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關於陶淵明的幾個問題
-
作者:
石川忠久 来源: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六朝詩歌 陶淵明與謝靈運 “懷新”
-
描述:陶淵明在歸隱後十多年,即義熙末年的時候,曾經被朝廷徵聘爲著作佐郎而不就。這則史實充分地反映出陶淵明當時在社會上的聲望與影響。筆者以此為初步依據,通過詳细地分析,首次大膽地提出了謝靈運的一些詩語深受陶詩的影響。除上述依據以外,筆者還進 一步地考察了一些反映陶淵明和貴族交往的詩,來考證謝詩創作受陶詩影響
-
全文:詩的影響。除上述依據以外,筆者還進 一步地考察了一些反映陶淵明和貴族交往的詩,來考證謝詩創作受陶詩影響的可能性,並對二人詩歌風格的差别進行了比較。
-
陶渊明与醉石
-
作者:
文甡 来源:中华奇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在我国第一大江长江以南,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西,拨地千仞,耸立起一座巍峨大山。其峰峦叠翠,襟江带湖,既为圣山福地,又是避暑胜地,这就是千古名山——庐山。 庐山的险峻峭拔,旖旎胜绝,吸引着古往今来多少名士顶礼膜拜。李白有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全文:刘宋后更名潜。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武昌太守。父陶逸,安城太守。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微,与母妹三人苦度日月,常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
浅论山水诗中物的意象-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诗为例
-
作者:
倪台瑛 来源: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歌流派 王维 陶渊明 艺术形式 山水诗
-
描述:山水诗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对“意象”的认识是要使“意”“契”物,以达“穷形而尽相”的目标.从“各适物宜”到“兴象”尽意的历程,已然成为山水涛中物存在的轨迹.谢灵运以富丽精工、清新可爱的语雷描绘了永嘉、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
-
全文:、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实恬静的诗画蕴含浓厚的禅趣于其中.陶、谢二人标志着山水田园诗作勾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艺术形式
-
陶渊明种菜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智慧(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文/王清铭 陶渊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
-
全文:。”他不顾下属惊讶的表情,继续说:“偷菜是一种摸爬滚打、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感动得让人落泪的精神;偷菜是一种顽强与恶狗作斗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大无畏精神;偷菜是一种
-
陶淵明與隱逸之風研究
-
作者:
林昭毅 来源: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隱逸 真淳 陶淵明 審美 獨特
-
描述:遠從先秦時代開始,隱逸即是中國歷代不曾缺少的現象。而歷代隱士亦隨著當代的學術思潮、民生經濟、政治局勢、社會風氣、宗教信仰、文化內涵等不同的背景,加上個人性格與素養的差異,而在另一種生命型態中,詮釋著不同的隱逸特色,發展出更深刻、豐富的隱逸內涵,並在道德修持、藝術審美、知識傳布、學術研究等方面,彰顯著
-
全文:及後世注目的焦點,甚至成為追慕、嚮往的對象,對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陶淵明身處魏晉末期的混亂政局,在絕望於濟世之心失落的同時,受到玄學思潮等時代解放之風的薰陶,加上個人質樸
-
自然的沉思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生态思想之比较研究
-
作者:
来欣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陶渊明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罗伯特·弗罗斯特
-
描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的感召下,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绿色”批评浪潮—生态批评。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生态批评是继女性批评和后殖民批评之后的又一批评派别。其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期望铸就一种生态文
-
全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的感召下,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绿色”批评浪潮—生态批评。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生态批评是继女性批评和后殖民批评之后的又一批评派别。其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期望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伯特·弗罗斯特和陶渊明是两位民族诗人。他们都是本民族的骄傲,生前死后,都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们的诗歌艺术不仅独具民族性,而且超越了国界,具有了世界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空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写作风格,但是这两位诗人的生态思想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本文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主要采用比较和分析的策略并借助传记批评和心理学批评,挖掘他们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笔者分析了罗伯特·弗罗斯特和陶渊明在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以及社会生态三个方面丰富的生态思想。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充分欣赏自然的价值,高度尊重自然的法则,和平融洽地回归自然,物质简单而精神丰富的自然生活。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自然观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本文还分析了两位诗人的生态思想的来源,揭示了生态思想异同的深层原因。本论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探寻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的生态思想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并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为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的对比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期望在生态危机时代能为增进中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做出一些贡献。
