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自我意识与亲友意识的纠缠——解读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作者: 荣海涛  来源: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道路  自我意识  解读  亲友意识 
描述:陶渊明的自我意识是非常明显的,即亲田园、远官场;固穷守节、不慕名利;淡看生死、委运任化。亲友意识则与陶渊明的自我意识相悖。在彻底归隐田园之前,陶渊明的思想深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我意识和亲友意识的交战。身处亲友之间时,思考问题往往会受到亲友的干扰,亲友意识容易在交战占上风,陶渊明便一次次出仕;
全文:的交战。身处亲友之间时,思考问题往往会受到亲友的干扰,亲友意识容易在交战占上风,陶渊明便一次次出仕;出外为官,远离亲友,在思考问题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自我意识又容易占上风,陶渊明便从官场一次次回归田园。亲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互相纠缠斗争影响着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最终决定了陶渊明的人生。
陶渊明的性情说
作者: 周广友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性情  陶渊明  儒家 
描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一种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它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全面而深刻,陶渊明对后世后人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
全文: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一条途径。因此,性情论是陶渊明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动荡、学术活跃的魏晋时期
陶渊明《饮酒》诗系年考辨
作者: 孔德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陶渊明  义熙  十四年 
描述: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系年,说法大致有五:元兴二年癸卯说、元兴三年甲辰说、义熙十年甲寅说、义熙二年丙午说、义熙十二三年说。笔者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另提一说,即义熙十四年戊午说。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从陶渊明于义熙元年乙巳辞官奔程氏妹丧,次年返园田算起,一纪后当是义熙十四年戊午;二、其所饮“名酒”当是官
全文: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系年,说法大致有五:元兴二年癸卯说、元兴三年甲辰说、义熙十年甲寅说、义熙二年丙午说、义熙十二三年说。笔者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另提一说,即义熙十四年戊午说。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从陶渊明于义熙元年乙巳辞官奔程氏妹丧,次年返园田算起,一纪后当是义熙十四年戊午;二、其所饮“名酒”当是官人所送,而王弘恰于义熙十四年任江州刺史;三、诗中许多内容与刘裕称“宋王”及废安帝立恭帝事相合,而此事亦发生在义熙十四年。
宋代杜甫接受的文化阐释:以杜甫与韩愈、李白、陶渊明宋代接受之比较为中心
作者: 梁桂芳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接受  宋代文化  理性化  道德化  休闲化 
描述:文化范型的整合与转变。在这一整合过程,韩愈、李白也曾成为宋人的备选对象,但他们最终没能通过宋代文化道德
全文:文化范型的整合与转变。在这一整合过程,韩愈、李白也曾成为宋人的备选对象,但他们最终没能通过宋代文化道德化、理性化等考量标准,而只有杜甫契合了宋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核。陶渊明作为宋代休闲文化的典范,取得了和杜甫并称的资格,但他提供的生活模式只是宋代儒道互补文化模式下的一种补充。杜甫才是宋代文化的主要典范。
试论陶渊明的诗意栖居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彭晓芸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闲趣  崇陶    固穷  现代意义  陶渊明  逍遥  诗意栖居 
描述:陶渊明诗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本文拟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通过梳理“居”的文化渊源,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呈示出陶渊明糅合儒家“君子固穷”和道家“逍遥”以形成的“闲”的诗意栖居形式。 陶渊明的审美栖居,既有“身体之居”,也就是他的居住美学,又有“心灵之居”,也
全文:”的诗意栖居形式。 陶渊明的审美栖居,既有“身体之居”,也就是他的居住美学,又有“心灵之居”,也就是他在自然天成的写作风格,用他的诗,构造了一个供心灵安栖的纯美的世界。纵观渊明诗文,处处流露
苏轼对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发现”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现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来探讨他的审美观,并进而评估它在魏晋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四个方
全文:陶渊明平淡美学思想的开掘。苏轼提出“枯淡”说来阐释平淡美的内涵,并将平淡美的源头推到了陶渊明。苏轼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剖析,揭示了“平淡”不是淡薄无味,而是“似淡而实美”、“外枯膏”,这是很难达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