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隐逸风格
-
作者:
文菲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陶渊明,其隐逸诗风影响深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有名的隐逸诗人,他的归隐田园诗成就了他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赞誉.在晋宋交替的动荡年代.诗人曾立志报国,却最终为现实所迫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人格、生活和思想理念等都对他的隐逸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
全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陶渊明,其隐逸诗风影响深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有名的隐逸诗人,他的归隐田园诗成就了他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赞誉.在晋宋交替的动荡年代.诗人曾立志报国,却最终为现实所迫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人格、生活和思想理念等都对他的隐逸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剖析诗人平静悠闲的乡野生活时,更应该赞美的是诗人那超脱同时代诗人的隐逸气质.
-
以陶渊明祭文为例谈东晋士人的文学生命主题
-
作者:
朱秀敏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晋士人 祭文 陶渊明 生命主题
-
描述:生命主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人伤悼文学的考察,探究其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永嘉南渡以后,正始玄学引发了士子文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山水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勃兴消解了东晋士人对生命探寻的困惑和焦虑。他们在山水田园的描摹和亲近中,发现了个体生命的真性情。陶渊明是东
-
全文:生命主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人伤悼文学的考察,探究其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永嘉南渡以后,正始玄学引发了士子文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山水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勃兴消解了东晋士人对生命探寻的困惑和焦虑。他们在山水田园的描摹和亲近中,发现了个体生命的真性情。陶渊明是东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等祭文体现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态度,已经不同于西晋士人对生命的感性体验与忧患,而是站在了一定的理性高度上,更具有哲理意味和文化意味。
-
人格的化身:陶渊明诗中菊花的意象透视
-
作者:
黄兴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品格 人格精神 菊花 陶渊明 田园诗 表征 屈原 人格素养 意象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用花草来拟人并非陶渊明首创,早在《诗经》和《离骚》产生的时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用花草来拟人并非陶渊明首创,早在《诗经》和《离骚》产生的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爱国大诗人屈原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离忧之苦时,更把这种手法运用得十分成熟完美。作为同样有成就的大诗人,陶渊明继承了屈原的优秀传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大量运用这一手法,借用花草等意象来成功表现自己的人格素养,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陶渊明一生中也
-
自然之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
作者:
朱攸若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子 大诗人 英格兰西北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诗歌意境 彭泽 十九世纪初 威廉·华兹华斯 大自然
-
描述: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
-
全文: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旎的湖区,出现了一位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他和我国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都是诗歌领域里的开拓者,并各自在本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们同样力求摆脱传统的束缚,以清新朴素的语言,白描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出崇高的诗歌意境,尤其是他们二人在气质上坡为相似,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神往,对山峦与溪流的迷恋,对羊群与飞鸟的喜爱,可以说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
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闭幕
-
作者:
慕陶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厅 陶学 学术讨论会 九江市 江西省 陶渊明 沙河街 宣传部 隆重纪念 九江县
-
描述:今年是我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由江西省文化厅、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化局、九江市社联、九江市文联、九江师专和九江县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于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在九江市南湖宾馆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全国第一个“陶渊明纪念馆”(位于九江县沙河
-
全文:今年是我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由江西省文化厅、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化局、九江市社联、九江市文联、九江师专和九江县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于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在九江市南湖宾馆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全国第一个“陶渊明纪念馆”(位于九江县沙河街)也同时举行了开馆剪彩仪式。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会议,
-
平淡后面是奇崛--简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
作者:
马进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田园生活 生活中 中国文学史 东晋 饮酒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山水诗 作品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海生涯,作一名返归大自然怀抱的隐居者。对于陶渊明来说,梦寐以求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是很不幸的。但作为后人,我们却不能不暗自庆幸,正因为东晋时代少了一个可能跃入高官
-
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两译本比较
-
作者:
