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及二者诗风的异同
作者: 魏倩倩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风  隐逸精神  王维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意象 
描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借自然界景象事物的特点来象征隐士之风,如用“五柳”代表隐逸精神、用“桃源”寄托尘世中的理想、用日暮归鸟的意象表达年迈归隐的向往。二人的山水田园诗作中都含有回归自然的向往,但不同的是:陶渊明多以参与者的视角来写田园生活,而王维则是从旁观者的视角进行描
全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借自然界景象事物的特点来象征隐士之风,如用“五柳”代表隐逸精神、用“桃源”寄托尘世中的理想、用日暮归鸟的意象表达年迈归隐的向往。二人的山水田园诗作中都含有回归自然的向往,但不同的是:陶渊明多以参与者的视角来写田园生活,而王维则是从旁观者的视角进行描绘;陶渊明诗风自然朴实、情真意切,而王维更着意描摹山水景色,讲究饱满和谐的画面感,诗句更为精致工整;在思想的体现上,陶诗受道家的影响较多,而王维的山水诗则多受禅宗的影响,具有佛性。因此,相似的景致在他们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展现出的意境也不尽相同。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作者: 陈颂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隐者  隐逸  比较研究  自然  意象 
描述:中西隐逸文化具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存在价值,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生命意义方面。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宗”,艾米丽·狄金森被称为“白衣修女”,两位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会面
全文:中西隐逸文化具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存在价值,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生命意义方面。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宗”,艾米丽·狄金森被称为“白衣修女”,两位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会面
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作者: 陈清华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矛盾 
描述:一千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始终是一个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的人。他的诗歌平淡而自然,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陶渊明以这两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人学子,为后世的失意士大夫构筑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的精神家园。这是陶渊明显露给历史的一面。但是在对陶渊明的家庭、教育、仕途、生活以及其所处的
全文: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的精神家园。这是陶渊明显露给历史的一面。但是在对陶渊明的家庭、教育、仕途、生活以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方面进行完整而真实的深入探究之后,不难发现:在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背后,我们分明看见了他的壮志难酬叹和贫困潦倒悲。
品陶渊明的“酒”“善”与“真”
作者: 杜智国  来源:牡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不苟合  孟嘉  荣悴  壶觞  社会动乱  曾皙  任真自得  七贤  抱朴含真  鸡黍 
描述:陶渊明一生跌宕起伏,他慨叹人生,生活的经历让他明白,世间万物不能永恒存在,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生命不常有,富贵不由人;他知道人有智慧,但寿命终有完结,不如随"性"而安;面对人生的磨难,他提出多种对策,一种是"借酒消愁",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们看到了酒中的陶渊明;还有一种是"立善",人在世时可能是有
全文:对策,一种是"借酒消愁",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们看到了酒中的陶渊明;还有一种是"立善",人在世时可能是有万种磨难,一味借酒凡力来麻痹自身始终不是良策,故,只有"立善",以遗万世芳名,才不会徒劳受苦难刑,
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隋雨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静  梭罗  自由  陶渊明  自然 
描述:梭罗和陶渊明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们都用一生的时间去亲近自然,研究自然,享受自然中的乐趣。梭罗在瓦尔登湖观察自然、记录自然。他眼中的自然是自由的,轻灵的,心无杂念的他在自然中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与自然相通,在自然中升华心灵。陶渊明摒弃仕途的污秽,在田园生活中领略自然的宁静,
全文: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与自然相通,在自然中升华心灵。陶渊明摒弃仕途的污秽,在田园生活中领略自然的宁静,最终获得心灵的宁静,心灵的净化使他在粗茶淡饭中怡然自乐。本文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领域里,对二人的自然观进行异同对比,让人们对自然自由宁静美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给现代人以新启示。
论陶渊明家园意识的内蕴
作者: 李永建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田园  陶渊明  死亡  家园意识  真意 
描述: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归家情结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诗文所构建、心灵向往归依的家,是一个多层、多面的立体存在:自然的田园、农耕的生产方式、适意的生存状态和背依其上的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构成了田园之家;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
全文: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归家情结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诗文所构建、心灵向往归依的家,是一个多层、多面的立体存在:自然的田园、农耕的生产方式、适意的生存状态和背依其上的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构成了田园之家;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之家;死前自挽自祭的先行到死的通透,纵浪大化的洒脱,托体同山阿的肃穆,永归本宅的坦然,一起组成了死亡之家;用语言符码构建作为心灵的依托的语言之家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在前人的诗文中寻找到的家,一个是自己在诗文中独创的家。这是陶渊明独立建构而又个性独具的家园,同时它又是属于今人、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家园,有着极强的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的田园环境——浅析陶渊明诗中的和谐思想
作者: 梁学翠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思想  诗歌  田园环境  陶渊明 
描述:也与他的性格平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实践的陶冶。在陶诗中大量使用移情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物我、人我
全文:在晋宋之际的文人当中,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是非常丰富的。他通过叙写自我、人事和自然景物,表现了他对和谐生活的追求。陶渊明注重在诗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之间的和谐,虽然与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关,同时也与他的性格平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实践的陶冶。在陶诗中大量使用移情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物我、人我之间的互感互知互乐,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和谐农居生活世界。
自然语境下的陶渊明与当代人
作者: 常如瑜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幽灵》用五个部分完成了精神的回归之旅:从探讨人与自然的元问题开始,历经哲学、文学的较量,穿过尘封的历史,最终再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亘古未变的问题,并对人类生存的现状以及未来提出了某种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
全文: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寻求解决途。
自然语境下的陶渊明与当代人——评鲁枢元先生新作《陶渊明的幽灵》
作者: 常如瑜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枢元  《陶渊明的幽灵》  自然 
描述:《陶渊明的幽灵》用五个部分完成了精神的回归之旅:从探讨人与自然的元问题开始,历经哲学、文学的较量,穿过尘封的历史,最终再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亘古未变的问题,并对人类生存的现状以及未来提出了某种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
全文: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寻求解决途。
论陶渊明《自祭文》生死观的崇高美
作者: 吴颖芳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自祭文》  陶渊明  崇高美 
描述:生的偶然和死的必然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人们无从选择生,亦无处逃避死。茫然未知的生,令世人不知所措,却贪生;扑面而来的死令世人惶惶不安,却怕死。如何面生?如何向死?这是作为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斗争。对这一斗争,陶渊明的《自祭文》则呈现出如此一副生死风貌,那就是:面生——不卑不亢;向死——不悲不哀;传达着这样
全文:斗争,陶渊明的《自祭文》则呈现出如此一副生死风貌,那就是:面生——不卑不亢;向死——不悲不哀;传达着这样一种生死观:生也不屈,死亦不屈。这种不屈的生死观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崇高美,高得令人高山仰止、美得令人心向往;从而浸染梦幻的精神,塑造不屈的生死。这就是《自祭文》思想的永恒之光——崇高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