-
略论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
-
作者:
殷春华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弃疾 唐宋词 陶渊明意象 苏轼 陶渊明之风
-
描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从开始引入到成熟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纵向角度对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考察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演进历程及其对词体意境所产生的拓宽与提升作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
全文: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从开始引入到成熟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纵向角度对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考察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演进历程及其对词体意境所产生的拓宽与提升作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深入剖析唐宋词中陶渊明意象所包含的三大主要思想内涵,即风流自适的闲雅情韵、寄身山林的隐逸情志和坚持真我的高洁人格。下文紧扣这三大主要思想内涵在词中的展现状况来论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运用情况。 第二章概括分析陶渊明意象在唐五代词中的萌芽状态,并从词体自身的发展状况、词人的创作心态及当时词坛上的主流词风这三个角度论述陶渊明意象在唐五代词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论述苏轼对陶渊明意象入词渠道的拓宽以及苏门词人对陶渊明意象之隐逸思想内涵的发扬。随着词坛中陶渊明意象的不断涌现与成熟,“陶渊明之风”即陶渊明意象的三大主要思想内涵不再是诗文领域中的专利,它们开始被更多词人引入词中并逐步在词坛弥漫开来。 第四章论述“陶渊明之风”在南宋词坛的弥漫情况。主要有两大内容:其一,陶渊明意象之隐逸思想内涵在南宋词坛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不仅有更多成熟的陶渊明意象被用来反映隐逸情志,而且它们所反映的隐逸思想内涵中包含着更为丰富与更具现实意义的思想情感;其二,陶渊明意象之闲雅情韵在南宋词坛中得到广泛的展现,这不仅表现在成熟陶渊明意象的增多上,还表现在退隐之心或出世之情等思想情感的融入丰富了陶渊明意象之闲雅情韵的内涵。 第五章通过辛弃疾的“停云情味”对陶渊明意象之高洁人格意蕴在词坛中的展现进行论证,以此呈现出陶渊明意象之高洁人格意蕴在辛弃疾词中的突出体现以及陶渊
-
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
-
作者:
高长文 来源:现代教育探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禽鸟作为意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最求宏大的意境,进行拼搏而获自由的意象;二是无处投宿,迷茫徘徊不知如何获得自由的意象;三是选择退守,远离主流群体而获自由的意象。归隐后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常常用“归鸟”这一代表性的意象表达自己夙愿已尝的心情。探究它能让我们更加
-
全文:的主观原因。《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了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
-
陶渊明\苏轼人格特征异同浅析
-
作者:
蒋泽洪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人格结构 独善其身 人格特征 陶渊明 兼济天下 苏轼 士人阶层
-
描述: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
-
全文:自救意识之类,若从具体文学现象来看,陶渊明、苏轼既不是纯粹的儒家文学家,也不是纯粹的道家文学家,而是两种精神兼而有之,只是或隐或显罢了。若将陶渊明、苏轼二人加以比较分析,就会进一步地发现,陶渊明田园生活
-
陶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评高建新《自然之子:陶渊明》
-
作者:
林方直 来源:前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最新成果 学术著作 内蒙古大学 研究成果 实事求是 陶学研究 陶渊明研究 人格价值
-
描述:《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
-
全文:《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博采众芳,广鉴前贤,实事求是地评价陶渊明,重新发掘陶渊明的独特价值,最终还陶渊明一个本来的面目。全书选取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十个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一、陶渊明的家世;二、陶渊明的生平;三、陶渊明的隐居及思想;四、陶渊明的生死观;五、陶诗与酒;六、陶诗的艺术成就;七、备受争议的《闲情赋》;八、陶渊明的人格价值;九、后世认识评价陶渊明的过程;十、陶渊明与后代诗人的关系;其中又以陶渊明的隐居和思想、陶诗的艺术成就、美学价值为研究重点,最终获得了实质性的学术成果。王国维先生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文学小言》)。陶渊明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而且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风格,“开千古平淡之宗”(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扩大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