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
作者: 周建忠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日记  陶渊明  屈原 
描述:对著名诗人的比较应有三个层次,显义:异、对立、矛盾;隐义:难、敬佩而效法;深义:同、卓异、独立。本文比较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他们的作品,正是其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为人生思索的"文学日记"或"日记题材的诗文";屈、陶之伟大,在于他们掩饰自己真实的矛盾与动摇,他们能够正确地直接面对这
全文:对著名诗人的比较应有三个层次,显义:异、对立、矛盾;隐义:难、敬佩而效法;深义:同、卓异、独立。本文比较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他们的作品,正是其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为人生思索的"文学
字字田家语,章章和谐画-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 张文真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平淡绮丽  竟境浑成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尚藻饰,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
全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尚藻饰,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态文明建构
作者: 张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惊人相似  理想社会  建构  桃花源记  华兹华斯  跨文化  陶渊明  浪漫主义  乌托邦  生态文明 
描述:引言世界文学史上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屡见鲜、层出穷,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和英国文学史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两位。通过对相关作品
全文:引言世界文学史上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屡见鲜、层出穷,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和英国文学史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两位。通过对相关作品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从陶渊明的诗文看其家风家教*
作者: 刘贵生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家风  意义  陶渊明 
描述: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视家族门第的时期,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家风家教的文章。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之下,大诗人陶渊明也例外,通过对其作品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陶渊明在其诗文中主要表现了惜时立志、委运乘化、重视人情等家族风尚,这些观念直至今天,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全文: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视家族门第的时期,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家风家教的文章。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之下,大诗人陶渊明也例外,通过对其作品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陶渊明在其诗文中主要表现了惜时立志、委运乘化、重视人情等家族风尚,这些观念直至今天,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最终的退隐归耕
作者: 任适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隐归耕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描述: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全文: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读陶渊明之“静穆”中的“金刚怒目”论
作者: 任为  来源:参花(上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人文丰碑  解脱 
描述:读陶渊明,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中的反抗因素。从"金刚怒目"思想斗争的胜利到"只有父子无君臣"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而折射出社会现实,怎一个"静穆"所能了得?由怨而怒到愤而归隐,是屈服与反抗的本质较量,其人文内涵意义久远。
全文:读陶渊明,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中的反抗因素。从"金刚怒目"思想斗争的胜利到"只有父子无君臣"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而折射出社会现实,怎一个"静穆"所能了得?由怨而怒到愤而归隐,是屈服与反抗的本质较量,其人文内涵意义久远。
上页 1 2 3 ... 11 12 13 ... 51 52 5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