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觉醒的艺术
-
作者:
林汉精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隐 生命境界 觉醒 陶渊明 自然
-
描述: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命的觉醒,意味着诗人回到了生命的本体状态,也即是人性本
-
全文:。自古以来,受到尊重和肯定。异化,是生命的存在状态。现代人因物质化社会、工具性人生的挤迫,异化尤甚。因此,陶渊明的生命觉醒,可以比喻为千古一盏生命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将继续照亮芸芸众生的心。
-
陶渊明田园诗对《诗经》农事诗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满晓艳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事诗 陶渊明 田园诗 《诗经》
-
描述:提起田园诗,我们自然会想到我国著名诗人陶渊明,但是对田园生活描写的田园诗,陶渊明并不是最早起始者,因为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对于田园生活、田间劳作方面的诗歌,只是那时被称作为农事诗,这些诗歌语言质朴,叙事性较强,且结构形式还不够规范,而且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不够多,质量上都不够成熟。从《诗经》
-
全文:提起田园诗,我们自然会想到我国著名诗人陶渊明,但是对田园生活描写的田园诗,陶渊明并不是最早起始者,因为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对于田园生活、田间劳作方面的诗歌,只是那时被称作为农事诗,这些诗歌语言质朴,叙事性较强,且结构形式还不够规范,而且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不够多,质量上都不够成熟。从《诗经》中的农事诗到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发展成熟,大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但在这八百年里田园诗几乎出现了“断档”的情况,儒家文化占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劳动持一种鄙视的态度,儒家贱农的思想不仅“源远”,而且“流长”,千百年来一直弥漫于中国士人的意识中,强大而根深蒂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名门之后又从小“游好在六经”的陶渊明,却打破了这个传统,第一次把劳动作为赞美与讴歌的对象,开拓了新的诗风,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他的语言的平淡朴素关系很大,且读起来琅琅上口。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的平淡自然,却不浅薄无味,而且境界开阔,让人回味无穷。 《诗经》农事诗是陶渊明田园诗发展的的一个温厚的...
-
陶渊明的“真意”及归隐的原因
-
作者:
王树雄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归隐 庄子 陶渊明 原因
-
描述:《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是中学课本传统的入选篇目。教这些篇目,总要碰到一个问题,就是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一般都认为,陶渊明归隐,是不满意司马氏的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他不愿"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有些人也意识到了老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但却仅依据陶渊明的某些诗句,如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全文:乡里小儿"。有些人也意识到了老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但却仅依据陶渊明的某些诗句,如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四》。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等,看到他
-
陶渊明、谢灵运与道教关系之再审视
-
作者:
姚素华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道教 陶渊明 天命
-
描述:陶渊明、谢灵运其人其文深受道教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只强调陶、谢对于道教的虔诚皈依,事实上皈依之路,艰难而执着。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道教徒在艰难的求仙之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其在异常昏暗的政治环境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
-
全文: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界观,使之形成了一种对于自然与天命双向认同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陶渊明的"委运任化"观和谢灵运"守道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
陶渊明田园诗的率真情感
-
作者:
张德军 来源:考试(综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率真情感
-
描述:大济苍生幕江州,十三仕宦不堪垢;宁弃彭泽五斗米,折腰不见浔阳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陶渊明开创了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做诗的先河,创立了田园诗派,为历代诗人所推崇。其田园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文风且进入了更为纯熟的境地,达到了古朴的歌诗里程碑的高度;其以质朴的语言、率真的情感折射出独特艺术追求、
-
全文:文风且进入了更为纯熟的境地,达到了古朴的歌诗里程碑的高度;其以质朴的语言、率真的情感折射出独特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人生观点以及物我互化、心与道冥的相融境界。
-
风骨、诗意与人俗:陈洪绶、石涛与清代的陶渊明绘事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陈洪绶 石涛 陶渊明 绘事
-
描述:清代陶渊明绘事较前代更为繁荣,数量和质量皆有超越前代处,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渊明绘画,陈洪绶、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作品可为代表。清代陶渊明绘画有三大创造:第一,人物肖像图与故事图相结合产生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卞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
-
全文: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卞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大了渊明诗意图,将陶诗境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以戴本孝和石涛等人为代表;第三,版画等工艺中出现陶渊明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世俗化和人间化倾向。
-
风骨、诗意与入俗:陈洪绶、石涛与清代的陶渊明绘事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陈洪绶 石涛 陶渊明 绘事
-
描述:清代陶渊明绘事较前代更为繁荣,数量和质量皆有超越前代处,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渊明绘画,陈洪绶、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作品可为代表。清代陶渊明绘画有三大创造:第一,人物肖像图与故事图相结合产生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
-
全文: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大了渊明诗意图,将陶诗境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以戴本孝和石涛等人为代表;第三,版画等工艺中出现陶渊明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世俗化和人间化倾向。
-
辛弃疾与陶渊明
-
作者:
邓红梅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英雄失路 寓言 陶潜式 儒家理想主义
-
描述:辛弃疾与陶渊明,本来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前者继承的是屈子精神,后者延续的是庄子思想。然而,在辛弃疾中年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却越来越多地称引渊明,表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理性主义者的巨变。这是由辛弃疾所处的政治大气候、官场小环境及道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合力造成的。而透过这一变化,不仅能使人真正理解辛词词境、词
-
全文:的政治大气候、官场小环境及道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合力造成的。而透过这一变化,不仅能使人真正理解辛词词境、词风的多样性之源,而且能使人理解近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精神的非理想主义化之因和道家思想的价值阈限。
-
由气到韵:对陶渊明诗文品评的转变
-
作者:
王聪聪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 韵 陶渊明 品评
-
描述:从晋代到宋代,古人对陶渊明诗文风格的品评,出现了一个由气到韵的转变。晋代钟嵘在《诗品》中指出渊明诗文中蕴含着阳刚之气,彰显了陶著"气"的风格;而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结合苏轼的评价,阐释出了渊明诗文"韵"的魅力。由于时代审美风气的转向,宋人从新的角度鉴赏诗文,陶诗的妙处便被更透彻地参悟出来,最终使
-
全文:诗文"韵"的魅力。由于时代审美风气的转向,宋人从新的角度鉴赏诗文,陶诗的妙处便被更透彻地参悟出来,最终使得陶诗地位经典化。
-
钟嵘评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辨析
-
作者:
范瑞丽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诗品 钟嵘
-
描述:钟嵘在《诗品》中评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世人对此颇多微词。陶渊明用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生活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入仕极深而又出世甚远的人生境界。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在当时特定时代有一定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他一方面肯定了陶渊明的隐逸风格;另一方面忽略了陶渊明"以隐逸寄出仕"之情怀,实则为另一
-
全文: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他一方面肯定了陶渊明的隐逸风格;另一方面忽略了陶渊明"以隐逸寄出仕"之情怀,实则为另一种形式上对陶渊明人格和诗格狭隘化的理解。亦或是因为这样一部分原因,钟嵘将陶渊明的诗置于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