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诗意的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化生存思想及其思想渊源
作者: 谭道崎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风度  诗意栖居  艺术化生存 
描述: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
全文: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艺术化、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发展脉络划分出老庄初创期、魏晋形成期、陶渊明成熟期三个阶段,对于三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探索,总结出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及最终的实现方式,通过重新阐释古典智慧能对当代生态问题作出补益。
桃花源记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       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全文:‍‍       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诗经》《庄子》与陶渊明的幽默论
作者: 苗慧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庄子》  幽默  《诗经》  《陶渊明集》 
描述: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幽默与讽刺、滑稽的同异辨析,对幽默的内涵做出基本界定,总结出喜剧性、悲剧性和崇高性是幽默必须同时具备的,三者所占比重又决定了幽默的高下层次。以下三章选择《诗经》、《庄子》、《陶渊明集》这三个极能体现幽默精神的文本,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幽默风格。希望通过对唐前幽默风格地梳理,以加
全文:,对矛盾的处境有批判也有和解、有悲悯也有无奈、有自怜也有自傲,于是能在自嘲自解的动态平衡中“使灰色暗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陶渊明是“末成熟的幽默之大诗人”,我国的幽默
试论陶渊明的乐土情结
作者: 王友文  来源: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成阶段  桃源  《归去来兮辞》  理想社会  天道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晚年创作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彼岸世界 
描述:陶渊明晚年创作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历代各家议论,仁智互见,纷纭杂陈。陶渊明构想的那个“桃源社会”,无疑是产生这一巨大魅力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人们对“桃花源理想”产生的本源尤为注目,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桃源理想的产生,决不是“向壁虚构,凭
全文:陶渊明晚年创作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历代各家议论,仁智互见,纷纭杂陈。陶渊明构想的那个“桃源社会”,无疑是产生这一巨大魅力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人们对“桃花源理想”产生的本源尤为注目,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桃源理想的产生,决不是“向壁虚构,凭空臆造”的结果,而是渊源有自,有迹可求的。有人认为,它是在儒道理想与“无君论”的基础上参悟的;有人主张,它是陶渊明从躬耕实践、劳动甘苦中萌发、提炼出来的。当然,这些议论都是卓有见地的,正确的。但是若仅止于此,则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在引发桃源理想的诸多因素中,还有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未被论及,或稍有所涉却语焉不详,那就是陶渊明向往乐土的情结。忽略了这一点,对桃源理想的探究就不可能追本溯源,觅得真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探讨寻绎一番。 纵览现存的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我们发现,乐土情结不但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始终搏动在他的心海中,令他梦牵魂绕,如痴如醉。大体说来,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生成、发展和定型。 一、追慕上古的生成阶段。29岁以前的陶渊明正处在东晋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期,他
陶渊明诗文的生命体验
作者: 金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文  生命体验  生命诗学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是作者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本文试图以新锐的眼光,穿透文学与作家潜意识的内在关系,强调文学是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写照和生命体验的结晶。在陶渊明一生历程中,对贫困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是作者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本文试图以新锐的眼光,穿透文学与作家潜意识的内在关系,强调文学是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写照和生命体验的结晶。在陶渊明一生历程中,对贫困的体验、对自然的体验、对爱情的体验、对亲情的体验、对友情的体验、对生死的体验,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生命体验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最关键的东西,是陶渊明个性特色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至情至性、本色率真、品性高洁之士;他既是诗人,是作家,也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哲人。他的诗文创作不仅反映了东晋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面影,更主要的是展示了他的心灵世界,记载了他对自身生命存在的种种感受体验以及对生命行将消亡的深刻思辨,表达了他对人生问题的敏锐关注与哲学思考。
酉阳对话陶渊明
作者: 唐宋元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美的面前缴械投降的确是一种幸福。 从成都出发,在高速公路上尽情狂奔,时而小憩,至酉阳,已过去整整8个小时。说实话,有点累,有点乏,但兴致很高。县委县府的欢迎宴会之后,不是就寝,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作“秉烛”之游——当然,所谓秉烛,不过是借用而已。踏着街灯,我们不知不觉便来到桃花源广场,见许多男
