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全2册
作者: 苏轼  来源: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卷,宋苏轼着。爲苏轼晚年谪居海南时所作追和陶渊明诗诗集。其实,苏东坡爱好陶渊明诗,不仅因爲喜好陶诗闲散飘逸的韵味,则是由于仰慕他的爲人,更是因爲苏轼本人与陶渊明有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有感而作。其云“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爲人,实有感焉。”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年),晋
全文:《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卷,宋苏轼着。爲苏轼晚年谪居海南时所作追和陶渊明诗诗集。其实,苏东坡爱好陶渊明诗,不仅因爲喜好陶诗闲散飘逸的韵味,则是由于仰慕他的爲人,更是因爲苏轼本人与陶渊明有极其相似
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诗的自然观比较
作者: 张娜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  自然  矛盾  和谐 
描述:中西方在自然观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自然万物是主体的外化,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冥合。西方人在文明进程中强调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感,自然与个体无法达于圆融和谐。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两位诗人有着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生之旅与解脱之路,他们的共鸣基于相似的生命
全文:。陶诗所体现的逸世高情深刻影响了后代诗人,也在中华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中西方不同的社会风貌及哲学思潮背景之下,狄金森与陶渊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归途,陶渊明在平淡质朴的自然中获得人生的自在与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作者: 陈颂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隐者  隐逸  比较研究  自然  意象 
描述:中西隐逸文化具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存在价值,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生命意义方面。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宗”,艾米丽·狄金森被称为“白衣修女”,两位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会面
全文:中西隐逸文化具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存在价值,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生命意义方面。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宗”,艾米丽·狄金森被称为“白衣修女”,两位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会面
品陶渊明的“酒”“善”与“真”
作者: 杜智国  来源:牡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不苟合  孟嘉  荣悴  壶觞  社会动乱  曾皙  任真自得  七贤  抱朴含真  鸡黍 
描述:陶渊明一生跌宕起伏,他慨叹人生,生活的经历让他明白,世间万物不能永恒存在,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生命不常有,富贵不由人;他知道人有智慧,但寿命终有完结,不如随"性"而安;面对人生的磨难,他提出多种对策,一种是"借酒消愁",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们看到了酒中的陶渊明;还有一种是"立善",人在世时可能是有
全文:对策,一种是"借酒消愁",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们看到了酒中的陶渊明;还有一种是"立善",人在世时可能是有万种磨难,一味借酒凡力来麻痹自身始终不是良策,故,只有"立善",以遗万世芳名,才不会徒劳受苦难刑,
论陶渊明家园意识的内蕴
作者: 李永建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田园  陶渊明  死亡  家园意识  真意 
描述: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归家情结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诗文所构建、心灵向往归依的家,是一个多层、多面的立体存在:自然的田园、农耕的生产方式、适意的生存状态和背依其上的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构成了田园之家;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
全文: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归家情结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诗文所构建、心灵向往归依的家,是一个多层、多面的立体存在:自然的田园、农耕的生产方式、适意的生存状态和背依其上的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构成了田园之家;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之家;死前自挽自祭的先行到死的通透,纵浪大化的洒脱,托体同山阿的肃穆,永归本宅的坦然,一起组成了死亡之家;用语言符码构建作为心灵的依托的语言之家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在前人的诗文中寻找到的家,一个是自己在诗文中独创的家。这是陶渊明独立建构而又个性独具的家园,同时它又是属于今人、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家园,有着极强的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的田园环境——浅析陶渊明诗中的和谐思想
作者: 梁学翠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思想  诗歌  田园环境  陶渊明 
描述:也与他的性格平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实践的陶冶。在陶诗中大量使用移情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物我、人我
全文:在晋宋之际的文人当中,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是非常丰富的。他通过叙写自我、人事和自然景物,表现了他对和谐生活的追求。陶渊明注重在诗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之间的和谐,虽然与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关,同时也与他的性格平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实践的陶冶。在陶诗中大量使用移情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物我、人我之间的互感互知互乐,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和谐农居生活世界。
自然语境下的陶渊明与当代人
作者: 常如瑜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幽灵》用五个部分完成了精神的回归之旅:从探讨人与自然的元问题开始,历经哲学、文学的较量,穿过尘封的历史,最终再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亘古未变的问题,并对人类生存的现状以及未来提出了某种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
全文: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寻求解决途。
自然语境下的陶渊明与当代人——评鲁枢元先生新作《陶渊明的幽灵》
作者: 常如瑜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枢元  《陶渊明的幽灵》  自然 
描述:《陶渊明的幽灵》用五个部分完成了精神的回归之旅:从探讨人与自然的元问题开始,历经哲学、文学的较量,穿过尘封的历史,最终再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亘古未变的问题,并对人类生存的现状以及未来提出了某种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
全文:可能性。该书力图超越单纯的、对现状的批评,注目于未来,站在整个自然甚至宇宙的高度上来关照人类世界,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寻求解决途。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人的所见所想,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持续的战乱和朝代的更替使“末日”思想趁势而入,这与历史上许多黑暗时期一样: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慌,于是人们开始寄托于美好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饶艳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隐逸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其一生中创作了诸多优秀诗篇,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将归隐生活和诗歌创作相结合的诗人。诗人一生三仕三隐,至四十一岁彻底归隐田园。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可谓诗意人生的写照,其亲事农耕,寄情于诗酒,在诗歌的世界中构建诗性的精神城堡,为后代文人提供了一种生活范式和精神模式。陶渊明的
全文:亲事农耕,寄情于诗酒,在诗歌的世界中构建诗性的精神城堡,为后代文人提供了一种生活范式和精神模式。陶渊明的归隐成就了他的诗章,而其诗又使这种归隐尽显情趣和耐人寻味之意境,在陶诗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所悟的人生真意,以及其淡泊致远的精神境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