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辞官不为五斗米 归隐更做傲霜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初探
-
作者:
李瑞珍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魅力
-
描述: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自陶渊明以后,田园诗派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蔚为壮观的一大主流,一直影响着后世诗歌的发展。
-
全文: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自陶渊明以后,田园诗派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蔚为壮观的一大主流,一直影响着后世诗歌的发展。
-
[0图]陶渊明传
-
作者:
NA供稿 来源: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全文: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陶渊明的道家思想
-
作者:
窦树发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忘言 心远 自然无为 道家思想 庄子 陶渊明 颓废消极 陶渊明接受 文人 魏晋
-
描述: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全文: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陶渊明的道家思想
-
作者:
窦树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忘言 心远 自然无为 道家思想 庄子 陶渊明 颓废消极 陶渊明接受 文人 魏晋
-
描述: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全文: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平淡自然而醇厚隽永的心灵吟唱:从《归园田居(其一)》管窥陶渊明田园诗之美学特征
-
作者:
李讲席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分析了陶氏田园诗之美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
全文: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分析了陶氏田园诗之美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
论陶渊明的畏祸意识
-
作者:
付嘉豪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东晋 畏祸意识 刘裕 陶渊明 桓玄
-
描述:东晋末年,政治混乱,文人普遍存在畏祸心理。他们出于畏祸而被迫出仕,也由于畏祸而选择辞官,“独善其身”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陶渊明出于畏祸心理曾被迫先后在桓玄幕府和刘裕幕府任职,然而出于对遭受迫害的恐惧和名节的保持,最终都选择了辞官。尽管他在很多诗作中表现出了其超脱生死的人生观,但其畏祸意识无疑也是
-
全文:东晋末年,政治混乱,文人普遍存在畏祸心理。他们出于畏祸而被迫出仕,也由于畏祸而选择辞官,“独善其身”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陶渊明出于畏祸心理曾被迫先后在桓玄幕府和刘裕幕府任职,然而出于对遭受迫害
-
陶渊明归隐的真相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辞官归隐 真相 陶渊明 读书
-
描述:《中华读书报》载文指出,一般认为,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是诗人不能“适俗”的个性决定的。但事实上,陶渊明所述辞官归隐的种种理由都很难成立。他说为贫而仕,实际上是掩人耳目的言辞.意在消弭当朝权贵对他
-
全文:《中华读书报》载文指出,一般认为,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是诗人不能“适俗”的个性决定的。但事实上,陶渊明所述辞官归隐的种种理由都很难成立。他说为贫而仕,实际上是掩人耳目的言辞.意在消弭当朝权贵对他
-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
作者:
李敏 来源: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辞官之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
全文: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辞官之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
从《桃花源记》和《和陶桃花源(并序)》看陶渊明和苏轼的处世哲学
-
作者:
盛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陶 虚幻 桃花源 现世 处世
-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和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序)》文本的分析,论述“桃花源”理想的产生原因、陶渊明的思想内涵、苏轼与陶渊明理想世界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对陶渊明和苏轼两位文人的思想内涵有深入地把握.
-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和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序)》文本的分析,论述“桃花源”理想的产生原因、陶渊明的思想内涵、苏轼与陶渊明理想世界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对陶渊明和苏轼两位文人的思想内涵有深入地把握.
-
人格与风格:简析陶渊明诗风之成因
-
作者:
应文杰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
描述:陶诗的主导风格在于真,也就是自然。造成这一风格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狷”为主的人格取向。本文拟从人格对风格的影响中探索这一诗风形成的原因。
-
全文:陶诗的主导风格在于真,也就是自然。造成这一风格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狷”为主的人格取向。本文拟从人格对风格的影响中探索这一诗风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