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陶渊明、谢灵运思想与诗风较论
作者:
黄菁芬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风 陶渊明 思想
描述: 所謂「詩言志」,詩除了表達出詩人的心聲,也是感情、思想的寄託。「思想」,是一種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而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言行有決定性或主導的作用。思想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純真的思想,可使行為正確並培養出嶄新的生命力。但思想之於人並非全然不變,一個思想家一生中隨著時間的改變、人生歷練及
全文: 所謂「詩言志」,詩除了表達出詩人的心聲,也是感情、思想的寄託。「思想」,是一種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而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言行有決定性或主導的作用。思想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純真的思想,可使行為正確並培養出嶄新的生命力。但思想之於人並非全然不變,一個思想家一生中隨著時間的改變、人生歷練及某些因素,思想也會跟著改變。可由儒入道亦可由道入儒或由釋入儒,甚至儒釋道三家思想兼具,這是極自然的。而不同的思想,若能互相調適,則可相容互補。 《文心雕龍、時序》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任何一個時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其思想、創作莫不受到當代時間、空間的影響。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魏晉時期,不斷發生崩潰與重建的疑惑。在思想方面,兩漢儒學已成非主流,相尋而上的是道家玄學的興起、群體意識的崩塌和個人意識的覺醒,文人思想呈現劃時代的自覺與創新。陶淵明、謝靈運身處於這樣一個混亂、權力鬥爭、玄學興盛的時代,連最基本的安身立命也遭到撼動。衣冠士族感傷亂離,興起了生命漂泊、人生如寄之感。道家的道體思想給予人們一種永恆的啟示,老莊之學風靡一時,影響到當時的思想家及文學家。陶、謝在困頓失意中,以老莊思想解其惑、抒其情,將思想流露於作品之中。雖然在兩人作品中蘊含不少道家思想,但陶、謝思想並非只是單一的歸向於那一家、那一派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相容並蓄。思想的匯合,構成高超的人格;思想之豐富形成陶謝作品不朽。儒、釋、道三家思想並存而不悖,使陶謝在人格與文學創作上綻放光芒。 歷來對於陶、謝其人其詩之研究,至今未嘗消歇,各類相關研究論文,紛出並陳;各抒所見。不論在考據、詮釋、鑑賞各方面都有嶄新的成果。對於陶謝思想的相關論述亦不少,但卻鮮少將陶、謝兩人思想相提並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下,進一步探討陶、謝所處的時代氛圍對兩人思想所產生之衝擊及影響,進而分析、統合兩人作品中所蘊含的複雜思想內涵。為陶、謝研究提供新的思維及方向。全文計七章: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旨趣。第二章<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時代背景>:概述晉宋時代政治、社會、學術思想。第三章<陶淵明之生平及其思想>:從陶淵明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第四章<謝靈運之生平及其思想>:從謝靈運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第五章<田園詩宗陶淵明與山水詩祖謝靈運思想與詩風比較>:兩人雖身處於同一個時代,但其性情、寫作題材卻有異。本章主要探討兩家在思想、詩歌藝術及歸隱的異同。第六章<陶謝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陶謝」千古並稱,二人形跡各異,詩風懸殊,創作成就也有高下之分,但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山水詩卻深刻影響了後世。本章總結兩位作家及其作品、思想對後世的影響。第七章<結論>:對全文作一個總結,提出心得及看法。
论 陶渊明的“入佛”及对诗歌的影响
作者:
杨静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学观 理趣 诗歌风格 陶渊明 入佛
描述: 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陶渊明的研究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他的思想创作,人品和诗品,田园诗以及其他诗,无不成为研究者涉足的领域.但在他与佛教的关系,究竟是“入佛”还是“摒佛”的问题上,却一直有着争议。笔者运用翔实的材料,力图从不同于前人的新的角度人手,论证了陶渊明
全文: 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陶渊明的研究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他的思想创作,人品和诗品,田园诗以及其他诗,无不成为研究者涉足的领域.但在他与佛教的关系,究竟是“入佛”还是“摒佛”的问题上,却一直有着争议。笔者运用翔实的材料,力图从不同于前人的新的角度人手,论证了陶渊明入佛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佛”对其诗歌风格的影响。
化解儒、道思想的冲突--郭象、陶渊明合论
作者:
许静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教自然之辨 新自然说 独化论
描述: 众所周知,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支奇葩。前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长期居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的统治地位,崇仁义、明教化是儒家基本原则,其基本精神和特质可以用人文主义加以概括。……
全文: 众所周知,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支奇葩。前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长期居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的统治地位,崇仁义、明教化是儒家基本原则,其基本精神和特质可以用人文主义加以概括。……
诗与生命的自然本真:论 陶渊明和他的诗
作者:
孙赫男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格 文化成因 人格 自然
描述: Tao Yuanming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edestrian and natural style of his poems with his noble and unsullied, forthr
全文: Tao Yuanming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edestrian and natural style of his poems with his noble and unsullied, forthright and sincere scholar character made a well—known poet together.|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那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连同他那高洁率真的文化品格共同铸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诗人。
论 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曹林娣 来源: 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全文: 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
论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经·东山》的谋篇特点
作者:
丁克辉 来源: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
全文: 《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归隐不久写的,文中着力描绘他由迷途折回,弃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及回家的
士庶关系视角中的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夏靖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庶族 陶渊明 思想 士族
描述: 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风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 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
全文: 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 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想家,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下探讨陶渊明的思想十分有意义。本文第一章交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朝鲜朝时期的时调、歌辞为中心
作者:
李红梅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朝鲜朝 古典诗歌 意象 接受
描述: 本文选取朝鲜朝国语诗歌—时调与歌辞,从中研究朝鲜朝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影响。本文是在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中进行深层分析,阐发朝鲜朝国语诗歌中陶渊明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项研究将对陶渊明研究与朝鲜朝国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比较 文学形象学研究法
全文: 国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比较 文学形象学研究法等批评方法。 陶渊明(365年—427年)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报效国家的治国志向
大隐的缺席——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新释
作者:
卞东波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中国历史 陶渊明 魏晋名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说新语》
描述: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风流宝鉴”(冯友兰先生《论 风流》中语,见《三松堂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多从某一方面体现了魏晋名士风流,而进入《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某人在魏晋时期的影响。《世说新语》记载的是汉末至晋末二百多年的士林风流,记载的最末一个名士为谢
全文: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风流宝鉴”(冯友兰先生《论 风流》中语,见《三松堂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多从某一方面体现了魏晋名士风流,而进入《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
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
马丽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情怀 元曲 陶渊明
描述: 本文主要立足于元曲中有关陶渊明的作品,运用比较 分析的方法研讨陶渊明形象的题材来源,并且结合元代诗歌的相关作品来审视元代文人眼中的陶渊明形象,进一步探究元代文人避世的深层历史原因及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 、通过分析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来探析作品内容题材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全文: 本文主要立足于元曲中有关陶渊明的作品,运用比较 分析的方法研讨陶渊明形象的题材来源,并且结合元代诗歌的相关作品来审视元代文人眼中的陶渊明形象,进一步探究元代文人避世的深层历史原因及意义。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