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
作者: 冯晓莉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陶诗  萧统  钟嵘 
描述: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全文: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阅读陶渊明——兼及诗人的排名问题杨志学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阅读陶渊明——兼及诗人的排名问题杨志学
汉魏两晋名士与陶渊明归隐之关系
作者: 郑德开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咏怀诗》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诗品》  两晋名士  《世说新语》  非汤武而薄周孔  阮籍 
描述:汉魏两晋名士与陶渊明归隐之关系
全文:
《陶渊明集》名词语义系统及其考辨举例
作者: 黄飞冰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陶渊明集》名词语义系统及其考辨举例
全文:
越名教而任自然——略论陶渊明的仕与隐
作者: 王阳秀  来源: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理想  陶渊明  思想 
描述:陶渊明一生连续五次出仕,“穷”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志”;隐主要也是“志”意受耻,人格遭辱,从而“越名教而任自然”,回归田园。
全文:陶渊明一生连续五次出仕,“穷”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志”;隐主要也是“志”意受耻,人格遭辱,从而“越名教而任自然”,回归田园。
论陶渊明的“志道”之学与“立名垂世”思想
作者: 孟国中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名垂世  立德  陶渊明  不朽  立功  士志于道 
描述:"士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士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
全文: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后世的价值理想。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志道"之学为自己的"立名垂世"思想做了策略性的解释。
冈村繁对陶渊明仕隐评价客观性之质疑
作者: 周薇  来源: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冈村繁  文化阐释  陶渊明  评价预设  客观性 
描述: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 ,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 ,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得出了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的结论。本文认为他的评价预设及其取证、论证都存在非客观的问题。
全文: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 ,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 ,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得出了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的结论。本文认为他的评价预设及其取证、论证都存在非客观的问题。
关于陶集校勘问题——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质疑之一
作者: 王孟白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注》  南山  改字  刑天  《游斜川》  校改  《山海经》  逯钦立  《艺文类聚》  《陶渊明集》 
描述:《陶渊明集》版本流传与整理过程,漫长而曲折。大致说来,梁代萧统、北齐阳休之所编原本未传于世,唐代以前仍可说是传写、辑补阶段。宋代自宋庠编次之后,进入刻印、考
全文:《陶渊明集》版本流传与整理过程,漫长而曲折。大致说来,梁代萧统、北齐阳休之所编原本未传于世,唐代以前仍可说是传写、辑补阶段。宋代自宋庠编次之后,进入刻印、考
陶渊明非名士原因探析:兼及陶氏生前身后不为人重之由
作者: 熊建军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陶渊明  魏晋名士 
描述: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
全文: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维中的悖论。笔者以为,首先其寡言静默、讷于言语与当时谈风不合;次之,他较之于当时名士缺乏放荡不羁的行为;再次之,其隐而绝俗。诸种原因使其归于沉寂成为必然。而其非为名士恰恰是其生前身后长时间不为人重的缘由。
陶渊明受佛教影响说质疑──读丁永忠《陶诗佛音辨》
作者: 龚斌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影响  陶渊明  质疑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相当复杂的问题之一。古今研究者或将渊明归于儒家,或归于道家。自宋以后,喜欢以禅说诗的人,将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提并论,于是就称陶诗“默契禅宗”。近有丁永忠先生集渊明信佛说之大成,著《陶诗佛音辨》以佛经比附渊明诗文,论证渊明深受佛教影响。对这样一种“新论”,很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相当复杂的问题之一。古今研究者或将渊明归于儒家,或归于道家。自宋以后,喜欢以禅说诗的人,将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提并论,于是就称陶诗“默契禅宗”。近有丁永忠先生集渊明信佛说之大成,著《陶诗佛音辨》以佛经比附渊明诗文,论证渊明深受佛教影响。对这样一种“新论”,很有辨析的必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