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思想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论之;笔涉"隐逸",多称消极。尽管历代不乏诸如"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
-
全文:"论之;笔涉"隐逸",多称消极。尽管历代不乏诸如"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之议,然而, "隐逸"论相袭不绝,造成了"以往的人,都抱着一种成见来看陶渊明,使他久已失去原来的面目" (易润芝《试论陶渊明》),蒙冤千古。
-
论陶渊明的诗格与品格
-
作者:
陈长荣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陶诗 诗歌风格 诗格 魏晋风度 陶渊明 创作个性 诗经 文化人格 日常生活
-
描述:陶诗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诗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诗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诗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
-
全文:陶诗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诗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诗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诗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
-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之间的师承关系初探
-
作者:
曾安源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陶诗》 袭承 苏轼
-
描述:历尽了人生的坎坷,看破了世态炎凉,苏轼用诗人的心灵感悟陶渊明的平淡放达,也用诗人的语言准确地诠释了陶渊明的思想情感,故尔虽隔六百余载,两位诗人的心灵却是一脉相通。文章试从人生经历、个性感悟和语言特点分析陶苏之间的袭承关系。
-
全文:历尽了人生的坎坷,看破了世态炎凉,苏轼用诗人的心灵感悟陶渊明的平淡放达,也用诗人的语言准确地诠释了陶渊明的思想情感,故尔虽隔六百余载,两位诗人的心灵却是一脉相通。文章试从人生经历、个性感悟和语言特点分析陶苏之间的袭承关系。
-
关于陶渊明诗文“甲子”系年的历史公案
-
作者:
魏青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历史公案 “甲子”系年
-
描述:陶渊明诗文系年的“甲子”说,首创于南朝宋沈约。此后千余年间,维护和否定沈约的说法,成为文学史上一桩争论不休的“公案”。自近代以来,关于陶作系年的种种牵强之说逐渐被摒弃,学界形成通达的评说。
-
全文:陶渊明诗文系年的“甲子”说,首创于南朝宋沈约。此后千余年间,维护和否定沈约的说法,成为文学史上一桩争论不休的“公案”。自近代以来,关于陶作系年的种种牵强之说逐渐被摒弃,学界形成通达的评说。
-
陶渊明“南山诗”“望”“见”异文考辨
-
作者:
陈先增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见 南山诗 望
-
描述:陶渊明南山诗望见异文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分别从陶集版本(文本)和陶渊明文学人格形象(人本)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以论证望的文本真实性。
-
全文:陶渊明南山诗望见异文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分别从陶集版本(文本)和陶渊明文学人格形象(人本)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以论证望的文本真实性。
-
陶渊明对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
-
作者:
陈义烈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诗词 陶渊明 苏轼
-
描述:本文综述了苏轼近三千首诗词中有关陶渊明的内容 ,说明陶氏对苏轼作品的题材、思想意义、感情诸方面影响甚大。从艺术风貌来看 ,陶对苏也有一定影响
-
全文:本文综述了苏轼近三千首诗词中有关陶渊明的内容 ,说明陶氏对苏轼作品的题材、思想意义、感情诸方面影响甚大。从艺术风貌来看 ,陶对苏也有一定影响
-
试论陶渊明诗文中的树木意象
-
作者:
许程明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同构 天人合一 象征 树木 人的自然化 意象
-
描述:该文从文化学立论 ,就树木意象溯源 ,探其树木意象之文化归依 ,进而分三层递进式地揭示陶诗中树木所蕴涵的审美意境及陶公文化品格
-
全文:该文从文化学立论 ,就树木意象溯源 ,探其树木意象之文化归依 ,进而分三层递进式地揭示陶诗中树木所蕴涵的审美意境及陶公文化品格
-
人格美与诗歌美的契合——从陶渊明诗歌中寻求其理想人格建构的历程
-
作者:
陈渊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文心 文学作品 诗歌美 陶渊明诗歌 文学创作 人格美 作家人格 理想人格建构 美学境界
-
描述:对他的诗歌和人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梁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不仅认为陶的诗“词采精拔,趺宕昭彰,
-
全文:对他的诗歌和人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梁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不仅认为陶的诗“词采精拔,趺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而且感叹其为人“贞杰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于隆,熟能此乎!”苏东坡在谈及所受陶的影响时也说:“吾于渊明,
-
《陶渊明集》异文问题之我见(上):兼评田晓菲《尘几录》
-
作者:
龚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集》手抄本 《陶集》异文
-
描述: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
全文: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
平淡、空灵的诗风背后--浅析陶渊明、王维人生追求、审美观的不同
-
作者:
邓婕 来源: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宗美学观 空灵 自然美学观 平淡 山水田园诗
-
描述:在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史上,陶、王二人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陶诗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映照后世;王诗因其数量之丰,艺术成就之高把中国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陶、王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虽都具有灵动的生韵,但因二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观的不同,使得诗歌在风格上一个趋向平淡,一个呈现空灵.
-
全文:在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史上,陶、王二人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陶诗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映照后世;王诗因其数量之丰,艺术成就之高把中国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陶、王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虽都具有灵动的生韵,但因二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观的不同,使得诗歌在风格上一个趋向平淡,一个呈现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