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249)
报纸(217)
学位论文(195)
图书(109)
会议论文(40)
新闻(16)
诗文作品(4)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593)
人物生平 (217)
作品著述 (14)
缅怀纪念 (6)
珍贵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7(67)
2016(269)
2015(328)
2014(299)
2013(348)
2012(318)
2011(358)
2010(382)
2009(321)
2008(262)
2007(211)
2005(130)
2004(124)
2002(106)
2001(74)
2000(77)
1997(53)
1995(46)
1994(47)
1992(38)
1989(37)
1988(43)
1986(33)
1985(56)
1984(32)
1982(15)
1980(17)
1976(2)
1954(4)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6)
青春岁月(19)
中学语文(15)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江汉论坛(10)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才智(8)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8)
鸭绿江(下半月版)(7)
哈尔滨学院学报(6)
山花(5)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4)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3)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3)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
历史学习(1)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山花(B版)(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东华中国文学研究(1)
和合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任真情结
作者: 王晓坤 贾卉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情结  人生态度  陶渊明  诗品风格  任真 
描述: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是任真自然的一生。在他的诗文中,无处不表露出他任真自然的本性。这一本性正是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历史上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所在。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任真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本文从陶渊明的为人、为文、为友等多个角度,考察了陶渊明任真自然的人格魅力,旨在揭橥陶渊明质性自然、任真自
全文: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是任真自然的一生。在他的诗文中,无处不表露出他任真自然的本性。这一本性正是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历史上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所在。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任真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本文从陶渊明的为人、为文、为友等多个角度,考察了陶渊明任真自然的人格魅力,旨在揭橥陶渊明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安时处顺、任真旷达的人生态度及真率自然、任真唯美的诗品风格。
陶渊明和自然
作者: 赵文序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月山  自然界  精神生活  陶渊明  古代诗人  知心朋友  我国古代  古代艺术  神明  礼拜 
描述:西方的古代艺术,多庄严肃穆的颂歌,被歌颂的有神明,有英雄,还有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他们常把自然界的日月山河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我国古代的诗人却不这样,他们不是把自然界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而常愿意把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
全文:西方的古代艺术,多庄严肃穆的颂歌,被歌颂的有神明,有英雄,还有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他们常把自然界的日月山河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我国古代的诗人却不这样,他们不是把自然界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而常愿意把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服,有说不出的快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当然要推陶渊明。
陶渊明的性情及其政治悲剧
作者: 徐永静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部性格  性情  陶渊明  政治悲剧 
描述:透过以诗文为表征的心象符号我们发现陶渊明的性情在其仕隐人生中所表现出的对“物”的态度及与“名”的纠葛均与儒家的生存及人生价值观念深相契合,体现了“抑物扬志”“抑利扬义”的精神,从而表明其政治情结是以儒家学说为深沉依托的,由此构成的内部性格成为他政治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全文:透过以诗文为表征的心象符号我们发现陶渊明的性情在其仕隐人生中所表现出的对“物”的态度及与“名”的纠葛均与儒家的生存及人生价值观念深相契合,体现了“抑物扬志”“抑利扬义”的精神,从而表明其政治情结是以儒家学说为深沉依托的,由此构成的内部性格成为他政治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孟浩然、陶渊明异同论
作者: 赵治中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士  平淡自然  归田  隐居  孟浩然  陶渊明  冲淡清旷  达人 
描述:陶渊明是孟浩然最心仪的人物,因而两人在生活道路、为人作风和审美趣味等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际有异、接受教育与影响的差别,两人之间也就有明显的差异。从孟浩然服膺陶渊明及对陶的传承,可见陶渊明影响的深远。
全文:陶渊明是孟浩然最心仪的人物,因而两人在生活道路、为人作风和审美趣味等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际有异、接受教育与影响的差别,两人之间也就有明显的差异。从孟浩然服膺陶渊明及对陶的传承,可见陶渊明影响的深远。
孟浩然陶渊明仕进思想之比较
作者: 宁松夫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进思想  孟浩然  陶渊明  无道而隐 
描述:孟浩然陶渊明在古代文学史上虽然被称为隐逸诗人 ,但实际上二人的仕进思想较为强烈。就二人仕进思想的特点而言 ,孟浩然具有恒定性和痴迷性 ,陶渊明具有随遇而改性和达观性。就二人仕进思想的形成而言 ,主要是受了儒家仕进观的影响
全文:孟浩然陶渊明在古代文学史上虽然被称为隐逸诗人 ,但实际上二人的仕进思想较为强烈。就二人仕进思想的特点而言 ,孟浩然具有恒定性和痴迷性 ,陶渊明具有随遇而改性和达观性。就二人仕进思想的形成而言 ,主要是受了儒家仕进观的影响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作者: 王涘海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入仕 
描述: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升格文运——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史的研究
作者: 沈有珠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德  隐逸诗人  诗格  独超众类  隐士  人格 
描述:陶渊明,"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隐逸诗人"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
全文:陶渊明,"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隐逸诗人"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和谐后的不和谐——论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
作者: 蔡觉敏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人生境界  陶渊明  和谐 
描述: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全文: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草露寄穷巷,甘以辞华轩”——陶渊明后期生活、事迹评论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躬耕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全文: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论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
作者: 周期政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意象  宋词  意象群 
描述: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 :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来的文化意象 ,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 ,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 ,或单用 ,或合用 ,有继承 ,有
全文: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 :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来的文化意象 ,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 ,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 ,或单用 ,或合用 ,有继承 ,有改造 ,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