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全文: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格审美意识、田园审美意识以及社会审美意识。 引言 陶渊明在我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的声誉是很高的,元好问曾在《论诗三十首》中赞其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创始者,他一生崇尚自然山水,对东晋腐败混乱的官场日渐厌恶而隐居田园间,并在亲身躬耕之中亲近自然,亲近田园,完善了自己的人生之道,获得了对自然与生命更深刻的领悟。从而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具备深邃的人生哲学内涵,体现出作者极高的审美意识。诗人所流传后世的文字无不体现着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作品,把握其审美意识的渊源和流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魏晋美学史的地位进行评估,汲取其审美理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自我人格的完善均大有裨益。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差异
作者: 吕吉瑛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诗歌  自然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社会客体  精神境界  自然诗  差异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
全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田居》描述了陶渊明归返田园山林的思想、行动以及由此得到的惬意和坦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自然”一词在这里除了有顺应天然的意义外,更有跳出“樊笼”后重获自由的意味。诗人在《归去来兮辞序》中也解释了自己辞归田园的原因,是不愿违背率真的天性,口腹自役,造作伪饰。可以看出,陶诗中的“自然”概念源自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它不同于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指那种与世间万物本来面目一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那种“道法自然”(《老子》),“顺物自然”(《庄子》)的非功利的抱朴含真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自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期待为核心的善于本性天真和委运任化的观念。因此,在陶诗中,“天”往往是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表述。于外,是“天道”、“天运”、“天命”的客观存在;于内,是“乐天”,“顺化”和“任真”的生命取向。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作者: 饶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平淡自然  陶渊明  雄浑悲慨  人生美学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苏轼等等诗人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寻到陶渊明的影子。 人们赞颂陶渊明的为人、喜爱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其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人们都从中体味到了美的存在。诚然,陶渊明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没有直接阐述关于美的言论,但这不妨碍人们从中体悟到了他的美学观念。本文则试图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希望能为全面阐述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尽绵薄之力。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这种混乱的社会政治环境、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对陶渊明的社会美学及人生美学的形成都有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主要体现《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重点分析其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以及这种社会理想的形成。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陶渊明的...
陶渊明种菜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智慧(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王清铭 陶渊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
全文:文/王清铭 陶渊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现在是‘公务员热’,大学生的见面语都换成了‘今天你考公务员了吗’,人家很多博士、博士后考一个普通的公务员都难,谁会放下这金饭碗,去归园田居端泥饭碗?” 一天,他无意中听到衙役相互打招呼:“今天你种菜了吗?”还有几个衙役竟然在站班的时候睡着了,陶渊明本来想扣发他们的绩效工资,但一问方知,他们夜里都上网去QQ农场种菜去了,为了增加金币和经验值,他们守候在别人的农场田地偷菜,夜里起来很多回。更有甚者,一次,他的几个下属竟然在议论,任用干部应该从农场选拔,还发什么谬论:“种菜种得好,说明有头脑;种菜种得精,说明思路清;半夜偷菜忙,定是工作狂;种菜算得细,说明懂经济……” 衙门清闲,每天喝茶看报,再加上他本来就喜欢种菜,他在“全民种菜”的狂潮中能不湿鞋?他的诗人朋友在诗歌沙龙上也对他说:“老陶,开荒南野际,你也不用守拙归园田了,你写诗的间隙也到农场种点菜吧,好让我偷。” 陶渊明想:雅就是俗,俗就是雅,俗的最高境界就是雅。田园都可以入诗,为什么诗歌不能进入农场的田间菜畦呢? 于是他用“五柳先生”的网名进入了农场,开始了种菜生涯。不过,他把农场称作南野,农场后面的山叫做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农场里找不到豆苗,他就先种胡萝卜、白萝卜,然后等待收成。他想,如果能够升到四级,他就可以种土豆了,土豆也是豆。写“狗吠深巷中”的诗句时,他就想,如果有一千金币就好了,可以在农场养条狗了。 下次诗人沙龙的时候,大家“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不,是说种菜、偷菜。陶渊明这才明白:种菜也可以用来偷的。于是他加了很多好友,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加,他整夜守在农场前,觊觎的日光一直放在那些将要成熟的菜上。为了增加经验值,尽快升级,他什么草都除,什么虫子都捉。白天的案牍劳形、苦闷压抑在这种菜、偷菜的愉悦中一扫而光,他不由得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工作例会上,他总结发言,揉揉黑眼圈,灵光乍现,吟咏诗歌的嘴巴突然蹦出一句话:“工作如偷菜。”他不顾下属惊讶的表情,继续说:“偷菜是一种摸爬滚打、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感动得让人落泪的精神;偷菜是一种顽强与恶狗作斗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大无畏精神;偷菜是一种制定行动方案,做好时间安排,分秒不差,严格落实,让人肃然起敬的敬业精神……” 于是大家都知道陶县令喜欢种菜,更加明目张胆了,利用工作时间纷纷上网种菜、偷菜,他们调换了陶县令的话说:“偷菜如工作。”他们都忙着到农场除草,都忘了县衙已经长满荒草,他们忙着偷别人的菜,走门串户的小偷竟然偷到县衙里来了。偷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网上延伸到社会上,偷鸡摸狗,很多人都想不劳而获,于是县境内“偷窃成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消息传到陶渊明耳中的时候,他愣了很久,感慨地说:“人们说玩物丧志,还真的如此。种菜是娱乐,不小心就成了‘愚乐’了。很多时候,人的堕落不是有意识的,往往从无意中开始,等发觉时,已经陷得很深了……” 幡然悔悟的他写下《归去来兮辞》,踏上归家的路程,耕地、种菜、写诗,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全新生活。
朱元璋为何善待厨师/陶渊明的红颜知己
作者:暂无 来源:保健俱乐部·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睿雪 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自己的一大帮儿子为王,晋王拜辞风阳祖陵后,在去封国的路上,鞭笞他的厨师。洪武帝知道了后,怒斥晋王说,“你老子我戎马一生,对手下的将帅十分严格,可23年来唯独对自己的私人厨师没有斥责过。” 朱元璋为什么对将帅十分严厉,却善待厨师呢?这既可以作政治
全文:派出去化缘。化缘就是乞讨,只不过听起来文雅点。平常光景,乞讨的日子都不好过,何况是灾年。朱元璋在淮北大地上饱一顿、饥一顿地挨了三年,其间的辛酸苦辣难以尽。有一次,朱元璋已经几天没讨到吃的东西了,他强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