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诗文“序”综论
-
作者:
陈春平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序 读解正文 陶渊明 雅令诗文 文学观念 叙事达情
-
描述:陶渊明诗文"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对其诗文"序"在善叙事理、读解正文和佐证校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同时,其诗文"序"是绝妙小诗美文,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也加以论述。重点对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历史和理论探讨,揭示了其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特别指出其诗文"序"表述的
-
全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历史和理论探讨,揭示了其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特别指出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对于全面研究陶渊明尤其是创作倾向、审美意识和生活思想等有着特殊价值。并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论陶渊明对林逋的影响
-
作者:
葛伟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陶渊明 林逋
-
描述: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
-
全文: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隐逸时生活情趣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林逋也吸收了陶渊明创作手法,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
-
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
-
作者:
徐宝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游斜川 哲学背景 陶渊明 传世影响 心理动因
-
描述: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
-
全文: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做出回应;修斜川之事、仿斜川之游、写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渊明达成共鸣的同时,“斜川游”现象已经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
-
陶渊明的田园诗
-
作者:
张兴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个阶段 自然景物 田园生活 青年时期 中古时代 黑暗现实 思想教育 陶渊明 田园诗 农村生活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代的一位伟大诗人。诗人的一生大体经历了读书、出仕、归隐三个阶段。他青年时期受着儒家的思想教育,是有过壮志雄心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洒》十六),“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后来出去做了几任小官,想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宏愿;可是同当时
-
全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后来出去做了几任小官,想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宏愿;可是同当时的黑暗现实接触,使他的思想生活起了转变。在那个“上
-
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
-
作者:
章海生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斗争 思想冲突 内在冲突 思想矛盾 功名思想 士不遇 精神生活 陶渊明 杂诗 政治态度
-
描述: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博击的。一、仕稳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一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稳有三个原因:1、追
-
全文: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博击的。一、仕稳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一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稳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
-
从陶渊明家训诗文看其舐犊之情
-
作者:
闫续瑞 杨茂文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舐犊之情 陶渊明 家训诗文
-
描述:陶渊明的《命子》、《责子》和《与子俨等疏》是魏晋时期家训诗文中的名篇,这三篇诗文从历时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父亲对待诸子教育态度和情感上的变化。《命子》中诗人借祖上功德勉励长子,对长子抱有殷切期望;《责子》中诗人因诸子废学无成而失望;《与子俨等疏》中诗人一扫仕途学问的教诲只愿诸子平安和睦。这种变
-
全文:殷切期望;《责子》中诗人因诸子废学无成而失望;《与子俨等疏》中诗人一扫仕途学问的教诲只愿诸子平安和睦。这种变化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父亲对待诸子的宽容和慈爱,可谓舐犊情深,从中也反映了其淡泊功名、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文中还体现了陶渊明强而弗抑、注重榜样作用等重要的教育观念。
-
论陶渊明之生死观
-
作者:
郑晓江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渊明 人生观 理论沉思
-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的人生观表现为任真自得,恬淡高洁;而其死亡观则主要显现为乐天委分,识运知命。对陶渊明生死观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第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巨大,其生死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从陶渊明的生死观思想来看,在人生观及死亡观上,各种观念杂陈
-
全文: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从陶渊明的生死观思想来看,在人生观及死亡观上,各种观念杂陈,前后变化甚大,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景。第三、在陶渊明的生死观中,始终存在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二难紧张,这是理解陶渊明生死观思想的关键所在。
-
陶渊明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
作者:
何世华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浔阳 几个问题 桃花源 作官 刘裕 陶渊明 田畴 辞官 社会理想
-
描述:陶渊明这个杰出的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对他辞官归隐的意义,陶诗是否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和关于“桃花源”社会理想的评价等问题,意见不一,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陶渊明早年抱着“大济苍生”的志愿,攻读
-
全文:的辞官归隐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陶渊明早年抱着“大济苍生”的志愿,攻读六经,抚剑行游,想实现自己的壮志,所以曾几次进入官场。但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门阀士族统治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非士族的正直文入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的。陶渊明经过作官——归田——再作官——再归田的几度
-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
作者:
张维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隐 体验 陶渊明
-
描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
-
全文: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
作者:
吕蕴鸽 来源:金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庄稼 作者 园田居 描写 陶渊明 田园诗 真淳 农村生活 自然
-
描述: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29岁那年因家贫无计而出仕,此后13年中,出仕辞官反复多次。41岁出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自我解职,从此彻底归隐。陶渊明早年也怀有济世之志,只是当时的东晋社会已进入后期,官场势利恶浊,理想无从实现,加之个性任真自然,以脱俗为怀,不能忍受官场
-
全文:,只是当时的东晋社会已进入后期,官场势利恶浊,理想无从实现,加之个性任真自然,以脱俗为怀,不能忍受官场庸俗伪饰的生活,不愿与竞进贪婪者为伍,遂隐居以洁身自好,追求旷放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