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与和谐人格境界的审美维度
作者: 高文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维度  和谐人格境界 
描述: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
全文: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观照过程、桃花源理想与博爱情怀。
陶渊明与和谐人格境界的审美维度
作者: 高文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维度  和谐人格境界 
描述: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
全文: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观照过程、桃花源理想与博爱情怀。
回归田园的灵魂——不惑之年重读陶渊明
作者: 李玥  来源:金沙江文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
全文: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并在无意闻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神境界,一切融于自然,一切发端自然,包括你的,你的诗.你的思想。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现实性
作者: 李薇 李畅  来源: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性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 ,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但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均以为陶诗没有反映现实 ,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本文以为 :陶渊明的归隐虽然含有消极成分 ,但其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 ;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凋零破败的惨
全文: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 ,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但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均以为陶诗没有反映现实 ,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本文以为 :陶渊明的归隐虽然含有消极成分 ,但其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 ;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凋零破败的惨况和农民困顿不堪的生活境遇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包含着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友情。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作者: 李源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现实主义  农事劳动体验  治国理民 
描述: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
全文: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则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借鉴中唐诗人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表达了自己悯农农的情怀。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作者: 李源清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现实主义  农事劳动体验  治国理民 
描述: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
全文: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则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借鉴中唐诗人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表达了自己悯农农的情怀。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归去来兮辞》  意而  儒家思想  无弦琴  音乐美  《琵琶行》  昭明太子  答庞参军  禅悦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陶渊明《述酒》诗臆解
作者: 曹道衡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使人  注家  读山海经  子苍  晋恭帝  帆入南湖  汤汉  解释者  九日闲居  晋宋 
描述:陶渊明的《述酒》诗素称难读,历来的解释者大抵信从宋人韩子苍的观点,认为是写晋宋易代之事,其后汤汉又加以发挥,把诗中许多句子都说成是用典故影射当时史事,似乎每句都有所指。平心而论,韩子苍的说法是很有见地的。他给后人理解此诗开辟了一条蹊径。而且应该说比较符合《述酒》诗的原意。但像汤汉以及后来一些注家,似
全文:见地的。他给后人理解此诗开辟了一条蹊径。而且应该说比较符合《述酒》诗的原意。但像汤汉以及后来一些注家,似乎把这一观点强调过当,有时不免穿凿,而且句句比附史事,遂使一首诗成了哑谜或古代的图谶,不但迂曲,并且使人感到诗意全失,难以信服。例如:汤汉等人解释"王子清吹,日中翔河汾"二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无弦琴  伦理观  音乐美  固穷  陶渊明  音律  琴书  “无”  儒家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风教”说平议
作者: 丁永忠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化  舍道事佛  人生论  佛教  二谛  三教  昭明太子  儒道  《陶渊明集序》  梁代 
描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对大诗人陶渊明作出高度评价的第一人,当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他不仅以太子之尊,副君之重,颇不寻常地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亲自为其作传写序。在序文中昭明全面地评价了陶渊明,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
全文::“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又说:“余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上页 1 2 3 ... 54 55 56 ... 59 60 6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