民族救亡的主题,也让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获
全文: 的欣赏以及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不仅契合于民族救亡的主题,也让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获得新的时代内涵与文学 价值,在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具有不可忽略之意义。
北宋释子与陶渊明
作者:
成明明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鉴赏性 实用工具性 释子 陶渊明 日常审美性
描述: 在北宋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诗僧释子从外在的语言形式到内在的精神实质,以其社会整体文化选择的力量和个体追求需要的合力,赋予被选择的对象陶渊明以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在实用工具性、日常审美性、文艺鉴赏性三个层面。虽然他们学习接受渊明的深度、广度无法与宋代文人等量齐观,但这异代因缘毕竟揭示了北宋释子在士夫化背
全文: 层面。虽然他们学习接受渊明的深度、广度无法与宋代文人等量齐观,但这异代因缘毕竟揭示了北宋释子在士夫化背景下对精英文化的吸收融合,而这也构成了北宋文学 的别样图景。
陶渊明“六经”观及其文风建构
作者:
孙宝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六经 儒家天命观
描述: 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
全文: 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 主题。
诗与生命的自然本真:论陶渊明和他的诗
作者:
孙赫男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格 文化成因 人格 自然
描述: Tao Yuanming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edestrian and natural style of his poems with his noble and unsullied, forthr
全文: —known poet together.|陶渊明是中国文学 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那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连同他那高洁率真的文化品格共同铸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