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我说陶渊明》序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水平  《我说陶渊明》  学术贡献  赵治中  诗歌创作  序言  陶渊明研究  人生经历 
描述:还记得1999年春季,丽水师专教授赵治中先生寄来了《陶渊明论丛》书稿并有为其著写序之邀。那时,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陶学论著》书稿的有关篇章,索性就将两者结合起来作思索,为赵著之序的开头写道:赵治中“可观的论陶实绩,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
全文:“可观的论陶实绩,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刘继才、李华(首都师大)徐声扬、袁行霈、唐满先、邓安生、丁永忠、孙静、王定璋、李华(江西社科院)、陈忠、李锦全、戴建业、王廷箴先生一道,体现二十世纪陶学学术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谢朓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李鹏 魏耕原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朓  陶渊明  接受 
描述: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主要作为一名有操行的隐士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可是陶渊明的诗歌却由于在审美取向等方面当时的文坛格格不入而被人们所轻视。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寂寞的。陶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众多的诗人,其中就有齐梁时期的著名诗人谢朓。谢朓不仅接受了隐士陶渊明,还接受了诗人陶渊明,这在东晋南
全文: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主要作为一名有操行的隐士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可是陶渊明的诗歌却由于在审美取向等方面当时的文坛格格不入而被人们所轻视。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寂寞的。陶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
陶渊明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作者: 许晓晴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陶渊明  非理性  理性 
描述:陶渊明以一个哲人的心态和思考来面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理性地探索着生命悲剧意识的消解方法,在同时代诗人不断发出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苦痛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能够不受时代风气和思潮左右的独立的自我,用自我理性的思考去面对人与生俱来的永远也无法解脱的痛苦———死亡,并且以自我的
全文:陶渊明以一个哲人的心态和思考来面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理性地探索着生命悲剧意识的消解方法,在同时代诗人不断发出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苦痛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能够不受时代风气
陶渊明为何误子又责子
作者: 俞锋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心脑血管  呼吸系统疾病  医学研究  肌肤  陶渊明  智力低下  嗜酒  孪生  文豪 
描述:晋代诗人陶渊明嗜酒如命.史载"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此说足见其嗜酒之甚.待到暮年,诗人发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无一聪慧,个个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庸俗之辈.忧愤之余,他题诗一首:"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七.通子垂九龄,
全文: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粟.天命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全诗逐一责骂儿子的愚昧无知.长子舒俨好吃懒做,连个媳妇也娶不
陶渊明怀古的二元性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张学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言诗  四言诗  古朴  古雅  怀古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怀古意识 ,以前学者们都只强调他那种道家式的返朴归真。但值得注意的是 ,陶渊明并没有像老庄一样表现出绝圣弃智的思想倾向。他对儒家典章文化的珍视态度 ,使他的怀古有了另一种取向。这两种怀古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
全文: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有一定矛盾性的 ,这种矛盾性集中体现在他对孔子的态度上。怀古理想的二元特征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形成了朴素的五言诗和古雅四言诗相得益彰的局面。
陶渊明交游考
作者: 钟书林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据  心路历程  陶渊明  交游 
描述:对陶渊明交游的考察,自南宋以来,多采用年谱形式,至现代朱光潜先生,始有专题的论述。之后,魏正申、龚斌、王定璋先生等人的研究,均又有所深入和拓展。本文在吸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或总结归纳,或提出新说,系统地考察渊明的交游,并以此为视角,勾勒渊明各个时期仕隐矛盾的心路变化历程。 具体说来,全
全文:变化历程,以便更好地把握渊 明的友朋圈变化和思想动态过程,故在文末附有图表。 总之,通过琐细的考索,最后得到三个结论: 1、通盘考察渊明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断定渊明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陶渊明的赠答诗
作者: 郑雅如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六朝  交游  赌答诗 
描述:以隐逸高士的身分留名於青史的陶渊明,於现存诗作一百二十五首中,针对特定对象写作的赠答诗即有十七首之多,显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非但不是屏交绝游,而是频繁地藉由诗篇进行人我间的互动往还。陶渊明的赠答诗摆脱西晋以来颂美之风,脱去东晋玄言之音,不论在体例或内涵意境上皆有创新开拓之处,并打上了陶渊明独特的生命印
全文:不惜篇墨,详细描写个人日常生活细节,记叙、自传性质十分强烈,使得诗中吟咏的情志怀抱,陶渊明一己的特殊经历密不可分。其赠答诗可谓篇篇从自我出发,围绕着家人的日常生活、隐居固穷之志、内心的欢欣苦闷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
全文: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
全文: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