全文:在美的面前缴械投降的确是一种幸福。 从成都出发,在高速公路上尽情狂奔,时而小憩,至酉阳,已过去整整8个小时。说实话,有点累,有点乏,但兴致很高。县委县府的欢迎宴会之后,不是就寝,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作“秉烛”之游——当然,所谓秉烛,不过是借用而已。踏着街灯,我们不知不觉便来到桃花源广场,见许多男女老少在跳他们已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舞蹈摆手舞,颇受感染,技痒难熬,混迹其间,依样画瓢,不求形似,只求尽兴,竟舞出一身毛毛汗。正希望来点小风,便有浸浸润润的一片凉意透过夜色袭来。来自何处?举头一望,一道高耸宽广的石壁,于青黛的苍茫之中突围出来,看得不甚清楚,也不需要看得那么清楚,只感到它们犹如一万个史泰龙和一万个施瓦辛格列队于前,在卡拉扬和小泽征尔的联棒指挥下合唱贝多芬的《欢乐颂》。初来乍到,不知就里,石壁就石壁吧,纵是万山齐赴,也只好留待明日再来观阵了。就是这一懒人之思,让我与夜的桃花源失之交臂。是桃花源呀,但这时我并不知道,自以为是地认为是桃花园,怎么也不会与魏晋风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联系起来。不过,石壁那朦朦胧胧中的厚重与坚硬、浑沌与苍莽、袒露与含蓄、瘦健与丰腴,已经让我的情感之弦铿然作响,发出了一个帕瓦罗蒂的“海C”。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作者: 刘春云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世界  诗人  田园生活  劳动人民  陶渊明  田园诗  淳朴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 文章第一段交代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留下的遗产
作者: 陈百川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九江市  五斗米  桃花源记  江州祭酒  饮酒  陶渊明  彭泽县  田园诗人  十三年 
描述:国人不知陶渊明者大概极少,真知陶渊明者却也不多。知者,知其名声极大;不知者,他为何有这么大的名声。说起陶渊明其人其事,实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功,而尽是些琐碎的小事,诸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赋《归去来兮辞》、著《桃花源记》,喜饮酒、其诗酒味浓郁,爱菊花、或被尊为菊花之神……然而
全文:国人不知陶渊明者大概极少,真知陶渊明者却也不多。知者,知其名声极大;不知者,他为何有这么大的名声。说起陶渊明其人其事,实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功,而尽是些琐碎的小事,诸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赋《归去来兮辞》、著《桃花源记》,喜饮酒、其诗酒味浓郁,爱菊花、或被尊为菊花之神……然而也正是缘于这些琐事,陶渊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被称作六朝名士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被推作与屈原、杜甫并立的三大文学家,被看作中国隐士的典范。这是引人深思、予人启示的。质而言之,陶渊明留给后世的遗产,衡以中国古人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则不在其功,而在其德与其言。借用宋儒陆九渊的话,“人不可依草附木”,有了依附,其人格价值便不会出色;即便依附于事功,也是如此。若陶渊明者,其纯粹的精神与人格,较之掺杂了时代、地位、机缘、遭遇等等的事功,更加使人向往,令人崇拜。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世称靖节先生,365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历任东晋朝代县处级的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
作者: 季天华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桃花源记》这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中看到陶渊明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转换,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的思想、价值,都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新一代集体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正带领人民群众用大手笔勾画另一幅新的人 间美好生活—世外桃源。
全文:从《桃花源记》这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中看到陶渊明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转换,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的思想、价值,都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新一代集体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正带领人民群众用大手笔勾画另一幅新的人 间美好生活—世外桃源。 笔者从读初中时就接触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且熟读成诵,从参加工作至今,从教 数年,经历了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的多次删减,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都保留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由此可见该文不但文辞优美,而且成为久读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文。桃源里的人没有虚伪的人情世故,而是热情好客、生活味、人情味都很浓厚。无论从时空还是政治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堪称“田园诗人”的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由于当时政治黑暗,使他愤世嫉俗,于是躬耕自居。在他躬耕自居日子,也给他创造同农民广泛接触的机会, 这就使他爱上了田园生活。他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山水田园诗的钟情,以及他特有的不愿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便跃然“田园诗”上了。 《桃花源记》表现了一个诗人明朗清新、朴实自然的文笔。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全文: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经历,他的出仕其实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陶渊明是官宦世家出身,自曾祖父起,三代为官,曾祖父陶侃曾官居大司马,权倾一时;此外,外祖父孟嘉也是一代名士,官至征西大将军长史。受家风影响,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并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高远志向。“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这分明就是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少年英雄。而且,面对纷乱的现实,陶渊明“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更希望能早日宏图大展,实现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393年,陶渊明应邀出任祭酒一职。在魏晋之时,祭酒位高权重。然而,当时门阀林立,陶渊明出身庶族,加之初入官场,受到同僚的轻视和排挤是可想而知的,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同年,陶渊明又被征召为主簿,但他不为之所动,可能是对那些僚佐有些hold不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