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221)
学位论文(193)
报纸(152)
图书(97)
会议论文(43)
新闻(14)
诗文作品(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554)
人物生平 (152)
作品著述 (19)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6(242)
2015(315)
2014(298)
2013(340)
2012(316)
2011(339)
2010(380)
2009(314)
2008(258)
2006(165)
2005(123)
2004(122)
2003(108)
2002(108)
2000(75)
1998(59)
1997(55)
1996(54)
1995(45)
1994(46)
1993(43)
1992(38)
1991(37)
1988(43)
1986(33)
1985(55)
1977(2)
1961(3)
1945(1)
按来源分组
安徽文学(下半月)(29)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7)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0)
江汉论坛(10)
科教文汇(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人间(8)
中学语文教学(7)
鸭绿江(下半月版)(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5)
东方丛刊(5)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5)
绥化学院学报(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3)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
淮阴师专学报(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2)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1)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刘勰“忽视”陶渊明的原因论析
作者: 郭世轩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忽视  期待视野  陶渊明  原因分析 
描述: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全文: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作者: 宫为菊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重性  陶渊明  儒释道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论贾宝玉和陶渊明是"易地则同"之人
作者: 朱明秋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意义  贾宝玉  陶渊明  社会价值  "易地则同" 
描述:贾宝玉和陶渊明,一个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是历史上的诗人.二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之人.
全文:贾宝玉和陶渊明,一个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是历史上的诗人.二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之人.
20世纪大陆研究陶渊明与佛教关系成果概述
作者: 谢淑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20世纪  佛教  陶渊明 
描述:20世纪以来,在陶学研究领域,关于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比较突出的是丁永忠的专著《陶佛音辨》,其余多为单篇论文或评赏式语录,观点执于两端:陶渊明有佛教信仰或无佛教信仰;陶渊明作品受到过佛教影响或未受佛教影响。总的来看,各方观点似未能在前人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展。
全文:20世纪以来,在陶学研究领域,关于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比较突出的是丁永忠的专著《陶佛音辨》,其余多为单篇论文或评赏式语录,观点执于两端:陶渊明有佛教信仰或无佛教信仰;陶渊明作品受到过佛教影响或未受佛教影响。总的来看,各方观点似未能在前人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展。
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在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价值
作者: 党万生 张志新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颜延之  陶渊明研究  价值  《陶徵士诔并序》 
描述:陶学研究中,在陶渊明名字、享年、颜陶关系及颜延之对陶诗文创作评价等问题上,迄今仍存在较多争议。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除陶渊明作品外最早、最可信的材料。现立足颜氏此诔所涉信息,就上述相关争论进行评议;对其中个别问题,也试图提出一些新见。
全文:陶学研究中,在陶渊明名字、享年、颜陶关系及颜延之对陶诗文创作评价等问题上,迄今仍存在较多争议。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除陶渊明作品外最早、最可信的材料。现立足颜氏此诔所涉信息,就上述相关争论进行评议;对其中个别问题,也试图提出一些新见。
试论陶渊明对人的“社会性”的超越——兼与王国璎先生商榷
作者: 乔健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超越  陶渊明  社会性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个性、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形成其“个性”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是深刻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疏离“政治”、超越“社会”及对现实人生的成功安顿。认可陶渊明“个性”和“自我实现”价值的关键,是尊重与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无涉的个体价值。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个性、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形成其“个性”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是深刻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疏离“政治”、超越“社会”及对现实人生的成功安顿。认可陶渊明“个性”和“自我实现”价值的关键,是尊重与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无涉的个体价值。
从栖居到逍遥——试比较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作者: 周蓉  来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栖居  还乡  逍遥 
描述:还乡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本文试图将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加以比较,从还乡之原因、还乡之进程及具体诗歌文本的解析,来阐述两者之间栖居与逍遥所对应的人生艺术境界。
全文:还乡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本文试图将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加以比较,从还乡之原因、还乡之进程及具体诗歌文本的解析,来阐述两者之间栖居与逍遥所对应的人生艺术境界。
2006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张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论文索引  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职业技术学院  陶渊明诗歌  华兹华斯  山水田园诗  教育学院学报  陶渊明研究 
描述: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陶/龚爱华、任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一期2、陶渊明对家族风范的承续/李剑锋//九江学院学报一期3、陶渊明《饮酒》系年考辨/孔德明//九江学院学报一期
全文: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陶/龚爱华、任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一期2、陶渊明对家族风范的承续/李剑锋//九江学院学报一期3、陶渊明《饮酒》系年考辨/孔德明//九江学院学报一期
“道中庸”的陶渊明
作者: 高原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道中庸 
描述: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
全文:“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
全文: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