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叠词和联绵词与陶渊明审美之联系
-
作者:
李裕斌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 召唤特性 叠词 联绵词
-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联绵词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这两类词的召唤特性和陶渊明的审美观的宿命的遇合 ,其结果自然形成了这两类词在陶诗文中的独特表现力
-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联绵词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这两类词的召唤特性和陶渊明的审美观的宿命的遇合 ,其结果自然形成了这两类词在陶诗文中的独特表现力
-
投子认兮辞(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
-
作者:
兰国节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投子认兮!盘面差距扳不回!既自以形势落后,奚固执而苦追?悟开局之不利,知中盘之大亏。实迷途其甚远,叹技陋而力衰。[第一段]
-
全文:投子认兮!盘面差距扳不回!既自以形势落后,奚固执而苦追?悟开局之不利,知中盘之大亏。实迷途其甚远,叹技陋而力衰。[第一段]
-
陶渊明田园诗与《诗经》农事诗之承传——《诗经》与陶渊明之渊源关系探讨(二)
-
作者:
范学新 来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田园诗
-
描述:《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者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文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
-
全文:《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者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文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
-
孤舟·孤影·孤云——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
-
作者:
韩付强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超俗 田园 世俗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古今多有论及,但大都围绕其思想的儒与道、仕与隐、世俗与超脱的争论展开,多认为陶渊明最终是超越孤独、超越世俗的任真固穷之人。这无疑将陶渊明其人其诗简单化了。本文主要依据陶渊明
-
全文: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古今多有论及,但大都围绕其思想的儒与道、仕与隐、世俗与超脱的争论展开,多认为陶渊明最终是超越孤独、超越世俗的任真固穷之人。这无疑将陶渊明其人其诗简单化了。本文主要依据陶渊明
-
性分•生死•穷达―论陶渊明与郭象的思想差异
-
作者:
江云岷 韩国良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性分 郭象 穷达 陶渊明
-
描述:总观陶渊明的诗文与郭象的《庄子注》,不难看出,“性分”、“生死”、“穷达”是他们积极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二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目标、所事学科不同,因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来说,郭象倡导的是等级之性,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
-
全文:,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穷达的存在,而陶渊明对穷达则是齐一的、冥同的、不计的。
-
隐逸人格精神“真”义:以陶渊明诗歌及其接受为中心
-
作者:
徐双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隐逸 价值核心
-
描述:隐逸话题既经得起千百年的不断探究而依然令人念念不忘,其中必有值得开掘的、超越时代的富有独特魅力的元素,即隐逸人格精神的最关键的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核心——对“归真”的执着追求和不断领悟。以“归真”为核心价值的隐逸人格精神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穿越历史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
全文:隐逸话题既经得起千百年的不断探究而依然令人念念不忘,其中必有值得开掘的、超越时代的富有独特魅力的元素,即隐逸人格精神的最关键的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核心——对“归真”的执着追求和不断领悟。以“归真”为核心价值的隐逸人格精神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穿越历史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
另一类魏晋美学的美——试论陶渊明的审美境界
-
作者:
张海婷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生命境界 生命精神 审美境界 生命感悟 魏晋玄学 玄言诗 人生理想 生命过程 魏晋时代
-
描述:在魏晋美学中,陶渊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他用平淡冲和的形态展现了魏晋风度的美,以他自己的生命境界展示了魏晋玄学主题的深度。他真正以平常的心态融入大自然中,把审美理想建立在平凡真实的生活之上,追求生命过程的本真与完满,实现了审美式的超越,摆脱了一切羁绊,超越生死的束缚,从而使自己的生命精神达到了与天
-
全文:生命过程的本真与完满,实现了审美式的超越,摆脱了一切羁绊,超越生死的束缚,从而使自己的生命精神达到了与天地同流的境界。
-
[0图]无官一身轻,谁解陶渊明
-
作者:
戴建业 来源:海口:海南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诗歌研究 人物研究 陶渊明(365 427)
-
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受与体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及文化渊源;回归:心与物的自然——安顿好生,以超越死;不虚此生——活出真性情;从认识自己到坚守本分——陶渊明对自我的认知等。
-
全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受与体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及文化渊源;回归:心与物的自然——安顿好生,以超越死;不虚此生——活出真性情;从认识自己到坚守本分——陶渊明对自我的认知等。
-
陶渊明的田园哲学
-
作者:
顾宴绮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陶渊明 安顿
-
描述:田因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
全文:田因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
陶渊明的田园哲学
-
作者:
顾宴绮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陶渊明 安顿
-
描述:田园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
全文:田园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上页
1
2
3
...
9
10
11
...
37
38
3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