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心理痛苦的最终解脱:陶渊明后期田园诗探究
作者: 武宏璞 高申平  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刘裕  嬗变  悲慨 
描述:刘裕幽安帝而立恭帝,引发了陶渊明人生悲苦的不可抑制。恰由此始,陶渊明开始了"物我冥一"的人生境界的嬗变。随着对刘宋政权的默然肯定,再加上诗人年岁的衰老、身体的病弱,逐渐地消褪着"先师遗训"的"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结,最终从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
全文:刘裕幽安帝而立恭帝,引发了陶渊明人生悲苦的不可抑制。恰由此始,陶渊明开始了"物我冥一"的人生境界的嬗变。随着对刘宋政权的默然肯定,再加上诗人年岁的衰老、身体的病弱,逐渐地消褪着"先师遗训"的"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结,最终从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
魏晋的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作者: 朱秋萍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魏晋 
描述: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辞》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佛道的回归。
全文: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辞》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佛道的回归。
魏晋的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作者: 朱秋萍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魏晋 
描述: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辞》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佛道的回归。
全文: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辞》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佛道的回归。
“真”之诉求下陶渊明难以超越的平淡自然之美
作者: 赵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求真  平淡自然  陶渊明 
描述:在魏晋的大分裂,大动荡,大混战的年代,上层建筑的分崩离析打破了人民意识中种种禁锢,张扬个性与追求"自然"成为魏晋士人彰显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旨。本文旨在探讨陶渊明在魏晋时代的所创造的难以超越的平淡自然之美。
全文:在魏晋的大分裂,大动荡,大混战的年代,上层建筑的分崩离析打破了人民意识中种种禁锢,张扬个性与追求"自然"成为魏晋士人彰显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旨。本文旨在探讨陶渊明在魏晋时代的所创造的难以超越的平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文学本原观探源
作者: 高春燕  来源: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意象  情志  诗学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诗意象的分类梳理,从意象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的性情。并阶段性的理清了中国诗学的演化轨迹,从文学本原上看,陶诗意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学从"诗言志""诗言情性"的转变。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诗意象的分类梳理,从意象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的性情。并阶段性的理清了中国诗学的演化轨迹,从文学本原上看,陶诗意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学从"诗言志""诗言情性"的转变。
陶渊明为何不能做一个“龙舟舵手”?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晓明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书评,批评著名日本学者冈村繁教授的《陶渊明新论》。他的新论新在哪里呢?概括而言,《新论》的主要观点是:揭发陶渊明身上“隐蔽着的世俗性”。具体而言,即:背信弃义(五次出仕的反复)、攀附权贵(高官乞求)、渴望世俗声名、自我中心、极端利己主义(归隐与出仕的原因)、任性(无原则
全文:胡晓明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书评,批评著名日本学者冈村繁教授的《陶渊明新论》。他的新论新在哪里呢?概括而言,《新论》的主要观点是:揭发陶渊明身上“隐蔽着的世俗性”。具体而言,即:背信弃义(五次出仕的反复)、攀附权贵(高官乞求)、渴望世俗声名、自我中心、极端利己主义(归隐与出仕的原因)、任性(无原则
探寻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
作者:暂无 来源: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范亚湘苏铁生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全文:范亚湘苏铁生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男子称找到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
作者:暂无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不尽其然。”
全文: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不尽其然。”
猛志固常在——从《咏荆轲》中看陶渊明的济世热情
作者: 程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济世热情  陶渊明  《咏荆轲》 
描述:陶渊明一被视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代表,他那种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气节和平淡静穆、恬淡自然的诗风也历来备受推崇.但是,究竟如何全面认识、评价陶渊明其人其诗,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其咏怀
全文:陶渊明一被视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代表,他那种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气节和平淡静穆、恬淡自然的诗风也历来备受推崇.但是,究竟如何全面认识、评价陶渊明其人其诗,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其咏怀
苏轼诗歌创作对陶渊明理念的渗透
作者: 徐雅静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渗透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苏轼 
描述:本文主要是从高中诗歌学习的角度分析了陶渊明理念对苏轼创作诗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分析苏轼诗歌作品的思想意义以及题材情感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探讨苏轼诗歌和陶渊明理念之间存在的渗透关系。
全文:本文主要是从高中诗歌学习的角度分析了陶渊明理念对苏轼创作诗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分析苏轼诗歌作品的思想意义以及题材情感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探讨苏轼诗歌和陶渊明理念之间存在的渗透关系。
上页 1 2 3 ... 13 14 15 ... 52 53 5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