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鸟意象的变化与陶渊明思想的转变
-
作者:
赵蓉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思想 意象 鸟
-
描述:鸟在历代文人笔下皆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一是追求宏大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意象;一是选择退隐避世的自由空间,是疏离主流群体的自由回归悠然自得的意象。两种鸟的原型意象,在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他从入仕为官到退隐田园之思想转变,可以用他诗中鸟意象的变化一以贯之。
-
全文:鸟在历代文人笔下皆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一是追求宏大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意象;一是选择退隐避世的自由空间,是疏离主流群体的自由回归悠然自得的意象。两种鸟的原型意象,在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他从入仕为官到退隐田园之思想转变,可以用他诗中鸟意象的变化一以贯之。
-
陶渊明诗文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
作者:
郝凤彩 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怡情 避世 陶渊明 人文精神 生死超然
-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开辟了中国古代田园诗一派,这与诗人所生活的魏晋时代的思想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玄学对诗人的影响是很突出的。作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以其清新自然的诗歌传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意识,即避世思想、田园情结和生死超然的人生观,这正好是一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它对后代文人士子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开辟了中国古代田园诗一派,这与诗人所生活的魏晋时代的思想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玄学对诗人的影响是很突出的。作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以其清新自然的诗歌传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意识,即避世思想、田园情结和生死超然的人生观,这正好是一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它对后代文人士子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
作者:
邓安生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陶渊明 隐逸文化
-
描述: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
-
全文: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 ,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 ,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
陶渊明诗中的劳动美
-
作者:
丁三省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劳动美
-
描述:陶渊明的家世与生活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突破了儒家轻视劳动与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他喜爱田园,乐在躬耕,有实际劳动生活的体验。他以审美眼光去看待田园劳动生活,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农耕劳动作为审美对象写进诗篇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田园劳动生活既平凡艰辛,又情趣盎然,充满诗情画意与劳动创造的美感。劳动
-
全文:陶渊明的家世与生活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突破了儒家轻视劳动与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他喜爱田园,乐在躬耕,有实际劳动生活的体验。他以审美眼光去看待田园劳动生活,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农耕劳动作为审美对象写进诗篇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田园劳动生活既平凡艰辛,又情趣盎然,充满诗情画意与劳动创造的美感。劳动主体、劳动环境及劳动成果的美都是他诗中劳动美的表现形态。
-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陶渊明归隐心态重探
-
作者:
蒋东玲 陈冰荷 来源: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海经 平淡自然 五斗米 社会环境 陶渊明 性格 政治环境 委运任化 作品 儒学
-
描述:陶渊明因其诗文平淡自然、物我一体的风格和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之举被后世许多文人士子奉为人格高标和精神归宿。他在归隐后所作的许多田园诗和一些散文中表达了一种委运任化、怡然自得的心态。例如,他的《形影神赠答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再如,在其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五柳
-
全文:陶渊明因其诗文平淡自然、物我一体的风格和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之举被后世许多文人士子奉为人格高标和精神归宿。他在归隐后所作的许多田园诗和一些散文中表达了一种委运任化、怡然自得的心态。例如,他的《形影神赠答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再如,在其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主导思想管窥:《桃花诗并记》等诗文读后
-
作者:
铁明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研究者 诗人 主导思想 陶渊明 儒道 成一 《桃花源诗并记》
-
描述: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主导思想。自其逝世后一千五百多年来,历代陶著研究者大多进行探讨,议论纷纭,见解颇不相同。其主要看法约有三种:儒家、道家或儒道两家思想之综合。笔者管见,如以《桃花源诗并记》为主,结合陶公其他中药作品,对照儒道两家某些主要论进行探讨,则可发现陶公之主导思想应自成一家,同时兼容儒道两家
-
全文: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主导思想。自其逝世后一千五百多年来,历代陶著研究者大多进行探讨,议论纷纭,见解颇不相同。其主要看法约有三种:儒家、道家或儒道两家思想之综合。笔者管见,如以《桃花源诗并记》为主,结合陶公其他中药作品,对照儒道两家某些主要论进行探讨,则可发现陶公之主导思想应自成一家,同时兼容儒道两家某些思想作为辅助成分。那么究竟什么是陶公的主导思想,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呢?
-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见”字读法辨析
-
作者:
郭刚 杨青舟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文化内涵 陶渊明 意在言外 诗情画意 寄情山水 读法 “见”字
-
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
-
全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
-
“物我交融”与“物我相隔”——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观物方式比较
-
作者:
许辉 来源: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物观物 华兹华斯 陶渊明 以我观物 自然诗
-
描述: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一个代表中国晋宋之际田园诗的顶峰,一个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丰碑,两位诗人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由于二者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观物方式也大相径庭,一个以物观物,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一个以我观物,造成了物我相隔。究其原因,源于他们的相异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即西方文
-
全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一个代表中国晋宋之际田园诗的顶峰,一个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丰碑,两位诗人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由于二者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观物方式也大相径庭,一个以物观物,达到了物我交融
-
两位“诗意的栖居”者——陶渊明和梭罗比较研究
-
作者:
李雁劫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中 自然界 瓦尔登湖 生活方式 梭罗 陶渊明 十九世纪 田园诗 哲学思想 人与自然
-
描述: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的实践者梭罗(1817~1862),在家乡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了两年又两个月高群索居的生活。他身体力行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在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简单质朴又充实的生活。作品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思索具有生态学意义方面的前瞻性。作为作家,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
-
全文: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的实践者梭罗(1817~1862),在家乡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了两年又两个月高群索居的生活。他身体力行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在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简单质朴又充实的生活。作品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思索具有生态学意义方面的前瞻性。作为作家,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者。目前,人类由于过度支配自然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过度奢摩的物欲让人失去了心灵的自由,陷入被异化的尴尬境地,梭罗的思想再次彰显了其研究和实践的价值。
-
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
-
作者:
周薇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年谱 文化阐释
-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繁的《世俗与超俗》和龚斌的《陶渊明传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取证方法、文化阐释及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加以比
-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繁的《世俗与超俗》和龚斌的《陶渊明传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取证方法、文化阐释及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加以比较,以揭示在陶渊明仕隐问题上中日学者不同评价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