刘惠文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伽达默尔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
描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被视为中国田园诗歌创始人。南朝萧统对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大加赞赏并率先在《文选》中对其加以收录,而钟嵘曾评价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后,陶渊明的声望日隆。对他的评论和研究甚至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陶学”。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他的作品经由多位译者翻译为英文。本论文特别选择方重
-
全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被视为中国田园诗歌创始人。南朝萧统对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大加赞赏并率先在《文选》中对其加以收录,而钟嵘曾评价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后,陶渊明的声望日隆。对他的评论和研究甚至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陶学”。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他的作品经由多位译者翻译为英文。本论文特别选择方重1984年的译本和汪榕培2003年的译本为比较对象,利用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两个观点对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两个译者所处的时代影响个人思维理解不同,翻译方式不同导致两个英译本各具特色。方重的译本情感鲜明,长短句结合较多,有些地方有误译。汪榕培的译本句式工整,多为长句,更注意押韵,语言朴素。伽达默尔认为,不同时代的译者会因为时代特点而具有理解的局限性,也就是理解的历史性。因而,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不同的译者会带着各自不同的视域进入到文本的视域中。同时,面对文本,译者不可能一次性理解原文本的所有意义。因此,译者与文本之间会进行一场平等对话,进行不断协商与妥协,最终达成某种共识,即译者与原文本之间的“视域融合”。再次,译本最终是需要面对目标语言读者,为他们评价和接受。那么译者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视域,那么译者与目标语言读者之间也要求进行对话,经过协商以最终达成某种共识,也就是译者与目标语言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该论文从“理解的历史性”观点出发对标题和典故的翻译加以比较分析,说明译者的翻译受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影响;以“视域融合”观点为基础对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和叠词的翻译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同一原文本会产生多个不同译本以及各译本之间的差异是原文本,译者,目标语言读者三者之间各自视域碰撞和解的结果。同时,本文对伽达默尔阐释学的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合理运用加以思考,对如何将该理论与诗词翻译结合起来提出建议。
-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朱文霞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时期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论述,共分四章。
-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论述,共分四章。 第一章论述北宋时期政治、思想、文学概况和此前对陶渊明的接受。 第二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本文认为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或与个人性情有关、或与个人经历有关、或与仕途境遇有关。 第三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这主要包括理学家、佛学家、文人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 第四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文学上的接受。这主要包括推重陶渊明平淡的平淡诗风和对陶渊明以议论为诗的接受。 余论简述北宋时期陶渊明接受对后世的影响及对现代的启示。
-
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浅析精神层面上的陶渊明及其影响
-
作者:
郭阳卿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 精神层面 陶渊明 人格 自然
-
描述: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知名的隐士,更是一流的文学家。陶渊明不囿于时代风气,躬耕南山,放歌丘壑,开垦出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牺牲了物质享受而以清贫为代价换取精神自由,显示了精神对物质的高度驾驭。然而在他反复仕隐的人生道路中、在他隐逸身形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与精神危机,显现了其精神层面的复杂性。从
-
全文: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知名的隐士,更是一流的文学家。陶渊明不囿于时代风气,躬耕南山,放歌丘壑,开垦出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牺牲了物质享受而以清贫为代价换取精神自由,显示了精神对物质的高度驾驭。然而在他反复仕隐的人生道路中、在他隐逸身形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与精神危机,显现了其精神层面的复杂性。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碰撞、交织到两种人格的对立统一,陶渊明选择了回归自然、躬耕田园的生活道路,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爱恋中找到精神的依托,从历史长河中寻找一个守节固穷的群体,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来完成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超越。他是一个人性的率真者,人生的积极实践者,一个达观仁爱者和人生“幸福结局”者。他,为个性解放而隐,为精神自由而生,表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人格的崇高。他的生活态度、人生体验以及精神探索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
全文: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经历,他的出仕其实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陶渊明是官宦世家出身,自曾祖父起,三代为官,曾祖父陶侃曾官居大司马,权倾一时;此外,外祖父孟嘉也是一代名士,官至征西大将军长史。受家风影响,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并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高远志向。“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这分明就是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少年英雄。而且,面对纷乱的现实,陶渊明“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更希望能早日宏图大展,实现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393年,陶渊明应邀出任祭酒一职。在魏晋之时,祭酒位高权重。然而,当时门阀林立,陶渊明出身庶族,加之初入官场,受到同僚的轻视和排挤是可想而知的,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同年,陶渊明又被征召为主簿,但他不为之所动,可能是对那些僚佐有些hold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