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隐逸文化视域下的陶渊明
作者: 霍建波 徐洁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价值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描述:隐逸文化造就了陶渊明,陶渊明成为了隐逸文化的符号标志之一。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有着浓厚的隐士情结。从生平经历和出处抉择看,他几经矛盾,终于做了一个归耕田园的隐士;从诗赋文创作看,他引用了大量的隐逸文化典故;从传统隐逸文化原型看,他体现了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和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的结合
全文:引用了大量的隐逸文化典故;从传统隐逸文化原型看,他体现了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和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的结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捍卫了人格自由和尊严,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构建起了一个精神家园。
试论困扰陶渊明一生的两对矛盾
作者: 杨兴龙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矛盾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
全文:,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浅谈陶渊明的隐逸情怀:性本爱丘山
作者: 张旭东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脉络  诗歌  艺术  老庄思想  家园 
描述: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
全文:,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作者: 柏涛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政治抱负  理想社会  思想矛盾  小国寡民  陶渊明  乌托邦  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  《桃花源诗并记》 
描述:一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满怀政治抱负、富有生活理想、愿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人。他在《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他政治理想的表白。那么,陶渊明的壮心何在呢?他在《感士不遇赋》中直述己志:“大济于苍生”。颜延之在《陶徵士诔》一文中就说
全文:。那么,陶渊明的壮心何在呢?他在《感士不遇赋》中直述己志:“大济于苍生”。颜延之在《陶徵士诔》一文中就说:“道必怀邦。”可见他的少壮之志在于“怀邦”和“济苍生。”这种治国济民的政治抱负,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下士大夫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下篇):论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盂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画理论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
全文: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无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无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
陶渊明戏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戏剧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被写入戏剧最早在南宋,几乎与戏剧的兴起同步。元代涉及陶渊明的戏至少有尚仲贤、王子一等人的五种,隐士陶渊明及其所创造的桃源开始以戏剧舞台的形象亮相。明代敷衍与陶相关的戏剧至少有十一种,其中的陶渊明形象在傲节自守外又略显高逸空幻。清人关于陶渊明的戏剧至少有十一种,尤侗《桃花源》等戏剧凸显了陶渊明与
全文:的陶渊明形象在傲节自守外又略显高逸空幻。清人关于陶渊明的戏剧至少有十一种,尤侗《桃花源》等戏剧凸显了陶渊明与佛教、道教的关系。陶渊明进入戏剧首先显示了传统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不可避免的融合趋势;戏剧中所塑造
陶渊明《形影神》的哲学内蕴与思想史位置
作者: 钱志熙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佛道思想  生命哲学  陶渊明  魏晋玄学 
描述:形影神组诗,代表了魏晋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蕴。陶渊明从生命体中抽象出形、影、神三范畴,同时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并且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得到"神辨自然"的最高理性,其中的主要内容为"委运任化"。他通过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而达到了对自然真相的认识,从而
全文:思潮的关系,并评述陈氏在研究陶渊明与佛教关系上的学术方法。又在逯钦立研究陶渊明与传统的形神思想、慧远形影神之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陶氏与各派形神思想的异同,以突出陶氏形影神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
酉阳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逸境
作者: 孟传明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西阳桃花源的位置确实出人意料,它藏在闹市之畔,就在县城附近不到半里处.桃花源的入口是一个巨大的石灰岩溶洞,高、宽不下数十米.洞前的桃花溪水从洞内流出,清澈见底,哗哗地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 伴着脚脚的溪水,再往洞内深入,洞中清凉如水,每一个毛孔都
全文:,仿佛是镶钳在岩石上的玉石浮雕,周围环绕着无数小钟乳,两旁的像善财童子与小龙女的造型,上方的隐隐的像一尊尊罗汉与观音,有一个居然还手托净瓶,整个画面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钟乳石佛教壁画.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上篇)——论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
作者: 孟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
全文: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孙远方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中国诗歌  诗歌风格  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  田园诗  中国古典诗歌  艺术魅力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境界,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蕴极为醇厚而又朴实
全文: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个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