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一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个性特色
-
作者:
刘济远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真趣 艺术观 精神自由 审美特性
-
描述:从文学史的编写到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在谈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时,历来几乎是众口一辞地指责诗人没有去直接描写当时农民的痛苦生活,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其原因归结于诗人的阶级局限或历史局限。笔者从美学、心理学着眼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表了不同看法。
-
全文:从文学史的编写到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在谈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时,历来几乎是众口一辞地指责诗人没有去直接描写当时农民的痛苦生活,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其原因归结于诗人的阶级局限或历史局限。笔者从美学、心理学着眼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表了不同看法。
-
中国诗歌“无我之境”奠基者-陶渊明
-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奠基者 陶渊明 意境
-
描述: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
全文: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
陶渊明《闲情赋》之“十愿”受到佛教影响质疑:对《陶诗佛音辨》的一点质疑
-
作者:
盛敏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中国古代 《闲情赋》 质 陶渊明 美学含义 《陶诗佛音辨》
-
描述:丁永忠先生在《陶诗佛音辨》中提出陶渊明《闲情赋》之“十愿”是受佛教影响的产物,其证据主要有三点,即“十愿”受佛教“发愿语”影响;“十”具有中国古代未曾有之“园融无尽”的美学含义;“十愿”化为“十悲
-
全文:丁永忠先生在《陶诗佛音辨》中提出陶渊明《闲情赋》之“十愿”是受佛教影响的产物,其证据主要有三点,即“十愿”受佛教“发愿语”影响;“十”具有中国古代未曾有之“园融无尽”的美学含义;“十愿”化为“十悲
-
1990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
作者:
钦云 钟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学术论文 1990年 报刊 陶渊明研究
-
描述:1、中国文化中的智者——陶渊明(王菁)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释陶诗中的“道”(徐声扬)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价值——兼说王维田园诗对陶诗的继承和发展(曾广开) 开封大学学报一期4、新辨梁启超之陶渊明名字说(王振泰) 鞍山师专学报一期
-
全文:1、中国文化中的智者——陶渊明(王菁)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释陶诗中的“道”(徐声扬)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价值——兼说王维田园诗对陶诗的继承和发展(曾广开) 开封大学学报一期4、新辨梁启超之陶渊明名字说(王振泰) 鞍山师专学报一期
-
论陶渊明之“诗意的栖居”
-
作者:
吴月玲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文艺学 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 诗文成就
-
描述:本文力图从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角度,重新研究陶渊明诗文成就独特的自然观,从陶渊明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抱扑含真、安时处顺的自由观中阐释陶渊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目的在于由陶渊明所建立起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境界中探寻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协调一致的途径,从而揭示出个体在社会、自然中的理想位
-
全文:本文力图从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角度,重新研究陶渊明诗文成就独特的自然观,从陶渊明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抱扑含真、安时处顺的自由观中阐释陶渊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目的在于由陶渊明所建
-
陶渊明图像研究
-
作者:
罗洁 来源:上海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图像 主题传统 归去来 文人画
-
描述:本文以历代陶渊明及其相关题材的美术创作(绘画、书法)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相关文字记载和现存作品为实证,采用资料考据、图像分析与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和虚的两个方面,试图寻找陶渊明题材的作品中反映出的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创作者在图像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及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嬗变。第一部分
-
全文:本文以历代陶渊明及其相关题材的美术创作(绘画、书法)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相关文字记载和现存作品为实证,采用资料考据、图像分析与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和虚的两个方面,试图寻找陶渊明题材的作品中反映出
-
陶渊明与中国赏石文化
-
作者:
吕桦 来源:宝藏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面 观赏石 陶诗 中国文化史 道德品质 诗人李白 为五斗米折腰 赏石文化 文学成就 人格魅力
-
描述:中国赏石界将陶渊明尊称为“赏石祖师”,因为他有一块“醉石”。但仅仅因一块石头就能称为“祖师”吗?当然不能。那么陶渊明的“赏石祖师”表现在哪里?他能担当起“赏石祖师”的名号吗?本文试从人格魅力、文学成就及影响、美学理念和醉石四方面解读这些问题,并希望对中国赏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一、人格魅力人格
-
全文:成就及影响、美学理念和醉石四方面解读这些问题,并希望对中国赏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一、人格魅力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格的高下、优劣,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及在历史与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陶渊明正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和恬淡
-
论陶渊明“心远”境界的丰富内涵——兼论其对传统“远游”和“玄远”境界的超越
-
作者:
刘伟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远 陶渊明 内涵 精神境界
-
描述:“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
-
全文:“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
-
陶渊明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文化建构
-
作者:
陈冬根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菊花 陶渊明 重阳节 隐逸
-
描述: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
-
全文: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
-
作者:
许春翎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歌
-
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爱好创造自然诗。但中西自然诗在创造传统和美学境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田园诗歌呈现出“无我之境”,而西方的自然诗创造了“有我之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自然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诗歌,得出了“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本质区别在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即中
-
全文: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爱好创造自然诗。但中西自然诗在创造传统和美学境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田园诗歌呈现出“无我之境”,而西方的自然诗创造了“有我之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自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