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2007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陈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生命意识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报刊  陶渊明研究  纪念馆 
描述: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教育(上)第一期4、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李振中//文学教育(下)第一期5、从“私人领域”的视角认
全文: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论陶渊明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
作者: 刘玉琢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文  生命意识  陶渊明  成因 
描述:晋宋易代之际,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代之一,皇权的频繁更替,致使战乱频繁,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遭遇了重置,死亡的气息笼罩在士人的心头,对生命的高度关注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思潮。陶渊明作为东晋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卓越的诗文成就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为历代士
全文:,代之以浓重的忧生之嗟。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陶渊明诗文中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具体为:渴求立功以实现人生不朽的传统儒家济世思想;追随自己的本性,退居田园之中,安享生命的乐趣;遵从大化,应尽须尽的委运乘化观
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研究
作者: 张丹丹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形象  陶渊明  诗酒风流  生成研究 
描述: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了历来文人雅士的追慕,关于其生平、作品、人格、思想等,前人也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但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在其文化形象方面,尤其是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方面并无系统、专门的论著,本论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简要叙述陶渊明的
全文:并无系统、专门的论著,本论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简要叙述陶渊明的文化形象符号。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使陶渊明自幼就受到曾祖父陶侃积极进取精神和外祖孟嘉冲淡自然思想
陶渊明儒道人格的美学研究
作者: 江婉瑜  来源: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道人格美学  陶渊明  人格美学 
描述: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熠熠明星,為後人留下豐富而珍貴的文學遺產,千百年來淵明所以垂諸不朽,作品千秋傳頌,主要即在人格與作品合而為一,相得益彰,均為高尚而偉大。其所以偉大者,乃在於其不朽之作品,出於不朽的人格。淵明所處的時代,距離我們如此之遙,但人們對他的作品的興趣與研究,卻千古不減。這些研究與詮釋
全文:政治環境、鄉土環境、時代思潮和淵明三階段的人生歷程(第一為猛志逸四海時期;第二為一心處兩端時期;第三為復得返自然時期)的認識,以期能對淵明儒道人格的形成有清楚的勾勒。第三章是淵明儒家人格的美學研究,先就
从日常生活到隐逸——论陶渊明对隐逸的诗意沉思
作者: 赵建华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逸  隐逸  隐藏  逃避 
描述:论文的主旨是讨论“隐逸”,但这里所讨论的隐逸不仅限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在野生活样式。论文是在存在(being)的意义上对隐逸加以讨论的。其所欲讨论的是真理、本质的隐与显的问题,是生活整体的隐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
全文: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而思想追求则是一个解蔽[1]、昌明的过程;同时真理、本质又是不断逃逸的。从而真理、本质的存在就是
陶渊明:具有囤地观念的东晋隐士
作者:暂无 来源:俪人·闺房蜜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话说东晋文人士大夫归隐盛行,陶渊明也跑去幽静小地方宅了起来,买房囤地地折腾了不少日子,怎么说也是当过些日子的父母官,手头囤几个小钱还是有的,但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想想办法让日子有滋有味起来,尤其,物价、楼市不断看涨,昨天大蒜几钱?今天又是几钱 得,还是去乡下发展发展看看行情。但是,门面还是要
全文:着,这非得打广告不可,咱资金都投资在地产上了, 时半会儿摸不到闲钱再下本金,远看陶夫人翟氏与乡民同劳作,那副恬静的田园生活深深镌刻在了陶渊明心目中,连夜写下了《桃花源记》,时大街小巷任人追捧,童叟无欺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全文:徘徊。归隐后的诗作多赞美田园生活。而鸭长明的隐逸受无常观影响深远,所以他总是彷徨于“现实社会”和“隐”之间,归隐后的作品多感叹人世无常。笔者认为造成二人隐逸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与此相对,日本文化则具有脱政治性的特点。
陶渊明作品英译研究
作者: 靳成诚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史”  英译  历史概述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陶渊明研究 
描述: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陶渊明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个案,因为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陶渊明也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国内对其作品的阐释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解释传统,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来,其作品在国外的译介情况尤其是英译情况是这个解释传统很好的参照对象。本文致力于从这两者的对照中发现值得探究的
全文:。第三章从陶渊明的作品在中外研究者那里引起的不同审美感受入手,并试图从英文翻译的对照中寻找这种差异的成因。通过对陶渊明最著名的几首田园诗的英译情况的分析指出其作品中“动词核心无主语句”这种特殊句式
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
作者: 谭卓华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杜甫  桃花源  陶渊明  家园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
全文:引用陈寅恪的考证,第二节引用苏轼的观点,第三节则吸收了陈贻焮的观点,然后将杜诗中的“桃源”、“桃花”意象作具体的分析。文章最后认为陶渊明和杜甫在田园诗上、在桃花和桃花源意象上、在沉郁和萧散上、在诗歌艺术和处世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用诗歌构建的精神家园,是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