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生存困境分析
作者: 马超 魏超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武帝  士不遇  园田居  东晋  困境分析  生存  用世精神  质性自然  陶渊明  道法自然 
描述:东晋孝武帝十八年(393年)至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历经十三载仕隐交替的生涯,从此征召不就,没身未仕。乍看来,陶渊明自始至终无意于仕宦。《归园田居》其一中他说:少无适俗韵,本爱丘山,暗示他归隐山林正是夙愿。
全文:东晋孝武帝十八年(393年)至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历经十三载仕隐交替的生涯,从此征召不就,没身未仕。乍看来,陶渊明自始至终无意于仕宦。《归园田居》其一中他说:少无适俗韵,本爱丘山,暗示他归隐山林正是夙愿。
《陶渊明集》重言词研究
作者: 侯凯华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叠词  叠音  《陶渊明集》  重言词 
描述:《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情况复杂,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定量、定性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从词类、形式和语法功能方面对其重言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说。
全文:《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情况复杂,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定量、定性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从词类、形式和语法功能方面对其重言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说。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归隐境界
作者: 宋云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人格重塑  精神涅槃  陶渊明 
描述:是集中反映陶渊明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冲淡、平和的笔调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的身隐.陶渊明的归隐超越了归隐本身,是人格的重塑和精神的涅榘,提升了人们对文人归隐生活的认识.
全文:是集中反映陶渊明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冲淡、平和的笔调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的身隐.陶渊明的归隐超越了归隐本身,是人格的重塑和精神的涅榘,提升了人们对文人归隐生活的认识.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归隐境界
作者: 宋云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人格重塑  精神涅槃  陶渊明 
描述:《归园田居》是集中反映陶渊明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冲淡、平和的笔调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的身隐。陶渊明的归隐超越了归隐本身,是人格的重塑和精神的涅槃,提升了人们对文人归隐生活的认识。
全文:《归园田居》是集中反映陶渊明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冲淡、平和的笔调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的身隐。陶渊明的归隐超越了归隐本身,是人格的重塑和精神的涅槃,提升了人们对文人归隐生活的认识。
论陶渊明诗文创作对文学“自娱”功能的回归
作者: 张婧 张蕾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娱  陶渊明  诗文创作 
描述:文学自娱功能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特性。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酣觞赋诗,以乐其志,言其赋诗著文与饮酒相同,而不是为了荣利得失。这种说法虽非首创,但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文:文学自娱功能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特性。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酣觞赋诗,以乐其志,言其赋诗著文与饮酒相同,而不是为了荣利得失。这种说法虽非首创,但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陶渊明集》异文问题之我见(上):兼评田晓菲《尘几录》
作者: 龚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集》手抄本  《陶集》异文 
描述: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并不妥当。
全文: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并不妥当。
“处”与“出”:陶渊明和谢灵运之比较
作者: 张淑焕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处”  陶渊明  “出”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论题中热点的话题,陶谢的比较也是古已有之的话题,一方面因为陶谢生活的时代接近,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都由晋入宋,且在刘宋历经武帝、少帝、文帝三朝而卒于永嘉年间的诗人;另一方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分别作为我国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的代表和奠基人,在
全文:的影响。正文共分四章:第1章先说明了在陶谢的比较研究中引入“出”、“处”这一文学主题的原因,并对陶谢之前一段时期“出”、“处”这一文学主题在士人群体中的演进情况做了梳理,接着对陶渊明“处”之一端的生存状态
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审美化生存
作者: 黄晓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化生存  《饮酒·其五》 
描述: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达到
全文: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达到了精神的超越,追求生存的本真与澄明,真正实现了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对于今天人们实现审美化生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审美化生存
作者: 黄晓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审美化生存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陶渊明可谓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追求的典范。这突出体现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以其诗作《饮酒其五》为窗口,可探析陶渊明的诗意人生,体悟他的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却与尘俗保持了心理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
全文:保持了心理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达到了精神的超越,追求生存的本真与澄明,真正实现了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对于今天人们实现审美化生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试论古文教学中情景交融之探究与迁移:以陶渊明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为例
作者: 张玉平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拓展  情景交融  陶渊明  缘诗探径 
描述:《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赋中的经典之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细节的再现和风轻云淡、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诗意生存,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情怀。文章意在以妙景栖情为视角,探究文本清水出芙蓉
全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赋中的经典之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细节的再现和风轻云淡、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22 23 2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