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清悠淡永 词彩精拔——浅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
作者:
李德亚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生活态度 后世影响 《饮酒》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文学史 词彩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那敢于蔑视权贵、不屈从流俗的高尚品德,洁身守志、严肃率真的生活态度,平淡纯美、清峻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颇大。组诗《饮酒》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那敢于蔑视权贵、不屈从流俗的高尚品德,洁身守志、严肃率真的生活态度,平淡纯美、清峻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颇大。组诗《饮酒》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从诗文看陶渊明和王绩的隐逸之别
-
作者:
江艺萌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和王绩作为隐逸诗人的代表,有着类似的人生态度和诗歌追求。从他们诗文的对比中归结出二者在隐逸的目的和隐逸后生活方式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与黑暗现实的决裂,而王绩的归隐则是对现实的逃避。
-
全文:陶渊明和王绩作为隐逸诗人的代表,有着类似的人生态度和诗歌追求。从他们诗文的对比中归结出二者在隐逸的目的和隐逸后生活方式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与黑暗现实的决裂,而王绩的归隐则是对现实的逃避。
-
陶渊明生死观漫议:读陶札记之八
-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立善 陶渊明 挽歌诗 怕死 委运任化 玄学 漫议 札记 魏晋士人
-
描述: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又不放弃主观的努力。 “恐惧”论者说陶渊明“害怕死”,“超脱”论者说他对生死“了无挂碍”,“并存”论者
-
全文: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
-
从陶渊明家训诗文看其舐犊之情
-
作者:
闫续瑞 杨茂文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舐犊之情 陶渊明 家训诗文
-
描述:陶渊明的《命子》、《责子》和《与子俨等疏》是魏晋时期家训诗文中的名篇,这三篇诗文从历时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父亲对待诸子教育态度和情感上的变化。《命子》中诗人借祖上功德勉励长子,对长子抱有
-
全文:陶渊明的《命子》、《责子》和《与子俨等疏》是魏晋时期家训诗文中的名篇,这三篇诗文从历时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父亲对待诸子教育态度和情感上的变化。《命子》中诗人借祖上功德勉励长子,对长子抱有
-
一个自然 两种文化--陶渊明与华滋华斯自然观比较
-
作者:
李增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美学特征 《归园田居·其一》 两种文化 自然观 陶渊明 文化背景 理想人格 社会客体 自然客体
-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作为东西方自然诗人的宗师几乎走了同一条人生之路:社会──自然,以摆脱社会生活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尽管两人都走进同一自然,怀着同一目的,但由于各自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一个想把主体融入自然客体之中,消灭主客体界限,以缓和内心的痛苦;一个想把主体置入自然之
-
全文:自然的不同态度:一个想把主体融入自然客体之中,消灭主客体界限,以缓和内心的痛苦;一个想把主体置入自然之中,去确认,去张扬,以渲泄内心的痛苦。这种不同的态度既取决于不同的文化,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美学特征。
-
浅谈陶渊明的归隐——由《归去来兮辞》想到的
-
作者:
单雪娇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处世态度 《归去来兮辞》 田园生活 中国古代文人 安之若命 魏晋玄学 精神归宿 穷则 不可奈何
-
描述:“归隐”和“入世”是相对的,“隐”和“仕”都是一种处世态度。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陶渊明身上有很深儒家,道家和魏晋玄学的烙印。因此,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文人内心有归隐之意,心系田园生活,但是身体却深陷官场污浊之中,能真正远离官场闹市、隐身田园,并能
-
全文:“归隐”和“入世”是相对的,“隐”和“仕”都是一种处世态度。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陶渊明身上有很深儒家,道家和魏晋玄学的烙印。因此,中国古代有
-
顾随论陶渊明杜甫之比较
-
作者:
李允霖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顾随 杜甫 陶渊明
-
描述:顾随《诗词讲记》乃当年顾老先生上课讲诗词的笔记整理,分总论、分论和具体说作家作品。内容较为零散,老先生深厚的学识功力却展现无遗。顾老先生书中旁征博引、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且有个人的主观态度与见解。其中
-
全文:顾随《诗词讲记》乃当年顾老先生上课讲诗词的笔记整理,分总论、分论和具体说作家作品。内容较为零散,老先生深厚的学识功力却展现无遗。顾老先生书中旁征博引、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且有个人的主观态度与见解。其中
-
周敦颐缘何批判陶渊明
-
作者:
李西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百年前 《饮酒》 荣利 人生态度 隐者 逃跑主义 归去来辞 清香扑鼻 《爱莲说》 推论出
-
描述:我们赞美一千五百年前的陶渊明的峻洁人格,赞美九百年前的周敦颐的峻洁人格,但是据此我们推论出,周敦颐对600年前的陶渊明也是景仰和赞美的,那就错了。事实上,周敦颐和陶渊明不是同道人,周敦颐对陶渊明颇不以为意,他在《爱莲说》中点明批评了陶渊明,批评他消极遁世的逃跑主义人生态度。周敦颐和陶渊明都追求高洁、
-
全文:以为意,他在《爱莲说》中点明批评了陶渊明,批评他消极遁世的逃跑主义人生态度。周敦颐和陶渊明都追求高洁、伟岸、独立的人格,但在追求的方式上却有了分歧。陶渊明是极端的出世者,认为要保持独立人格就必须远离官场
-
论邓辅纶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覃婷婷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邓辅纶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邓辅纶对陶渊明的接受是有过程的,以咸丰十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邓辅纶诗学选体、文追汉晋博采众长,缺少认同陶渊明生活态度及思想的契机与心态,关注的是兼济救世的理想,抒发纵横用事的慷慨。后期
-
全文:邓辅纶对陶渊明的接受是有过程的,以咸丰十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邓辅纶诗学选体、文追汉晋博采众长,缺少认同陶渊明生活态度及思想的契机与心态,关注的是兼济救世的理想,抒发纵横用事的慷慨。后期
-
陶渊明诗文中的矛盾心结解析
-
作者:
毋燕燕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矛盾心结 安贫乐道
-
描述:高深的文化修养平息内心深处的层层波澜,以乐观放达的生活态度使生命中的各种矛盾达到高度和谐,成就了超然旷达
-
全文:高深的文化修养平息内心深处的层层波澜,以乐观放达的生活态度使生命中的各种矛盾达到高度和谐,成就了超然旷达的生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