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论陶渊明诗歌中“晨”意象
-
作者:
高文 来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晨意象 固穷守节 积极进取
-
描述: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样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
全文: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样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
陶渊明与韩国诗人金时习之比较
-
作者:
吴绍釚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诗歌 陶渊明 金时习
-
描述:陶渊明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们在各自生活的痛苦时代都选择了归隐。自比陶彭泽的金时习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崇陶特点。通过比较 ,可看出两位诗人诗歌风貌的异同
-
全文:陶渊明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们在各自生活的痛苦时代都选择了归隐。自比陶彭泽的金时习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崇陶特点。通过比较 ,可看出两位诗人诗歌风貌的异同
-
陶渊明与韩国诗人金时习之比较
-
作者:
吴绍Jiu 来源:延边大学东疆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诗人 诗歌 韩国 陶渊明 金时习
-
描述:陶渊明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们在各自生活的痛苦时代都选择了归隐。自比陶彭泽的金时习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崇陶特点。通过比较,可看出两位诗人诗歌风貌的异同。
-
全文:陶渊明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们在各自生活的痛苦时代都选择了归隐。自比陶彭泽的金时习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崇陶特点。通过比较,可看出两位诗人诗歌风貌的异同。
-
陶渊明还有另一面
-
作者:
钟语甫 来源:家庭与家教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意境之美 中学语文课 语言优美 新修订 桃花源记 朴素自然 陶渊明 田园诗人 中学语文教材
-
描述:在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诗文占了很大比重。课本里,既选了他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也选了他的《归园田居》与《饮酒》诗中几首历代传诵的名诗。把陶渊明的诗文当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就在陶渊明的诗文朴素自然,感情深厚,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没
-
全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就在陶渊明的诗文朴素自然,感情深厚,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辞与斧凿之痕,读来特别真切,非常感人,在田园诗上的贡献无人可比。我们既可以欣赏他创造的意境之美,更可学习他使用语言的高妙技巧。
-
守望贫穷——解读陶渊明
-
作者:
李光烈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晋宋易代 腐败 东晋 陶渊明 解读 山水田园诗 门阀制度 贫穷 小地主
-
描述:回眸历史,定格晋代,陶渊明便立体多维、亮丽生动的凸现。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宏愿。但他生活于晋宋易代之时,东晋王朝腐败堕落,对外屈膝投降,苟且偷生,对内疯狂倾轧,残酷压榨。加之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庇护贵族,贱视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
-
全文:回眸历史,定格晋代,陶渊明便立体多维、亮丽生动的凸现。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宏愿。但他生活于晋宋易代之时,东晋王朝腐败堕落,对外屈膝投降,苟且偷生,对内疯狂倾轧,残酷压榨。加之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庇护贵族,贱视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
-
陶渊明与隐士文化
-
作者:
李海燕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陶渊明 隐士 自然 农业文明
-
描述:从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是隐士存在的物质基础 ,切近自然的美学思想是隐士的精神依托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隐士精神的外显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隐士的终极关怀。
-
全文:从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是隐士存在的物质基础 ,切近自然的美学思想是隐士的精神依托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隐士精神的外显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隐士的终极关怀。
-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
-
作者:
刘济远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田园诗 文学研究 审美特性
-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具有《诗经》农事诗中那种“劳者歌其事”的真情实感,而且倾注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审美情趣。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
-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具有《诗经》农事诗中那种“劳者歌其事”的真情实感,而且倾注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审美情趣。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
-
玄佛合流和陶渊明的空幻感
-
作者:
周期政 来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化 玄佛合流 空幻 虚静
-
描述:东晋后期玄佛合流的趋势使社会思想变得平静,生活于其时的陶渊明在为人和诗文上都超出了当时士人,表现得更为平静,更为彻悟,极具佛教的意味。虽然他并未接受佛教的信仰,但使之致于虚静的迁化观正深契佛学的义理。他的虚静正是玄佛合流的思潮潜移默化的结果。
-
全文:东晋后期玄佛合流的趋势使社会思想变得平静,生活于其时的陶渊明在为人和诗文上都超出了当时士人,表现得更为平静,更为彻悟,极具佛教的意味。虽然他并未接受佛教的信仰,但使之致于虚静的迁化观正深契佛学的义理。他的虚静正是玄佛合流的思潮潜移默化的结果。
-
试论苏轼认同陶渊明却终未归隐之原因
-
作者:
朱秋德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原因 苏轼 差异
-
描述: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
全文: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
陶渊明告状
-
作者:
石平 来源:传媒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追诉时效 田园生活 经济作物 司法鉴定 工作组 陶渊明 彭泽县 农业局 土地局 依法处理
-
描述:话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期间,因与上司不和,又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写了辞职报告,回到桃花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怎奈时世纷繁,殊难逆料。一日黄昏,陶渊明正与几位乡间老叟在庭院
-
全文:话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期间,因与上司不和,又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写了辞职报告,回到桃花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怎奈时世纷繁,殊难逆料。一日黄昏,陶渊明正与几位乡间老叟在庭院