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和陶”诗看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超越
-
作者:
于鸿文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超越 继承 范式 苏轼
-
描述:从“和陶”诗看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超越
-
境同情异 乐悲不一──由《和陶游斜川》看苏轼、陶渊明之不同
-
作者:
陈涛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诗人 同情 潮州人 陶渊明 儋州 风雨 和陶诗 苏轼 贬谪
-
描述:境同情异 乐悲不一──由《和陶游斜川》看苏轼、陶渊明之不同
-
陶渊明《乞食》诗“冥报”思想辨证:兼论《陶集》中反报应情绪的指向
-
作者:
宫泽正顺 丁永忠 来源:万县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乞食》诗“冥报”思想辨证:兼论《陶集》中反报应情绪的指向
-
评陶漫说-论对陶渊明认识与接受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
作者:
张虎升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评陶漫说-论对陶渊明认识与接受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
从“和陶”诗看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超越
-
作者:
文迪义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超越 继承 范式 苏轼
-
描述:历代学习陶渊明的人非常多,而其中只有苏轼把握得最为透彻。他学陶又不囿于陶,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态度融入学陶当中,从而树立了两个为后人所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及凡物皆有可观、触处生春的审美范式。
-
全文:历代学习陶渊明的人非常多,而其中只有苏轼把握得最为透彻。他学陶又不囿于陶,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态度融入学陶当中,从而树立了两个为后人所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及凡物皆有可观、触处生春的审美范式。
-
优劣真伪值得一辨:对陶渊明诗《咏三良》之浅见
-
作者:
铁明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得一 秦穆公 真伪 明诗 秦国 《咏三良》 《黄鸟》 记载
-
描述:陶渊明诗《咏三良》中的《三良》,是古代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和缄虎,秦穆公死后被迫为其殉葬。这在史书上有记载,《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缄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
全文:陶渊明诗《咏三良》中的《三良》,是古代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和缄虎,秦穆公死后被迫为其殉葬。这在史书上有记载,《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缄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
陶渊明研究的当代意义
-
作者:
马吉庆 来源:山海经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生活 征士 交际应酬 冈村繁 现实生活 隐逸诗 私人生活 陶渊明研究 隐逸传 社会公共生活
-
描述:现实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回避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交际应酬等为内容的个人私人生活,我们也要面对以经济、政治、军事、法律、伦理等为内容的社会公共生活。陶渊明崇尚
-
全文:现实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回避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交际应酬等为内容的个人私人生活,我们也要面对以经济、政治、军事、法律、伦理等为内容的社会公共生活。陶渊明崇尚
-
根基于儒家的生命境界:《陶靖节纪事诗品》与《陶诗真诠》论陶渊明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境界 《陶靖节纪事诗品》 陶渊明 《陶诗真诠》
-
描述:清末钟秀《陶靖节纪事诗品》和方宗诚《陶诗真诠》在归陶入儒时没有停留于概念化的文化归属上,而注意强调陶渊明不同于佛教、道教、隐逸等其他文化的个性,注意揭示其独特的存在特点、生命境界及其修养路径,即与
-
全文:清末钟秀《陶靖节纪事诗品》和方宗诚《陶诗真诠》在归陶入儒时没有停留于概念化的文化归属上,而注意强调陶渊明不同于佛教、道教、隐逸等其他文化的个性,注意揭示其独特的存在特点、生命境界及其修养路径,即与
-
躬耕生活的真实记录——读陶渊明《乞食》
-
作者:
周建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借贷过程 清代 陶渊明 颜延之 古诗 生活贫困 遗赠 真实记录 新矛盾
-
描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清代张荫嘉《古诗赏析》云:"此向人借贷,感人遗赠留饮而作,题云‘乞食’,盖乞借于人以为食计,非真丐人食也。"其说颇确。乞食,并非
-
全文: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清代张荫嘉《古诗赏析》云
-
陶淵明與隱逸之風研究
-
作者:
林昭毅 来源: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隱逸 真淳 陶淵明 審美 獨特
-
描述:遠從先秦時代開始,隱逸即是中國歷代不曾缺少的現象。而歷代隱士亦隨著當代的學術思潮、民生經濟、政治局勢、社會風氣、宗教信仰、文化內涵等不同的背景,加上個人性格與素養的差異,而在另一種生命型態中,詮釋著不同的隱逸特色,發展出更深刻、豐富的隱逸內涵,並在道德修持、藝術審美、知識傳布、學術研究等方面,彰顯著
-
全文:作的審美方向,他瀟灑的身影與真淳的形象,亦成為隱士中最令人嚮往的典範。本論文「陶淵明與隱逸之風研究」,先呈現中國文化史上各種的隱逸形貌,以論證隱逸行為在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上页
1
2
3
...
8
9
10
...
78
79
8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